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源林的质量提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该研究针对浙江遂昌湖山林场水源林中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林相单调和林分结构简单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和杉木林+马尾松林中,分别采取了11.8%和35.3%的间伐强度,为间伐补植和人工促进更新创造条件,并对改造后的林分结构和林木质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经过技术改造,马尾松林和杉木林+马尾松林中阔叶树的比例分别提高4.6百分点和12.0百分点,干形质量较优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7.8百分点和7.0百分点,生活力较强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4.9百分点和25.3百分点;无损伤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6.9百分点和17.1百分点。马尾松林透光条件改善不显著,杉木林+马尾松林中透光条件严重不足的林木比例下降17.6百分点,透光条件基本满足以上的林木比例提高了约13百分点。经过技术改造,湖山景观水源林群落的自然化、混交化和异龄化程度以及林内景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经营技术的实施奠定了基础,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持续地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淳安县是浙江省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该县自2008年起,针对结构单一的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持续开展林相改造和珍贵化改培,先后实施了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千岛湖森林彩化工程、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纯松林面积有所下降,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本文基于相关实践,系统地介绍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珍贵化改培技术,包括改培模式选择、林地准备、树种选择、补植造林、抚育管理、目标树培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范围推广松林改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闽南沿海山地马尾松林下套种红豆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泉州森林公园马尾松林采用套种红豆杉的途径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马尾松郁闭度的加大,林下红豆杉生长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低海拔地块红豆杉生长状况略好于高海拔地块;(3)马尾松套种红豆杉后,土壤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该研究结果为马尾松林下红豆杉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尾松稀疏林生长量低下、土壤肥力差的特点,采用套种厚荚相思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稀疏林下种植厚荚相思可以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而且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闽南山地马尾松低产林下套种厚荚相思是马尾松林分改造的一种模式,可以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可燃物(植被)有效的经营管理,能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林木的燃烧性进行了论述,确定了广州市马尾松林燃烧性的重点调控对象;并从树种结构调控、疏伐及林分郁闭度调控、补植间种与抚育管理、低质低效林近自然改造、绞碎、覆盖等其他处理方式以及可燃物处理的景观尺度等方面,提出了降低马尾松林燃烧性的经营调控技术;以提高马尾松林阻火抗火效能,发挥植物资源和树种繁多的优势,充分调动自然力量,提高生物防火功效。  相似文献   

6.
间伐强度对溧水无想寺森林公园马尾松林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伐是将成龄人工纯林改造为风景林的抚育手段之一.2007~2008年对南京溧水县无想寺森林公园马尾松林样地进行了弱度、中度、重度强度间伐试验前后的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间伐2年后的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明显大于间伐前,且与间伐强度呈正比关系;群落结构尚无明显改变,植物种数增多,群落开始向针阔混交林演替.该研究为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风景林提供了一定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来宝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77-178,181
概述了马尾松在宿松县森林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该县马尾松资源的现状、可持续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马尾松林分质量的主要对策:适时适度间伐、科学合理修枝、综合防控病虫害以及追肥提升地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贵州马尾松林分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稳定提供参考,以贵州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指标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样地林木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的占18%,属于轻度聚集分布的占81.6%;林分中马尾松的大小分布比较均匀,在结构单元中整体处于中庸状态;50.5%的马尾松林处于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状态,49.5%的林分混交特征表现为中度混交和强度混交;大部分林分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普遍偏低,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样地为27.2%,生态优势度较优的样地占18.4%。针对马尾松林分空间结构现状,提出了以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的相应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天然马尾松林样地资料, 比较和筛选了天然马尾松林密度效应模型, 并对密度效应最优模型进行了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 测定了天然马尾松林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三界国有林场近年来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长期存在于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为马尾松林抚育间伐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厦门岛内城市森林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厦门岛内山地森林马尾松林占比例大 ,由于树种组成单一 ,林分质量差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严重 ,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陆续枯死 ,严重影响防护和环保效益的发挥 .急需进行改造 .提出实施改造的原则及树种选择 ,更新方式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聪慧    赖壮杰    刘健    余坤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195-203
为了减少单一角度卫星遥感与传统植被指数在LAI反演过程中的误差,提升马尾松林LAI反演精度,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获取多角度无人机影像和马尾松林LAI实测数据。根据研究区不同波段热暗点指数、植被指数与实测LAI的相关关系,优化热暗点植被指数构建马尾松林LAI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基于红光波段反射率计算的热暗点比值指数HDRI-r(R2=0.398)是研究区马尾松林LAI反演的重要辅助参数;将HDRI-r引入表征研究区冠层结构的传统植被指数NDVI、GNDVI、RVI、MSAVI、NRI、SIPI、VARI,构建的热暗点植被指数NHDRI与实测马尾松林LAI相关性最高,R2为0.406 5;引入热暗点信息的植被指数(NHDRI、GNHDRI、RHDRI、MSAHDRI、NRHDRI、SIPHDRI、VAHDRI)与实测LAI的拟合R2均>0.37,相较于对应的传统植被指数,R2分别提高了82%、333%、295%、161%、1 409%、380%、192%,热暗点信息与传统植被指数的结合能够缓解植被冠层光饱和现象,有效提高马尾松林LAI反演精度;研究区马尾松林LAI范围为0.11~4.28 m2/m2,总体水平偏低,与当地马尾松林以枝叶稀疏、矮小的“老头松”为主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进行抚育间伐,了解不同强度间伐措施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抚育间伐的措施后,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抚育间伐,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物量较对照林分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增长。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蓄积较对照增加最大,分别达到13.85cm、12.1m和0.0430m3/株。综合考虑株数和单株材积,不同强度间伐后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轻度间伐,中度间伐时马尾松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46.73m3/hm2。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分析公园游览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的情况,依据林相改造的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考察同纬度同区位等相近区域天然林生长的情况,结合有关马尾松林相改造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生态、防火、景观等因素,推荐马尾松林相改造树种如下: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柯(Lithocarpus glaber)、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等。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红壤低山丘陵区因立地条件较差,存在着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林.选择经补植阔叶树改造后的低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自然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低效马尾松林地作对照,研究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且上层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下层,各改造模式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模式最多.(2)在0~20 cm土层,改造后的林分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20~40 cm土层,不同酶的活性在不同林分中表现不同.(3)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为极显著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蔗糖酶活性是影响微生物总量的第一位因子.(4)全磷含量是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速效P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第一位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吕勇 《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16(2):34-38,46
通过研究马尾松林分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的相关关系,揭示了马尾松林分生物量的密度效应,提出了马尾松水保林的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种林分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0年生马尾松林下进行了不同阀叶树种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不同阀叶树种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蓄积大小排序为拉氏栲〉格氏栲〉青栲〉苦槠,其中20年生拉氏栲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分别是格氏栲、青栲和苦槠的1.06、1.26和1.49倍;拉氏栲和格氏栲是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首选树种,生长中等的树种有青栲,苦槠生长较差,不适宜作为马尾松林冠下造林树种;利用马尾松林分具有林冠稀疏和透光度大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拉氏栲、格氏栲不仅能充分利用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而且对于减轻马尾松林松毛虫危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林冠下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余华 《现代农业研究》2019,(10):103-104
“择伐”抚育是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生产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林木进行“择伐”经营,为马 尾松林创造最优的生长环境,并最终提高林木经营经济效益。本文以马尾松林“择伐”经营为研 究对象,分析马尾松林“择伐”经营的意义、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择伐”对马尾松林经营 效率的影响,旨在充分发挥“择伐”经营优势,创造更多林木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