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0-2014年河南省及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管县的农业防涝抗旱效率测算,结果发现:样本期内河南省农业防涝抗旱总体技术效率偏低。2000-2014年间,处于有效前沿面的年份很少,15年间农业防涝抗旱效率的最高值仅在1徘徊,其增长势头很小。河南省各地区的农业防涝抗旱总体技术效率差异明显,省管县的农业防涝抗旱技术效率整体上要优于省辖市。目前河南省农业防涝抗旱效率存在战略结构、动力结构、区域结构等不合理问题。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防涝抗旱投入方式的转变,通过结构优化策略提升河南省农业防涝抗旱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更表现在农业机械的配置效率。为此,使用E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1-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上较低,且增长缓慢;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空间差异明显,且未有收敛趋势;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逐年上升,但纯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大;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率总体上不高,且增长幅度很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要想达到强有效前沿面,各地市需同比例缩减或单独缩减一定程度的拖拉机动力、拖拉机配套农具和联合收割机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节水灌溉》2016,(3):75-79
使用EBM超效率模型,综合考虑投入变量的径向与非径向特征,并对有效单元的排序进行分析,测算了2011-2013年我国20个农业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总体上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农业水资源并未得到较好的利用。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中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明显,并未呈现收敛的趋势。我国农业用水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不高,且增长幅度很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农业用水的规模效率总体上较高,但是三年间却在持续下降,同时规模收益处于递增趋势的省份持续减少。要想达到强有效前沿面,分属3个等级的17个无效省份,需同比例缩减或单独缩减一定程度的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关注总量提升,更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使用BCC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0-2013年中国18个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并不高,农业机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效率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呈现递减趋势;高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低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呈现多元化。从整体来看,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过多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投入结构转变,通过战略结构、动力结构和区域结构等优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选取8个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作为投入指标,机耕面积和机播面积为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河南省18地市为生产单元,计算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纯规模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冗余率;同时,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投入产出效率的特征和区域差异,揭示了其目前农业机械装备的效率水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油菜机械化生产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十一五"期间在全国重点推广的11项农业机械化技术之一。为此,对杭州市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必要性、对策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杭州市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广阔前景:①机械收割666.7m2油菜成本为38.2元,比人工操作节省51.8元,机割的生产效率是人工的21倍;机械播种666.7m2油菜成本为29.8元,比人工节省150余元,机播的生产效率更是人工的70倍左右。②预计2008年杭州市油菜机械化生产应用面积将比2007年度增长4%以上,将为全市的冬季农业、效益农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1978-2008年的面板数据、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机械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机械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排序情况为: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河南省种植业的发展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由于"三农"问题、机械化效率等问题的影响在逐年降低。为此,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发展提出了建议: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考虑农机数量和结构化质量的提要,依靠协调解决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8.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利用1998—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加权值每提升1%,本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约0.579%;第二,从不同农机类型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大中型农机实现,影响系数为0.252;第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机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于不同经纬度之间,在水稻跨区作业省份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0.027。因此,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农机跨区作业机型、改进粮食品种、提升田间管理技术等方式扩大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时间差,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机械设备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同样都是玉米、大豆,我国的成本要比美国高出近一倍,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如何提高农机使用率?在2月25日举行的第三届农业投入品行业形势分析会上,农业部专门做了回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徐州市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徐州市在1995年—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并通过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揭示农业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徐州市农业发展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基本保持稳定。2)农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呈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演变特征。3)各镇域之间的空间格局集聚显著,表现为综合效率持续减弱,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先增强后减弱。4)农业发展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的镇域逐渐向东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1.
徐密  邹韵  涂鸣 《农业工程》2018,8(7):12-16
为有效测算湖北省近年来推进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效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以2001—2016年湖北省农机资金投入、农机从业人员投入和农机总动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农机作物产值和产量作为产出指标,测算每年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约50%年份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具有效率,其他年份虽处于非资源配置有效率,但调整到最优状态的数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整体完成较好,投入产出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指导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提升,基于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以及ESDA分析法,分析了2005—2015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研究区域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都未达到DEA有效水平,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主要依赖生产方式改进,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6.7%,其增长显著依赖于技术进步。(2)各省(区)综合技术效率的差异主要受农业生产方式(技术运用等)、经营规模及农业生产占比等的影响。综合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高;而综合效率较低的省(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差异较大。缺乏区域适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或技术未得到有效投入,推广运用会导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降低。(3)玉米生产各个投入要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配置不合理,均有可节约的空间。(4)研究区域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呈现集聚性,11年间空间差异扩大。少部分区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与黄淮海地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针对性提高区域适用技术的有效投入、改善经营规模,是提高各省(区)玉米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加强空间布局优化,使玉米生产达到"H-H"集聚是整体提升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邱硕  王宇欣 《农业工程》2016,6(5):35-43
运用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建立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沧州市14个县(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有效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并借助ARCGIS10.0平台,测算并分析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处于较良好水平,各县(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效DMU占到60%、88.57%和14.29%,多年平均分别在1.216 2和1.449 1和0.938 3左右。综合技术效率空间变化呈现低效双中心由西部向东南部海兴县、东光县过渡的格局。1995—2014年循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值都>1,年均增长率为12.53%。2005—2014年,技术进步是主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综合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TPF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循环型农业作为今后沧州市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经营,确定最优的农业投入产出比,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是增强农业物质装备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抓手。借助我国农业机械统计数据,利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11—2019年我国省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效率进行测算,以期能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9年间我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技术进步方面年均增长8.5%,而同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技术效率却年均降低7.9%,整体上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效率水平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特征,且9年间并未上升;从区域角度看,9年间仅有东部地区实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技术进步均实现了增长;从各省份具体情况看,我国有将近1/2的省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效率存在正增长的情形,但差异较大;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来看,依靠纯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6个省份,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但仍有12个省份存在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损失并存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俄两国之间农作物生产技术效率,对于比较两国农业生产效率优势,促进两国之间的农业生产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阶段DEA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份和俄罗斯79个州的薯类2017年的生产数据,在清除土地质量因素影响下,对中俄两国的薯类作物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一阶段DEA测试结果显示,俄罗斯薯类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高于中国,表明俄罗斯薯类作物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于中国,且中俄两国的薯类生产均为规模报酬递增。(2)在去除各个地区的土地质量因素影响后,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中国薯类作物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显著地高于俄罗斯,表明中国的薯类作物的生产技术明显高于俄罗斯,而纯技术效率俄罗斯略高一些。同时两国薯类作物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趋势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于分析中俄两国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中俄农业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举办这次收割机现场大比武,目的在于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是为比武而比武。通过比武确定几种优秀机型,作为我们开发、推广的重点机型,加以重点扶持和引导,以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 是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含义极为深刻,内容极为丰富。如何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第一是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必须依靠优质种苗等农艺技术, 另一方面又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等先进农业工程技术,这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  相似文献   

17.
一、"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3倍、1.75倍和2.1倍,小型拖拉机占比持续下降,粮食生产环节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超过40%、63%,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棉油糖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机化科技迈出新步伐,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农机农艺融合成为广泛共识,适应机械化的良种、良法加快应用,农机深松等重点技术大范围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纵深发展,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加快拓展,各类新型主体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社超过5.3万个,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提高农机监理"三率"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三大安全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8—2018年湖北省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单要素生产率分析法,考察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对湖北省农业增长路径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作物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湖北省农业生产劳动用工投入不断减少,机械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增长已实现从高劳动投入的土地生产率导向型路径向增加机械投入的劳动生产率导向型路径的转型;且湖北省农业技术变革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作物差异。因此,湖北省相应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充分发挥机械对劳动的替代效应、以机械化推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变革模式的地区异质性和作物异质性,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选择与地区禀赋结构、作物生产特点相适应的技术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油菜机械化收获集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作业一次性完成,效率高,省工省时,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有利于抢收。为了在油菜机械化收割时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目的,农机手应熟练掌握以下要点。一、收割机的选型由于油菜的植株比水稻高,茎杆粗壮,直径是水稻杆的5—15倍,不容易切断。因此,要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并行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背景下,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有助于明晰今后农地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干扰,测算2019年31个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前我国农地综合效率均值为0.769,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47,规模效率均值为0.912,调整前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农地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调整后我国农地综合效率均值为0.7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69,规模效率均值为0.807,与调整前相比,纯技术效率提高2.6%,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下降7.15%、11.51%,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区明显增多,但不同地区之间效率差异明显,且规模效率偏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影响因素上,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可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人员来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