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钊 《农业考古》1995,(1):216-217
先秦的漆器和漆树北京师大史学研究所杨钊我国使用漆器源远流长,197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原始社会遗址,发现了大约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木胎“漆碗”,漆碗呈椭圆瓜棱状,有圈足,口径10.6厘米×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厘米×7.2厘米。四壁...  相似文献   

2.
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农业大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农耕文明的优势充分彰显.其泽被范围,逐渐突破了中国大陆,向着与中国仅隔一衣带水的日本列岛蔓延.为逃避战乱与暴政而举家迁徙的中国农业移民,带着本土的农业文明因子,在日本列岛上上演了一部中国先秦—秦汉时期社会变革的海外版余波,并与当地的原住居民一道,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弥生时代,对此后的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其沉浮多变,但又绵延不衰,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各民族之间的稳定。由于各民族之间经贸往来频繁,沿线各民族之间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各族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认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同古代丝路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认识先秦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我国西北地区边疆安全的历史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我国水井形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兵强 《农业考古》2007,(4):154-165
从考古发现或发掘报告来看,水井的发明和出现是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先民们在自然界的生产斗争中实践的产物,也是伴随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同时,先秦时期,我国水井形制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关于对于水井形制的研究,有很多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1)但  相似文献   

5.
卜风贤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718-11719
秦汉时期,气候由先秦温暖期逐渐向寒冷期过渡,干旱时常出现。西北地区展开的大规模农业开发使当地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农耕"式开发,在使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加速了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增加了灾害的影响力,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从古至今,水旱灾害一直是最重要和最具危害性的农业自然灾害.本文对远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等时期的水旱灾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论述了期间一些主要的应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漆器,是髹漆器物的俗称。所谓髹漆,就是在漆胎上施漆一道,待漆干透后再施漆一道,如此反复十余遍后,在漆胎表面形成至少1mm厚的漆皮,光润洁净。中国漆器艺术的发展十分悠长,据文献记载,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民族的先祖就开始使用自然漆髹饰木器。以天然漆制作的漆器漆膜坚韧光滑,经久耐用,耐侵蚀。  相似文献   

8.
9.
秦汉时期的关中竹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竹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正如戴凯之《竹谱》所说:“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但是许多资料证明,黄河流域以及更北的地区在古代曾充分具备竹类生长的条件。史籍记载,秦汉时西至陇西,北达内蒙,都有竹类生长,而关中地区繁茂的竹林更素负盛名。研究秦汉时代关中竹林的分布和规模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认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貌,而且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 ,而作为农业命脉的农田水利 ,在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兴盛或衰落 ,农业区的形成或转移 ,无不与农田水利的兴废息息相关。关中地区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区 ,在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当时的大量发达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而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又是建立在当时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关中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之下。  相似文献   

11.
杨剑 《农业考古》2000,(3):228-23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我们的先民对酿酒技术的独特创造(包括对微生物的利用),也是对人类饮食文化作出的早期重大贡献之一。我们的先民在远古时期已知道酿酒,含糖野果的天然发酵,大概在旧石器时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这是有关研究者所同意的,但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人时期或龙山人时期,学者们的意见就不一致了。主张起源于仰韶人时期的人认为:(一)仰韶人后期,在黄河流域的中游,中原地区的居民已开始主要从事农耕和栽培谷物,有了谷物,酿酒条件就具备。《淮南子·说林训》说:“清醢…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76-6577
论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环保思想、环保管理和环保措施,指出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在认识、改造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不少有益的经验,这些认识和经验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钊 《农业考古》1997,(3):263-267
先秦时期的畜牧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杨钊一、原始畜牧业的兴起畜牧(动物的驯养)是狩猎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许多人类遗址中,都发现了多种多类的动物化石或火烧过的骨骼。可见,在远古人类的早期,人们对动物性食物是没有选择性的,能够捕捉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北京周日店龙骨山的顶部洞穴里有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渔猎是山顶洞人的主要经济部门。他们捕捞的鱼类中,有达一米以上的青鱼;他们还捞取河蚌。距离现在大约六、七千年前,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那时候黄河流域是属于仰韶文化的居民,他们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发现许多采集的坚果以及螺丝和蚌壳,还发现有捕鱼用的网坠。大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大体属于这一时期氏族部落遗存的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先秦秦汉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亦处于革故鼎新、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从农业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灾害救荒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以期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减灾救荒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65-17966
该文研究了秦汉时期颁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或诏令,秦汉政府以“重农”为出发点设立生态保护职官,统治者示范引导,提高百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该文论述了该时期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认为秦汉时期时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减缓了生态恶化速度,培养和教导了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研究这段历史可从中借鉴古人的生态保护思想和主张重视全民生态教育及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3-22834,22878
介绍了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该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指出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在所有教育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对象具有绝对众多性、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技术性教育和经验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皇家苑囿,在经历了不断修建的过程后,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同时,其内部有着完善的管理,包括政策与制度管理、不断完善的组织管理等,这些能够为我国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位于淮河上游和大别山北麓的河南信阳,早在8000多年前淮上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原始农业生产。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山区资源开始得到全面开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国家的重要农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