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对南平市林业产业布局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服从全局、整体最优、符合区域发展阶段和注重区域特征等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平林业产业布局的"十"字型和网络结构的2个阶段模式,为南平以及闽西北地区林业产业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工科技产业园区是集聚木材加工产业、森林食品药品产业、科技、教育和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是区域森工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现代林业理念"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森工园区成为了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点。本文以湖北东宝森工科技产业园为例,论述了园区的规划理念、结构、功能和布局等,旨在为现代林业湖北省森工产业园建设提供依据,为全国现代林业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吉林森工集团是国务院首批57户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同时又是我们林业系统东北四大森工集团之一。吉林省整个森工企业所辖森林面积是350万公顷。由于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吉林森工集团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吉林森工集团发展的下一步总体思路,就是实现三个优化,发展六大产业。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内部对策和外部对策二方面,详细论述了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接续产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青林业局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组建转产企业和重新安置,带资转产等形式已基本完成从森林资源采伐向保护,培育的转产,分析转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旨在供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工林业局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企业中的组织管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本文仅结合陕西森工采育企业的实际,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个人意见。1.森工采育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森工采育企业是以营林、木材生产及加工利用为主体,兼搞木材综合利用和林副产品多种经营的多产业结构的行业。加之,森林本身特有的多功能性,森工发展历史形成的“一统天下”,以及企业全部分布在偏远贫困山区,使它具备了管理整体上多样庞杂和局部工作上简单粗放的特点。我省森工采育企业从1 959年组建以来,对秦岭林区经过30年的开发利用。在现有的宁东、宁西、太白、长青、汉西、龙草坪6个企业经营范围内,普遍存在林分质量差,生产条件差,经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林业产业特点,林业在新时期的作用,当前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在森工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而财务管理机制又是森工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和前提。因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下,森工企业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大关县是筇竹的现代分布中心,筇竹是大关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关县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保护到竹林培育、全竹开发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文章探讨了大关县筇竹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及取得成效,并对筇竹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大关县筇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三明市森工企业改革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三明市森工企业的现状,结合南方集体林区的实际,着重对森工企业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思路与途径,以及森工企业体制改革、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工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分空间结构指标是定量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指标,是林分空间结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单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林分树种隔离程度、林木竞争、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垂直结构4个方面综述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的研究动态,并指出目前采用n=4或普通Voronoi图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的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而将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作为综合权重,生成加权Voronoi图确定空间结构单元能弥补前述两种方法的缺陷;采用单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来分析林分的空间结构某个特征或某个树种的整体特征,无法表达具有某类共同特征的林木微观结构。将空间结构参数两两联合后形成的联合概率分布,以三维空间形式展示林分空间结构将是未来林分空间结构分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林木培育商品化,要对森工企业的性质、功能及运行特点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并将营林生产从森工企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资源产业型企业。国家对森工企业宜实行以中央调控为主的垂直式的体制。森工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目标是实行自主经营和有限的自负盈亏;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进行同步配套改革。间接调控还不能成为调节森工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更不能取代或削弱直接调控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黑龙江森工林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森工林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对策。提出要从保护和利用天然林资源、提高市场经济意识、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强化企业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森工林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开展森工林区林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是当下森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开发各类产业产品实现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对促进森工林区产业转型发展,规范林产品地理标志的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区域林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地区生态和民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柳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之一,主要是指昆虫种群中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形式。不同种的昆虫空间分布型不同,同一虫种的不同虫态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分布型也有差异。通过对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昆虫种群特征,揭示种群下的空间结构及其空间图式特征,同时又是确定资料代换和相应抽样技术的理论基础,使我们能确定在不同允许误差、不同密度下的调查抽样数。而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可使我们获得准确的调查资料,这对于种群的数量分析,预测预报都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6.
潘杨  王春霞  姜颖 《林业科技》2005,30(1):57-59
依据森工林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林业的要求及笔者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和观察。就落实森工总局党委提出的“三个地位”的发展战略,结合“两大体系”建设的国家林业发展方针进行了讨论。提出要培育森工林区的生态产业,促进森林生态体系的建设,确立森工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加速林产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森工林区的主导产业,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确立森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要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把生态和产业优势迅速地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确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王兆君 《林业科学》2007,43(9):105-110
针对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是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主体多元化、运作社会化的所有制形式.承认劳动力产权是建立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资产共有制的必要条件,共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实现林区职工共同富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保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制度保障,也是森工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中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天然林保护背景下利用森林空间和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举措。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未能很好地兼顾到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人才短缺,致使企业缺乏活力,亟需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和保障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鉴于此,文中进一步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持续发掘天然林资源禀赋优势的多重价值、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路径、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1)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的思想认识;2)持续完善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4)不断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药用哺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表形式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药用哺乳动物的分布、药用部位及功能,旨在加强对药用哺乳动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森工GIS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我国森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实现较完善的森工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方法、步骤及其标准化的粗略观点。保证森工地理信息系统为伐区规划,资源管理,林道网区划、经营决策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其目的是实现森工地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森工地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和作用。促进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实现新的森工产业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