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并在以后时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多年、多播期、多品种结实期分段取样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0d内是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及其对环境因素影响反应的主要和敏感时段;粒重和整精米率有效积累天数和积累速率对结实期温度影响的反应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并据此估算出粒重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4.14~25.50℃,粳稻23.65~24.83℃;整精米率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3.11~24.65℃,粳稻21.61~23.48℃;结实期温度对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的影响效果存在累积延续作用.  相似文献   

3.
灌浆期温度和水分对玉米籽粒建成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玉米的籽粒建成,灌浆期温度和干旱胁迫对于玉米籽粒建成和粒重的影响,指出温度胁迫减少了胚乳细胞数目、淀粉粒数量、降低籽粒的灌浆速率,缩短了灌浆持续时间;干旱胁迫使灌浆期同化物供应不足,胚乳细胞分裂受抑制,籽粒有效灌浆期缩短;二者造成粒重降低。同时对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籽粒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地研究了甜玉米籽粒长、宽、厚、体积、干重、鲜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等变化。结果表明:从受精始,籽粒长、宽、体积都在增加,但粒长增速达最大值比粒宽、体积较早,粒厚至吐丝后18d达最大值;粒重持续增加,在吐丝后13~14d是增长速度的转折点;含水量持续增加是粒重增加的主要因素,受精后含水量直线下降(r=-0.9510);籽粒中可溶性糖的变化为三次多项式曲线(r=0.9407),在吐丝后17d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吐丝后19~21d达最大值后,下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2001年度,在群体水培、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籼稻、粳稻及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栽培和环境条件,研究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供氮浓度为21mg/kg)相比,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能显著提高饱粒重,供氮浓度过高,则相反;与不施肥相比,作为分蘖肥施用可提高所有品种的饱粒重,作为促花肥或保花肥施用则相反,作为基肥、粒肥施用对饱粒重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而在分蘖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则使所有品种饱粒重显著下降;抽穗前15d至抽穗期遮光、缺水、遮光+缺水处理或抽穗前15d剪根处理均使饱粒重显著下降;适当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饱粒重的增加;结实期过早断水,饱粒重显著下降,而初穗期喷施“双增剂”(10mg/kg),饱粒重显著增加;扬稻6号、日本晴、武运粳8号和汕优63在不同栽培和环境条件下饱粒重的极差分别为6.69g、7.52g、3.79g、5.85g,最大增幅分别达28.28%、37.62%、15.12%、24.64%。  相似文献   

6.
旱地条件下郑旱1号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旱地条件下,冬小麦郑旱1号、豫麦2号和豫麦41号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豫麦41号旗叶表现早衰,植株提早死亡,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解较快,灌浆后期O·2产生和MDA积累较快,叶功能迅速降低;郑旱1号小麦旗叶衰老较迟,后期叶功能强,耐旱性强;豫麦2号旗叶衰老速度居中,耐旱性中等。耐旱性强,叶功能期长的郑旱1号小麦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以豫西地区种植的 6个主要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拟合 ,并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 ,用相关与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旱条件下籽粒灌浆速率对小麦粒重形成作用显著 ,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关系 ,特别是提高渐增期和快增期灌浆速率对提高粒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穗、外围弱势籽粒有促进作用。MET 却对强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经 MET,BR 处理后,旗叶光合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 ABA、GAs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籽粒建成、灌浆、成熟进程各发育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杂种小麦组合的籽粒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参试的杂种小麦组合粒数和粒重具有明显的平均和超标优势;可孕花结实率高,粒数多;籽粒库容大,灌浆历期长,粒重高;并分析了不同部位籽粒发育的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扶风县灌区近5a小麦生产情况调查分析,粒重在产量构成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粒重变化受灌浆期光热条件、土壤墒情、病情指数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光热条件起主导作用.生产上适时浇灌浆水、开展“一喷三防”是主攻粒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酒曲对堆肥腐熟速度的影响,并分析了酒曲中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牛粪堆肥中加入酒曲可促进堆体快速升温,酒曲添加量越大,升温越快,添加1 g/kg酒曲,可使高温期(>50℃)延长3~4 d,30 d后堆肥达到腐熟,白菜种子发芽指数为86%,而不添加酒曲的堆肥为基本腐熟,种子发芽指数为52%。表明向堆肥中接入酒曲可加快堆肥腐熟进程,缩短堆肥周期。酒曲中主要微生物种类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其中细菌和霉菌对堆肥快速腐熟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箱果的自然更新能力差,处于濒危状态.该文重点研究了果实出种量及不同母树间种子的重量分异、品质特征和吸水过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由于有性生殖的限制导致其濒危.结果表明,风箱果结实率很低,含1~2粒种子的果实比例最大,占全部果实的64·47%,平均每个果实中有2·98粒种子.不同母树种子重量分异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为1·38g,平均含水量为10·33%,生活力达到87·78%;种子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6h是急剧吸水的阶段,6~10h吸水基本停滞,10~24h种子重量不再增加;种子的萌发实验表明:不同植株间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发芽率为21·44%,但播种出苗率仅为5·56%.结实率、出种量和播种出苗率低,是风箱果自然更新不良、种群难以延续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对秤锤树种子基本性状作了测定, 并对种子进行酸蚀、药剂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实验处理。结果表明, 种皮占种子风干质量的88 %~ 94 %, 透水性良好;种子经浓硫酸处理2 d , 再用500 mgL-1赤霉酸(GA3)处理后, 在室外低温层积一冬, 发芽率可达40.06 %, 对照种子则未萌发。秤锤树种子的休眠, 除了种皮机械束缚和透气性差的原因外, 种胚还需要一段低温的生理后熟过程, 属于综合休眠类型。图2 表3 参9  相似文献   

15.
 对早钟6号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形和果肉、果核的干物质变化动态及溶质的需求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花果形以长椭圆形为主,晚花果形以近圆形为主;在果实发育初期和后期果肉溶质的积累高于果核,而果实发育中期则以果核积累溶质为主;果实成熟时果肉、果核干重均达到最高值;肥料的最大效益期在花后60~150d。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南疆棉区陆地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各组分干物质累积变化规律,对19个陆地棉材料分别测定第5、10、15、20、25、30、40、50、60天棉铃各组分干质量。结果表明:棉铃的种子、纤维、铃壳干物质质量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棉铃各组分的干物质积累快慢不同,铃壳的干物质积累比较快,花后20 d左右即可达到最大值;花后20 d左右棉纤维和种子进行内容物充实,棉纤维干物质的累积速度要快于棉籽干物质的累积速度,棉籽和棉纤维干物质积累都要延续到开花50 d后才能达累积的最大值。伏前桃的干物质累积速度最快;伏桃进入和结束快增期的时间晚,历期长,但累积速度慢于伏前桃;秋桃的各组分的干物质累积速度最慢,种子、纤维累积量最低。棉籽干物质的累积速度大于纤维的累积速度,铃壳干质量最高。同化物质的分配在棉铃发育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棉铃发育后期纤维、铃壳中的同化物质有再分配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熟度对常规粳稻Oryza sativa种子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春江糯6号’‘Chunjiangnuo 6’、‘绍糯9714’ ‘Shaonuo 9714’、‘秀水121’‘Xiushui 121’、‘秀水14’‘Xiushui 14’和‘浙粳70’‘Zhejing 70’等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并分析成熟度对鲜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及发芽率的影响。  结果   鲜种子含水量随成熟度增加不断降低。与正常收获时期(‘绍糯9714’在盛花期后68 d,其他品种在盛花期后73 d)的种子相比,5个粳稻品种的干千粒重于盛花期后50~55 d达最大值,增加了0.9%~2.6%,以‘春江糯6号’和‘绍糯9714’增长最为明显。5个粳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随收获期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发芽率均于盛花期后50 d达到最大,与正常收获时期的种子相比发芽率增加了1.0%~7.1%,以‘秀水121’增长最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鲜种子含水量和千粒重均与发芽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不同粳稻品种鲜种子含水量与发芽率进行二次项建模可较好地预测种子发芽率,回归方程为:y=-0.099 6x2+5.739 5x+15.883 0。  结论   随成熟度增加,粳稻不同品种种子质量逐渐升高,千粒重和发芽率在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如收获过迟则会引起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3个菜用大豆和3个普通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北京地区夏播大豆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花后20d籽粒鲜重增加迅速,至花后55d达到最大值;籽粒干重从花后27d上升迅速,55d之后增加趋于缓慢,干物质积累符合"慢—快—慢"的S曲线;花后34d内以豆荚干物质积累为主,花后34d至成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的时期;菜用大豆鲜荚采摘的最佳时期是花后55d左右;菜用大豆的豆荚和籽粒相比普通大豆后期脱水较慢,有利于延长采摘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甜瓜杂交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瓜龄天数的延长,甜瓜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增加,瓜龄38d单瓜结实数最多;在后熟期0~10d,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产量和质量逐渐升高,但后熟期15d时,单瓜结实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瓜龄38d,后熟期10d的甜瓜种子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产量最高,可作为生产上制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