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扫描     
<正>"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  相似文献   

2.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  相似文献   

3.
正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古今农业》2006,(3):115-115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被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总共70项民俗类遗产中的第68位,编号为X-68,在总共518项遗产名录中,列第516位。  相似文献   

5.
正一、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对气候、物候、时令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一直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农耕文明重要的科学总结,对现代农业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8,(18)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悠扬婉转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传唱……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耕智慧引起世界瞩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时令、气候等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至今仍是我国农民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影响十分广泛。为了更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张新词 《农业考古》2012,(6):335-337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设置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俗称"国保"项目。产生于农业文明与民俗活动中浚县泥玩——浚县泥咕咕被列为"国保"项目之一,民间艺人王学锋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事件。这项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得到世界各国支持和参与的,用"波澜壮阔、影响深远"来形容并不过分。(1)自从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公布首批《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中国已有3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这份名录。在中国本身,也已经形成了县、市、省和全国的四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特别是省级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是省级和全国的代表性项目,才能进入这种级别的名录,带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总结形成的,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中国最早涉及到天象变化及农事活动的诗歌,《诗经》中的《七月》可谓是"二十四节气"之滥觞。本文将《七月》作为以时令物候知识指导农业生产的范本,对其中的农事进行解读,揭示了彼时的农业生活面貌、农业生产经验和先人们循天时、重人伦的农耕智慧,力图对当今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相关史料佐证,彰显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畅销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十几个省。战乱导致武强年画业迅速萎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强县40家画业作坊合并为武强画厂。1985年,建立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3年,武强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康英勤先生,挚爱年画的创作与传承,更有许多作品闻名于世,2008年6月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1.
张掖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300多个项目进入各级保护名录,一大批濒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拥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自觉性。弘扬和传承地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于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长期以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拟对目前中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方式进行梳理,以期对二十四节气未来的传承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7,(1)
正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  相似文献   

14.
正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得中国农业文化再一次得到世界认可,这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把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活着的历史",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及全国,已经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京剧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历史上曾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荟萃、古老文明错综叠压的区域.环塔里木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魅力,与其地域特点、独特与多样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新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0多个项目及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09个项目,环塔里木地区均有涉及,部分项目的重点研究区域就是环塔里木地区.近年,我国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不少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分析环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生军 《农业考古》2012,(3):333-335
迤沙拉谈经古乐由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体育局申报,经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于2009年7月13日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8.
庆阳香包绣制自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庆阳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庆阳香包绣制被活化利用并融入民众生活,2011年庆阳香包绣制国家级非遗项目所在公司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虽在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初具规模,但却无法再上新台阶,要突破发展的瓶颈,须从项目保护单位职责、文化传统与创新开发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探讨其发展对策,并建议该市:(1)收集与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2)着重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领衔申报砖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实现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5)重点建设通城县麦市镇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7)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8)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9)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7年3月28-30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学术研讨会",在首次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诞生地——安徽省淮南市举行。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王秀忠馆长,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安徽省淮南市副市长汤传信,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副主席姚辉,文化部非遗司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