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南通人冯澂编述的《种菰新书》是民国早期出版的一种关于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农书,但迄今已颇为罕见,且未有学者研究。该书由厚德编译社(上海)发行,中华科学研究会(上海)的印刷部代印,1917年12月25日出版和发行。封面有萧铁郎绘制的插图和张謇的题签,书中正文前有孙观澜的序,正文则绝大部分从清末的《农学报》和民国初的《实业浅说》中摘编而来,对传统农业知识亦少量摘引,总体上体现出书名中的新字。具体而言,该书正文的主要参考资料即1898年连载于《农学报》上的《家菌长养法》,由此也体现了后者在农业知识领域的影响力。考察《种菰新书》的相关人物、机构与背景,有助于丰富对清末民初的农业新知识传承与传播的机制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王祯农书>是元代东鲁名儒王祯所撰之农书,而"曾氏农书"则是<王祯农书>中所提到的一本农书.本文作者认为,这里的曾民农书很可能就是宋代曾安止及其侄孙曾之谨所撰之<禾谱>和<农器谱>.本文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等方面就<王祯农书>和"曾氏农书"之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祯农书》是元代重要的农业典籍之一,在成书及今人校勘、译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值得订正整理和研究,如原书引诗张冠李戴、用词失当,校译本失校、字词释义忽略语音因素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今天我们对该书的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浙江通志》中所收书目中包含一部分农书目录,前贤学者对方志体书目少有涉及,更不用说对其中农学目录的整理和研究了。《浙江通志》所收农书目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对了解明清时期浙江农业的概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读书敏求记>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中历来颇受重视,但未见有学者对其中著录农书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文章由此入题,考察了<读书敏求记>中农书的分布及其特征,以凸显其在研究我国古代农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农谚歌》一书,是一本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普及农村科学知识的好书。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广大农民在长期农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经过反复验证,加以总结,编成口头歌谣,世代流传,汇为我国极其丰富的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农谚。它是我国十分宝贵的农业遗产和文化遗产,它在考证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指导今后的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很多,对发展现代农业仍有参考价值。我们祖先素有编辑丛书的优良传统,如《儒学警悟》、《四库全书》等。近几年《医书集成》、《兵书集成》也相继问世,但尚无古农业丛书出版。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建议由农业部主持并组织有关人力,注释、校勘中国古农书,编辑出版《中国古农书全集》,以促进我国农业科学的飞速发展。农业古籍散见于国内外,根据笔者初步调查的结果如下:王毓瑚编著《中国农学书录》(1964),共收录古农书541种,存370种,佚171种。…  相似文献   

8.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齐民要术》。书中的"农器图跳龙具特色,是对元暨元以前农业生产工具的一次』总结,代表了那个时代农具的最高水平,以后各家农具图谱大多源自于此。其书向来作为研究中国农史和中国传统农具的必读之作,为世人所重,但由于其版本形成两个传系,又各有短长,不搞清楚优劣拿来使用,很可能发生歧义,因此很有必要分清良莠,择善而用之。王祯,字伯善,元人。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元史无传,任内提倡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族德县志》记载其"莅任…  相似文献   

9.
按照唯物史观,农业"供应人类世世代代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1)(P697)在古代中国,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生重大的作用,并从最终的意义上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以农学杰作《补农书》为中心,以肥料技术为主线,人们可以了解明末清初浙北生态农业状况。农家肥料技术及其相关事宜,含有切实丰富的生态意义。农民利用生态机制广辟肥源,特别是在水稻、桑树生产中,农民讲究基肥、追肥施用技术,建构良性运行的生态农业环境,并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类农学成就,有助于启示人们走现代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1.
周郢 《农业考古》2019,(4):207-210
新发现的元《王氏葬茔之铭》碑拓,碑额题写者为“泰安学正王伯善”。今考其人即《农书》作者王祯,为泰安州人,并曾出任泰安学正,王祯早期事迹据此得以补充。又《农书》中提到泰山“淳于泊”,今考其地即今泰安淳于村,其泊近代犹存,此条记录亦可佐证王祯里居所在。  相似文献   

12.
闵正国 《农业考古》2002,(2):160-160
杯高 13.5厘米 ,底径 8.2厘米 ,直筒形、有把、有盖。杯盖上有四个隶书小字 :“香清味永” ,四周围之以波浪纹 ,纽上绘以柳叶纹。杯底正中钤一红字篆书阳文的“觉庵”印章。杯身一面彩绘花鸟 ,一面墨书诗文 ,诗云 :“秋菊多佳色 ,春石亦南山。倦矣林下鸟 ,悠然靖节间。”落款三行 ,分别为 :“乙酉仲夏月澹湖刘雨岑写于珠山觉庵。”另有“平氏”(阴文 )和“雨岑”(阳文 )两枚印识。花鸟图为菊花四朵怒放 ,绿叶数枝衬托。上下部各横斜出两枝红叶 ,红叶点点加上金菊灿放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所处的金秋季节。只见一支黑黄相间的小鸟悠闲地站在树枝…  相似文献   

13.
王俐 《农业考古》2019,(1):205-207
清人丁宜曾在《农圃便览》序中提到其书部分内容系录自外祖松庵、外叔祖沧溟和曾族祖野鹤之作。王毓瑚点校序中言"这三个人身世都不得而知",今考松庵为牟思戢,沧溟为牟思霖,野鹤为丁耀亢,所引农书其一系出丁耀亢《家政须知》。  相似文献   

14.
农学杰作《补农书》突出反映了明末清初浙北农村价格及其相关问题。价格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作用,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具体形式之一。部分物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及其影响较大,而该书作者对价格的看法是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浙北农家在农业诸领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为价格创造价值基础,并利用价格杠杆发展社会经济。这类乡土经验,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宝贵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5.
《陈旉农书》为南宋道士陈旉所著,是我国南宋七部隐士农书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书之一.它既继承了我国道家和道教中的哲学思想和技术体系;又继承了我国南宋以前的传统农学思想,在我国农学思想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成为《便民图纂》的直接理论来源,也间接影响了南宋以后大多数农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农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陈旉在自己本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齐民要术》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一部在中国农学史上堪称一流的农书.而这种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于天时论、肥料和土壤改良技术、耘田与节用防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吴天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52-14155
作为元代农业思想集大成者,王祯在《农书》中提出了“方、物、器的思想”、“农林牧综合经营思想”和“重农思想”等.在此试图通过探析王祯的农学思想,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农业现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镜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陈旉《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第一部真正的、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对把江南的岁易无肥栽培水稻耕作技术提高为连作施肥栽培进行了评价。关于这部《农书》,天野元之助教授从中国农业技术史的角度、周藤吉之教授从南宋时期农书研究的角度,各自写出了出色的论考,笔者从追踪中国农业观变迁的思想史的立场出发也作过论述。并且以过去所看过的内阁文库藏书和乾隆四库全书抄写本《农书》为线索,于最近发表了关于《农书》的版本关  相似文献   

20.
从元代王祯《农书》中透视农业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农业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耕地面积下降、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农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从王祯<农书>出发,探讨其中的农业生态思想,对我们今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