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用植物黄花蒿生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药材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质量和产量,基于396个黄花蒿分布点及35个环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花蒿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应用R语言构建青蒿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用ArcGIS软件预测青蒿素空间分布以进行黄花蒿生产区划。结果表明,黄花蒿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东部、重庆市西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部、湖北省东部等。影响黄花蒿地理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其贡献率之和分别达76.6%和10.9%。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0.7%)的区域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和湖南等省(区、市),可作为高品质黄花蒿的首选栽培地区;长江以北地区的青蒿素含量稍低(0.5%~0.7%),可作为黄花蒿的扩种区;处于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的青蒿素含量最低(0.3%),不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
荒漠草原害虫沙蒿金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蒿Ay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草原的主要牧草之一。该草耐旱、耐寒、抗风沙、容易成活,又是固沙的良好植物,因此是发展种树种草改造大西北的优良牧草之一。沙蒿金叶甲Chrysoii-na aeruginosa(Fald.)为害沙蒿十分严重,1983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面积达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提取物光活化他感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1%浓度的黄皮种子、万寿菊根甲醇提取物和猪毛蒿精油处理稗草、含羞草、小麦、油菜和水稻催芽露白的种子,经光照与非光照处理,测定对5种受试植物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黄皮、万寿菊和猪毛蒿的提取物对受试的5种植物表现出一定的光活化抑制生长活性。黄皮提取物对5种受试植物的根长抑制率均在50%左右,对小麦和油菜茎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稗草、水稻、含羞草茎长抑制率较低,均在30%以下。万寿菊提取物对稗草和含羞草具有显著的光活化抑制生长活性。光照处理后的根、茎伸长抑制活性比非光照处理高出6倍。1%浓度的猪毛蒿精油无论是光照处理或非光照处理,对5种受试植物根、茎的伸长抑制率均在90%以上,显示出强烈的异株克生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麦田播娘蒿发生危害程度愈来愈重。鉴于目前尚无其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为科学地指导防除,我们于2002年测定了播娘蒿对小麦危害产量损失,并初步制定了防治指标。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选在水肥条件中等、地力均匀、播娘蒿密度较大的麦田。小麦品种为PH82-2-2。试验设9个处理,2次重复,随机排列,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55m2(1.5m×1.7m)。3月10日进行试验。小区内的播娘蒿以原有草数为主,通过人工拔草设置不同梯度的处理小区,并以无草小区为对照。同时,将其他杂草全…  相似文献   

5.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2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 对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2022年, 在云南省丽江市烟草种植区不同烟区采集叶片黄化、皱缩以及无症状的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样品共计14份, 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和RT-PCR对其病原病毒进行检测。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检测结果显示, 在所检样品中有9份样品检测出TSWV, 检出率为64.28%, 有3份样品检测出TMV, 检出率为21.43%, 2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同样为21.43%;利用RT-PCR对复合侵染的3份样品进行分子检测, 结果显示, 在3份复合侵染青蒿样品中获得3条TSWV N基因序列、3条TMV cp基因序列和2条TMV RdRp部分序列。TSW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云南的TSWV-2分离物相似性最高, 为99.6%;TM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辽宁的TMV-Shenyang分离物和分离自云南的TMV-Yongren-1相似性最高, 均大于99.4%。这是首次发现TSWV和TMV 2种不同属病毒复合侵染青蒿。  相似文献   

6.
8种绢蒿属植物幼苗抗氧化保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民勤绢蒿Seriphidium minchiinense、针裂叶绢蒿S. sublessingianum、西北绢蒿S. nitrosum、伊犁绢蒿S. transiliense、博洛塔绢蒿S. borotalense、蛔蒿S. cinum、沙湾绢蒿S. sawanense和新疆绢蒿S. kaschgaricum等8种绢蒿属植物幼苗抗氧化保护系统随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8种绢蒿属植物幼苗随生育期后延,叶片MDA、可溶性糖、POD活性先升后降,可溶性蛋白表现出"升-降-升"趋势,SOD和CAT活性分别出现持续下降和持续上升趋势.8种绢蒿幼苗保护酶活性、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差异,针裂叶绢蒿MDA含量最高,西北绢蒿MDA含量最低.MDA与可溶性糖极显著负相关,与SOD显著负相关.不同指标变化趋势说明在幼苗生长前期主要依靠CAT、POD和非酶性保护系统抵抗不良环境,而后期抵抗作用主要源于SOD和非酶性保护系统.8种绢蒿幼苗中,抗逆性强的有西北绢蒿、民勤绢蒿、博洛塔绢蒿、沙湾绢蒿和蛔蒿,抗逆性较强的有新疆绢蒿和伊犁绢蒿,抗逆性最弱的是针裂叶绢蒿.种间抗逆性的差异是它们对各自生长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的水分关系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毛乌素沙区的常见植物:沙米、沙竹、虫实、籽蒿、油蒿、杨柴、牛心朴子、柠条、臭柏、黑格兰、巴锡藜、本氏针茅、糙隐子草、赖草、冷蒿、黄蒿、狭叶柴胡、达乌里胡枝子、细叶远志、沙柳、旱柳、新疆杨、樟子松等的蒸腾作用特点和水势状况,并对各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区重要蒿属植物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中国北方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区中,共有蒿属植物50余种。其中有重要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的至少有5种,即差不嘎蒿、褐沙蒿、黑沙蒿、白沙蒿和沙蒿。它们是本区沙丘——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由它们构成的沙地草场植被占1亿亩以上,可提供650余万绵羊单位的放牧饲料。它们又都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对沙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中草药,它们的种子含油丰富,在工业利用上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1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研究了20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白花蒿(Artemisla lactiflora Wal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L.)、茜草(Ru-bia cordifolia L.)、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lea Wall.)、粪箕笃(Sephania longa Lour.)、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ge.)、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 Nees.)对小菜蛾实验种群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在0.2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半干旱采煤沉陷区水土保持植物的逆境生存策略,以2~3 a生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试验材料,对其根部进行原位根系断裂试验模拟土壤侵蚀胁迫,设置重度胁迫(P1)、中度胁迫(P2)、轻度胁迫(P3)及对照(CK)四个处理,研究黑沙蒿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及生理应激反应对胁迫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胁迫显著抑制黑沙蒿生长速率,侵蚀破坏程度越大,生长抑制越显著,重度胁迫后黑沙蒿株高、冠幅、枝条长度、枝条直径增速较对照组平均下降36.91%、43.90%、69.76%、66.76%。(2)土壤侵蚀胁迫对黑沙蒿光合作用形成明显的负面作用,且侵蚀破坏程度越大,负反馈越强烈,重度胁迫后黑沙蒿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39.86%、59.26%、7.82%、51.55%、12.33%。(3)侵蚀破坏发生70 d内,黑沙蒿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呈先升高后降低随后趋于平稳趋势,MDA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冗余分析表明SOD活性对黑沙蒿光合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综合分析说明,采煤沉陷区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1.
黑沙蒿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地理分布规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沙蒿 ( 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和草原地带沙漠化的主要标志型半灌木植被黑沙蒿群落的建群种。其分布范围跨越了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三个自然带。除具有中等饲用价值外 ,耐沙埋、抗风蚀、扎根深、分枝多、结实率高等生态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农牧过渡带成为固定流沙的先锋植物。本文着重研究黑沙蒿的繁殖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功能特征 ,最终揭示其地理分布规律。对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管理黑沙蒿这一宝贵的沙地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对桔小实蝇成虫有效毒杀和产卵驱避的植物乙醇提取物,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了紫茎泽兰、臭椿、菖蒲、青蒿、臭牡丹、樟树等6种植物提取物,并测定提取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杀和产卵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紫茎泽兰、青蒿、臭椿和菖蒲的乙醇提取物均对桔小实蝇成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当浓度为100mg/mL时,校正死亡率均为100%.臭...  相似文献   

13.
2种沙蒿根围AM真菌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荒漠生境中沙生植物根围AM真菌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沙地设立样地,于2007年4月、7月、10月在密集型克隆植物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和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分0~10 cm,10~20 cm,20~30 cm,30~...  相似文献   

14.
电场对白沙蒿和沙蒿瘦果粘液粘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沙生植物白沙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和沙蒿(Artemisiaarenaria)果实,在自然环境下研究电场作用后粘液物质将沙粒粘附于瘦果周围后瘦果重量的变化情况、果实水合与脱水情况、粘液果实及剔除粘液层的果实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适宜的电场使粘液瘦果吸附沙粒多,果实吸水快,脱水慢,粘液果实发芽率高于对照组,而电场对剔除粘液层果实发芽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斑翅果蝇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对全球水果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利用4种蒿属植物精油,即华北米蒿精油、猪毛蒿精油、莳萝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斑翅果蝇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系统探讨了4种精油的杀虫活性。本研究,旨在挖掘新型环保的植物源杀虫剂。利用熏蒸、驱避和对幼虫的致死效应,探究4种精油对斑翅果蝇的生物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4种蒿属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熏蒸试验表明4种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杀虫特性,其中华北米蒿精油对果蝇的熏蒸效果最好,LC50为1.421μL/mL,莳萝蒿精油次之,LC50为3.499μL/mL,黄花蒿精油效果最差;驱避试验表明华北米蒿精油驱虫效果最佳,驱虫率为86%,黄花蒿精油驱虫效果最差,驱虫率为50%;对幼虫的致死效应表明,在猪毛蒿精油作用下,斑翅果蝇幼虫致死率达到70%,莳萝蒿精油效果最差,幼虫死亡率为40%;GC-MS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共82种成分,并且β-石竹烯、4-萜品醇和1,8-桉叶素是4种精油中的常见化合物。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精油对斑翅果蝇有较强的杀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开发绿色无公害的...  相似文献   

16.
玄参科马先蒿的结瘤固氮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在进行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考察时,在甘肃民乐县发现玄参科马先蒿可以形成根瘤,并具有乙炔还原活性。玄参科植物的结瘤固氮现象未见文献记载(文献查至1990年)。  相似文献   

17.
植物源活性化合物滨蒿内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良好的杀螨活性,但是以往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剂研发.本研究以滨蒿内酯原药为有效成分,对其助剂进行了溶剂、乳化剂和填充溶剂筛选,并对配方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最终确定了5%滨蒿内酯乳油制剂的优选配方:5%滨蒿内酯原药+50%N-甲基吡咯烷酮+10%Tween-85+35%松节油(或有机硅).  相似文献   

18.
植物群落养分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征,可以为揭示生态系统资源的有效性及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退耕坡地苜蓿-铁杆蒿群落为对象,分析其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退耕地苜蓿-铁杆蒿群落坡上部以苜蓿为主导物种,坡下部以铁杆蒿为主导物种,坡中部由二者共同主导。同一植物的生物量和N含量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并且与植物种类有关;苜蓿和铁杆蒿P含量均以球状模型最佳,K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高斯模型最佳。苜蓿-铁杆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决定。苜蓿和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随距离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随生物量和养分种类的不同而异,且铁杆蒿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自相关性大于苜蓿。随着人工草地向天然草地的演替,群落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植物精油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8种植物精油,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精油对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精油无抑菌活性,其他7种植物精油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香青兰和椒蒿精油的活性最强,在体积浓度为0.5 µL/mL时,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95%以上,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在70%以上。在体积浓度为0.05 µL/mL时,椒蒿精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上,香青兰精油对尖孢镰刀菌、黄色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在35%以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技术对椒蒿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a,a-二甲基-1,4-二氧-2-奈乙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占比72.17%。本研究可为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绿色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沙冬青等3种沙生植物气体交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乌兰布和沙漠使用LI-6400植物光合测定系统和压力室同步测定了白刺、沙冬青和油蒿气体交换和水势等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白刺、沙冬青和油蒿气体交换日进程变化呈单峰、双峰和多峰。白刺的水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型,一般在11:00达到高峰。油蒿水势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多呈单峰型,其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和17:00,蒸腾速率多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沙冬青的水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双峰型。白刺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大于沙冬青和油蒿,研究表明沙冬青和油蒿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而白刺对于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忍耐性。被试3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相对都较低,其排序为:油蒿(2.83μmol CO2·mmol-1H2O)沙冬青(2.59μmol CO2·mmol-1H2O)白刺(1.96μmol CO2·mmol-1H2O)。研究进一步说明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沙生植物长期适应干旱高温气候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