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苗龄7~10 d的辣椒组培苗为被侵染的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研究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抗生素浓度对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以期获得抗真菌病的转基因辣椒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外植体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辣椒的遗传转化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辣椒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3株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3.
周岩飞  吴长辉  姚渭溪  李晔 《食用菌》2022,(1):61-64+69
目的:优化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关键因素,正交试验探索最佳提取因素水平。结果: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g)液(mL)比1∶15,提取温度为135℃,时间为60 min,次数为3次,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3.824%,提取物中β-葡聚糖的质量分数为27.03%。结论: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的提取率和β-葡聚糖质量分数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酶法辅助提取法,并且高温高压水提技术适用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白菜β-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抗霜霉病品种‘雪克青’cDNA 为模板, 采用RT2PCR 技术, 获得了1032 bp 的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β- 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 序列编码343 个氨基酸, 与芜菁bg1 基因具有98 %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bg2 基因具有84%的同源性。在GenBank 中登录号为AY395720 。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实验优选茯苓中茯苓多糖的提取方法。以茯苓多糖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茯苓多糖提取过程中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提取方法、稀碱浓度、稀碱用量、茯苓粉碎的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茯苓多糖的提取均有影响。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1 mol/L,氢氧化钠的用量为100倍,茯苓的粉碎粒度为40目,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6.
羧甲茯苓多糖促诱生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羧甲基茯苓多糖12.5-100μg/ml对Namalwa类淋巴细胞、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促诱生干扰素-a效价比常规诱生高10-20倍;1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干扰素-r效价比常规诱生高8倍;10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细胞介素-2效价可以达到2500IU/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7.
王利国  李玲  范冬雨 《园艺学报》2005,32(6):1133-1135
 研究了墨兰炭疽菌的侵染过程以及墨兰叶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炭疽菌接种12 h后开始产生侵染丝侵入墨兰叶片的气孔腔, 60 h之前炭疽菌菌丝在叶肉细胞的胞间隙蔓延, 从84 h开始, 炭疽菌次生菌丝侵入叶肉细胞内, 部分叶肉细胞解体。几丁质酶、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炭疽菌后缓慢上升, 到84 h达到最大。表明炭疽菌侵入墨兰叶肉细胞的胞间隙和胞质中对几丁质酶和β- 103 - 葡聚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香蕉穿孔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寄生线虫的分泌物在线虫的侵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纤维素水解酶是研究的较多的主要分泌物之一。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中获得编码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RS-eng-1 (GenBank登录号为EU414839)。该cDNA序列全长为1 630 bp,包含一个1 40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467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与等电点分别为48.22 kD和6.04。序列分析表明该酶含有糖基水解酶家族5(GHF5)的保守结构域,N端具有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端含有细菌式样的纤维素结合域(CBD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此基因在相似穿孔线虫的食道腺部位表达,并且Southern结果显示其为多拷贝基因。cDNA与基因组DNA重叠分析表明,此基因包含6个内含子,切割点符合5'-GT...AG-3'的规律。进化分析显示该酶与细菌Bacillus subtilis和Erwina carotovora 分泌的纤维素酶属于同一支,推测其来源于细菌的水平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9.
陈春霞 《食用菌》1998,(6):41-42
茯苓 Poria cocos(Schw.) Wolf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但是,β-茯苓聚糖占茯苓菌核的93%,却无抗肿瘤作用,如果把茯苓中的聚糖提取出来,使之转化成为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就具有抗肿瘤作用。笔者1979年采用液相不振荡半合成工艺成功地制取了CMP,药理试验证明,CMP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降谷-丙转氨酶、减轻化放疗副反应的作用,毒理试验证明,CMP无不良毒副反应和无致畸无致突变结果。苏州医学院基因工程研究室的试验证明,CMP能诱导人白细胞产生α-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γ-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mecrosis factor, TN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等分子免疫物质。本文报道苏州医学院基因工程研究室应用笔者提供的CMP所诱导的细胞因子(分子免疫物质)的药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β-葡聚糖酶对黄瓜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及黄瓜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条件下木霉Th-30发酵产β-葡聚糖酶活性差异显著,经β-葡聚糖诱导发酵的粗酶液酶活性最高,发酵72 h时达75.63 U·mL-1;纯化的β-葡聚糖酶比活力为783.56 U·mg-1,是粗酶液的45.32倍;5倍液和10倍液β-葡聚糖酶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β-葡聚糖酶10倍液处理对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猝倒病、黄瓜菌核病的防效为50.36%~80.63%。  相似文献   

11.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免疫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25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ICR/JCL小鼠肿瘤U-14的抑制率为75.5%-92.7%;CMP5mg/kg-50mg/kg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为34.8%-61.0%;CMP25mg/kg-100mg/kg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鼠肝癌H22的抑制率为20.1%-36.7%;0.25%-0.25%的CMP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瘤细胞的抑制率为54.7%-61.7%。CMP能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增加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明显增强小鼠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TCGF)的生长,这可能是其增强免疫应答功能及抑瘤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茯苓Poriacocos(Schw)的菌核经稀碱提取,酸适度水解,羧甲基化,透析,Sevage法除蛋白,醇析,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得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简称CMP。纸层析与柱层析表明,CMP仅由羧甲基葡萄糖组成。高碘酸盐氧化法测定表明,CMP的(1-6)与(1-3)之比为1:3。IR分析表明,CMP有多糖(1595-1610cm ̄(-1),1420-1430cm ̄(-1)特征吸收峰。UV分析表明,CMP无核酸(260nm)和蛋白(280nm)特征吸收峰。13CNMR分析表明,CMP为β-吡喃糖甙键结合的多糖。  相似文献   

13.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生理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而负有盛誉。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发现茯苓干品中β-聚糖占93%。但是,茯苓在沸水中提取率不过1%,而未经化学结构改造的茯苓聚糖没有抗肿瘤作用。为了使茯苓多糖体的生理活性增强,并使之溶于水,必须把结构改造后的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笔者于1979年采用不振荡工艺成功地制取了羧甲基茯苓多糖,现将其多种生理活性,分述如下。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的制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经稀碱提取,中和,羧甲基化,透析,Sevage法除去蛋白质,醇析和Sephadex G-20柱层纯化后得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对CMP进行理化鉴定,UV分析表明,CMP无核酸,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IR分析表明,CMP有糖的特征吸收峰;纸层析表明,CMP仅山羧甲基葡萄糖组成;~(13)C-NMR分析表明,CMP是β-构型的葡聚糖,分子量(MWt)为3.8×10~4。  相似文献   

15.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法对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Sevag法是较佳的脱除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酶用量1.5%,温度50℃,pH 6.5,脱蛋白2h,Sevag法脱蛋白3次,蛋白质脱除率为87.43%,多糖损失率为10.97%.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茯苓多糖促诱生细胞因子的继续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100μg/ml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的效价比常规诱生分别高7.4、0.5、10.9倍;CMP100μg/ml与PHA10gg/ml或Con A5μg/ml复合诱生TNF、IL-6、IFN-γ的效价比常规诱生分别高31.5、1.8、28.9倍;CMP100μg/ml与PHA10μg/ml、Con A5μg/ml三联诱生TNF、IL-6、IFN-γ的效价比常规诱生分别高90.2、4.7、63.2倍;CMP100μg/ml与PHA10μg/ml复合诱导HPBL产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的效价可以达到8×10~4U/ml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茯苓(Wolfiporia cocos)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真菌.茯苓中富含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类、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中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为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来源广泛,主要包括菌核、菌丝体以及发酵液.茯苓多糖具有多种...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保肝与催眠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具有保肝作用,CMP100mg/kg.d与2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5d,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分别降低27.32%与41.03%,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P<0.05与P<0.01。大鼠肝部分切除手术前按1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4d,手术后再连续腹腔给药3d。大鼠的肝再生度与再生肝重,体重分别增加73.29%与18.9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P<0.01与P<0.001。CMP具有催眠作用,CMP1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7d,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的抑制,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为硫喷妥钠对照组的4.69倍,与硫喷妥钠对照组比,P<0.05。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茯苓多糖促诱生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12.5~100μg/ml对Nama-lwa类淋巴细胞、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促诱生干扰素-α(IFN-α)效价比常规诱生高10~20倍;1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干扰素-γ(IFN-γ)效价比常规添生高8倍;10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效价可以达到2500IU/ml;20~100μg/ml可以刺激人外伤脾细胞产生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及新抗癌淋巴因子—一白细胞调节素(Leukoregulin,LR)。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sulfated Hericiumerinaceusβ-glucan-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NPs),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DS-CS NPs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的粒径、形态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sulfated H. erinaceus β-glucan, DS)质量浓度为1mg·mL-1,搅拌速度为800 r·min-1,壳聚糖(chitosan, CS)初始pH为4,DS-CS NPs的粒径为128.41 nm,且分布较窄。与DS相比,DS-CS NPs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同时,DS-CS NPs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以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