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鄱阳县辣椒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辣椒疮痂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本文阐述了辣椒疮痂病症状表现、病原菌及传播途径、发生特点及发病条件、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辣椒疮痂病菌鉴别寄主谱,于2011-2013年对鄂西高山辣椒种植区疮痂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鉴定。采集到的32份辣椒疮痂病菌菌株为生理小种P0和P2,其中生理小种P0为优势小种。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可以根据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合理选用抗源基因,培育抗疮痂病辣椒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非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明华  焦春海  王飞  李宁 《辣椒杂志》2012,(3):16-19,23
对非洲引进的42份辣椒材料进行苗期和田间黄瓜花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疮痂病的抗性鉴定,筛选出14份抗病性较好的种质资源。通过对其农艺性状综合评价,42份辣椒资源在生长势、坐果性、果形、果色等主要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3份抗病毒病、疮痂病及商品性好的辣椒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湖北辣椒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转育疮痂病抗病基因对辣椒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杂交回交策略,将抗性基因Bs2和Bs3转育到核心亲本"墨丽-M"中,创制的辣椒种质"墨丽-M-Bs23/Me1R" 抗疮痂病,并具有"墨丽-M"的耐热和抗根结线虫的特征,植物学性状、配合力与核心亲本"墨丽-M"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栽培辣椒和野生型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双重PCR体系构建的方法,建立了辣椒抗疮痂病基因Bs2和Bs3的双重PCR反应体系,以期利用该反应体系提高辣椒抗疮痂病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分离世代材料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效率。结果表明:抗疮痂病基因Bs2和Bs3的双重PCR反应体系,以Bs2-For/Bs2-Rev和Bs3-For/Bs3-Rev为特异引物,在退火温度为52℃时,具有很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此外,用该体系对不同辣椒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与接种鉴定的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该体系的可靠性。该双重PCR反应体系可用于辣椒抗疮痂病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辣椒落叶病是危害辣椒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通常所说的辣椒落叶病,是指引起辣椒发生落叶现象的几种病害的统一称呼。在哈尔滨郊区引起辣椒落叶的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灰星病、疮痂病。一、辣椒落叶病是怎样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世界范围的种子流通,辣椒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的发生日趋严重,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以色列、希腊、南部非洲、古巴及智利等近60 个国家,细菌性疮痂病已成为辣椒上主要的细菌
病害,给生产造成严重威胁(Cook &; Stall,1982)。在雨季到来时往往引起季节性大流行,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威胁着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美国
的佛罗里达州,平均每年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 %以上。我国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研究较晚,20 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报道。随后,在内蒙古、甘肃、贵州、东北三省、山西、安徽、山东、河北、浙江、湖南、新疆和云南等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防治困难等特点,辣椒细菌性疮痂病在我国迅速发生并蔓延。1991 年孙福在等报道了该病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不断发生和蔓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掌握辣椒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辣椒疮痂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与质量.根据田间病害发生动态和危害程度,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掌握好施药时间,用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既能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最低水平,又能使辣椒无公害,保证其食用安全性.现将辣椒疮痂病病害防治方法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的扩大和世界范围的种子流通,辣椒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的发生日趋严重,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新西兰、土耳其、以色列、希腊、南部非洲、古巴及智利等近60个国家,细菌性疮痂病已成为辣椒上主要的细菌病害,给生产造成严重威胁(Cook&Stall,1982).在雨季到来时往往引起季节性大流行,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威胁着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平均每年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方辣椒保护地栽培一般采用春提早、秋延晚和越冬栽培等3种栽培方式。辣椒的生长季节主要处于低温弱光、高温高湿等不良环境下,易使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发生;并且随着辣椒保护地面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杨文才 《园艺学报》2013,40(9):1731-1740
 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引起的番茄疮痂病是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病原菌小种的快速变化,特别是X. gardneri 的扩散,加速了人们对抗性遗传、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工作。迄今已经定位了3 个抗T3 小种的基因、5 个抗T3 小种的QTL 和3 个抗T4 小种的QTL,并对部分基因或QTL 进行了精细定位,建立了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育成了抗T4 小种的品种。本文将就这些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番茄疮痂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抗番茄疮痂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黑斑病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适应黄瓜抗病育种的需要,对黄瓜黑斑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方法:于黄瓜幼苗1~2片真叶期时,采用分生孢子浓度为1×107~2×107个?mL-1的悬浮液喷雾接种,以叶面不形成水滴为度,接种温度22 ℃左右,黑暗保湿48 h|接种后幼苗置于培养箱中,白天28~30 ℃、夜间20 ℃,13 h光照/11 h黑暗,前48 h温度为22 ℃左右、相对湿度为100%|以后仅夜间保湿,5~15 d调查发病情况。利用该方法筛选出10份高抗材料,8份中抗材料,以及2个高抗品种D9和W3,4个抗病品种3-1、LW11、BA74和A8674。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 个抗病品系和2 个感病品系作为试材,并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真叶期人工接种病菌鉴定F1 、F2 、B1C1 、B1C2 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大白菜对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对黑斑病的抗性为显性遗传,并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 4个&#8226;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 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燕  程智慧  程晓兰  王一  牛青 《园艺学报》2009,36(5):763-770
 以G087 (抗病) 、G064 (中抗) 、G073 (感病) 大蒜为鉴别品种, 对大蒜紫斑病的侵染途径, 抗性鉴定的接种叶龄、接种浓度、接种部位, 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紫斑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 而花芽鳞芽分化期只可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5叶期; 最适接种浓度为1 ×106个·mL - 1 ; 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 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21 ℃;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第6天。以G057 (抗病) 、G103 (中抗) 、G083 (感病) 大蒜为验证品种, 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紫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 能如实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7.
杨绍丽  吴仁锋  蔡翔 《蔬菜》2020,(12):22-26
综述了近年来在茭白胡麻叶斑病上的病害发生、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植物免疫诱导剂防治等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茭白胡麻叶斑病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需要加强茭白胡麻叶斑病病原物种群多样性、致病力分化以及于病原菌的浸染机制及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收集、筛选与鉴定茭白抗病种质资源,培育优良的抗性品种;开展茭白胡麻叶斑病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机理研究;筛选新型生态友好的化学农药和低毒、高效的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 个黄瓜品种和52 份黄瓜种质
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 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 个品种D07194
(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 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
56 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 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 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 份黄
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 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
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 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
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EST-SSR引物CSFR33对231份黄瓜资源进行抗病性检测,有109份资源抗病。通过对30份资源与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相比较,二者的符合率达93.3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标记初步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可以大大提高黄瓜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抗病资源的获得可为抗褐斑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