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海洋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65-265,267
河流是城市的主生态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葫芦岛市五里河为例,阐述了五里河的综合治理措施,并探讨了关于河流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以期为河道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北京河流生态景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景观设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提出了河流生态景观安全格局设计、生态系统设计、生态景观廊道设计,主要包括河床滩地、河床水空间、生态护坡、湿地恢复与保护、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缓冲区、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生态景观廊道地域性、生态景观廊道自然性及连续性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以上河流生态景观设计方法提出对北京河流的生态景观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喜林  罗致迪  姜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1-15773
阐述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营造研究的基本内涵,以江西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营造为例,指出其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的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休闲农业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强调产业园农业景观营造应结合文化体现,度假休闲、农事体验等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农业空间的利用和对文化、休闲空间的营造,结合园林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以形成农业生态廊道。建议加强农业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形成产业园生态廊道,满足产业生产要求,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休闲空间,进而对产业园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甘芸  陈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23-12324
在研究国内外现有的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淝河生态环境的修复,将南淝河的生物、植物群落一起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人与水相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合肥市的生态景观廊道。  相似文献   

5.
钟喜林  钟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62-14864
阐述了河岸带以及河岸带生态园林营造的基本内涵,以江西省龙南县"三江六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指出其河岸生态园林景观的发展现状,即生态园林景观与文化营造不足、自然景观尚需营建和保护、河水污染日益加剧、照明系统有待完善、滨江房产开发压力较大、连续变化的水位对现有景观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河岸生态园林景观存在的上述问题,强调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应结合河岸线整治,对城区3条河流进行岸线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空间的利用和对亲水空间的营造,结合园林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以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建议加强滨河绿地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满足生物种群的"流动性"要求,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湿地公园,进而分别针对渥江、濂江、桃江提出了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滁州南屏山公园规划建设为背景,构建生态景观各要素,形成雨洪管理系统,在具体生态要素规划上利用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生态廊道构筑公园内外联系,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工设施,构建道路、绿带和水系等生态景观要素。通过整体布局,使公园基质内外完整统一,重点在园内建设透水性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被缓冲带,利用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雨水策略、净化策略、涵养策略、恢复策略和植物生态群落策略实现公园绿地环境内的可持续并体现"互惠共生"的包容互通。  相似文献   

7.
沈兆旭  弓弼  曲良艳  金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9-12741
针对北方村镇生态景观中农田生态景观和居住区生态景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北方村镇中废物再回收利用率不高,生态景观评价指标不确定、管理者意识不强、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阐述了科学种田,发展生态农业,完善生态化廊道系统对农田生态景观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合理生态建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统一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突出生态景观地方特色对于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发展观光农业,加强生态景观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机构,开展合理生态评价,尊重生态学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加强政府引导,考虑村民意愿,以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形象。本文以白银市的项目为例,探讨了项目目标及治理理念,包括生态防洪,确保河道两侧地块安全;排蓄结合,营造河道生态景观,并介绍了一些主要工程,如防洪工程、河道景观工程、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9.
漓江沿岸水陆交错带景观调查与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漓江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河岸植被群落结构,为漓江及其沿岸生态景观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重点样地调查、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漓江沿岸河岸形态、水质状况、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漓江沿岸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特别是自然河道的裁弯取直、渠道化、修筑硬质驳岸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受到严重干扰,阻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使漓江沿岸驳岸渠道化现象得以改善,恢复了河流的蜿蜒曲折状态;沿岸残缺的植被得以修复,植物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已基本恢复.[结论]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可促进漓江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卜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43-1445,1449
人工湿地在净化水质的同时,逐步成为城市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该研究探讨了生态理念下人工湿地的特点及设计关键,并以湖北钟祥镜月湖为例,在场地分析的基础上,以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为出发点,对不同入流水体进行工艺设计,应用生态理论探讨湿地的功能布局与景观设计,以实现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构建和湿地生态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改善河道水质的影响,对塘西河近3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塘西河水体上游区域(Z1)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总氮等各指标改善显著,下游(Z2)COD_(Mn)、总磷改善较明显,总氮受下游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因素影响,改善效果较差;塘西河水质受季节性的影响较大,夏季水质优于冬季;降水对河道水质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季节性城市河道的水质改善,不仅仅是依靠生态补水和加大沿岸污染的治理,减少外源输入也是改善河道水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边缘化"的现象。本研究以云南德昂族乡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分析方法,提取出连通性较高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源地,基于AHP层次分析法选取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四个方面的10个阻力因子作为指标,构建德昂族乡生态综合阻力面,结合最小阻力模型(MCR)生成潜在生态廊道,最后基于重力模型对潜在廊道进行识别并提取出重要的生态廊道,构建德昂族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生态源地的保护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以及建设生态踏脚石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伟丽  管红良  张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42-21244,21293
在分析太湖流域入湖河流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负荷削减工程的实施,使河网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降低太湖污染负荷。以武进港流域的建华河、跃进河、红旗河等8条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脉河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对8个负荷削减工程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出适用于流域河网地区的负荷削减技术,包括垂向移动式生态床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负荷削减效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去除静脉河道低中度污染水中的N、P等污染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太湖流域的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开展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和湖体富营养化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道湿地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河道湿地生态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河道湿地生态景观设计与管理的原则进行阐述,进而提出了河道湿地生态景观设计与管理的要点,以此科学地开展河道生态景观的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遥感信息源 ,在GRS99及IDRISI支持下 ,依照图像图形学的相关原理 ,识别合成图像的信息丰富程度 ,确定用于塔里木河干流景观格局分析的基准图像 .沙漠石油公路和塔里木河两大廊道呈十字形位于该区域的中部 ,它们决定了整个系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传播途径 .零星分布的油井所组成的小斑块以及连接它们的线路所组成的廊道 ,代表了石油勘探及开发在该区的发展轨迹 ;位于主河道两侧的河岸林使河流廊道更富有生态意义 ;远离主河道的天然植被形成了条形、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的群落 ,多以斑块的形式丰富了景观的内容 .该区域的沙丘及其南部和东北部的沙漠 ,是该区域特色明显的基质 ,决定了英巴扎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酷性和脆弱性 .人类活动是土地分割、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必须用遥感、GIS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作指导 .  相似文献   

16.
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两侧的生态景观决定着沿线的风景。文中以昆山铁路河沿线景观改造为例,从设计源头来分析,对现状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调研和全方位分析,从总体上是采用一带三园五区的规划布局,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多样生境的生态绿廊,进而激活铁路廊道、打造生态绿脉、提供多样体验,塑造生态绿廊和骑行绿道,打造多样性的骑行体验;并赋予其文化内涵,塑造铁路记忆;打造风景如画地迎宾绿廊。为更好地改造铁路景观廊道两侧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连通性、绿当量强度、功能连通性三方面入手,采用绿当量计算阻力系数,并利用阻力因子的分级对MCR模型进行修正,模拟生态景观连通性优化廊道,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3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度、人类干扰程度大幅增大,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景观连通性、团聚性减弱,结构连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威胁区域景观生态功能的流通;中心城区绿当量强度明显下降,3县1市地区的绿当量强度增加;阻力值分布呈4个阻力高值区,阻碍了生态流的流通,可构建2条优化主廊道及2条优化次廊道作为物种迁移和生态流空间扩散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河道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于河道污染的整治方面也越发受到关注。因此,如何通过对于河道的治理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更好地为居民的生活服务,是社会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徐州的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小沿河为例,采用生态悬床技术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对河道水体进行原位生态净化,研究生态悬床技术对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工程区域进出水CODMn、TP、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15.25%、26.94%、25.23%,取水口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可见,生态悬床对于河道型微污染水源地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对于总磷、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与构建。在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提取生态源地, 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苍南县潜在的生态廊道, 并与现存生态廊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苍南县东北部平原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和面积均较小, 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 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道路和河流是境内主要的生态廊道, 廊道连通性较低, 其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小, 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在西部、南部和西北部山区, 生境良好, 生态斑块面积较大, 但是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较少, 斑块之间连接度低, 廊道连通性差。通过分析现存生态廊道诸多问题, 从道路廊道、河流廊道、绿带廊道出发, 优化和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廊道, 实现生态廊道功能最大化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