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 《节水灌溉》2007,(2):54-57
从制约地下滴灌技术发展的地下灌水器(滴头)灌水均匀度差、滴头容易堵塞等问题出发,立足于地下滴灌急需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减小滴头堵塞率为目标,以满足灌水均匀度为前提,以确定滴头设计工作压力为突破口,以滴头优化设计为手段,从地下灌水器灌水均匀度设计指标、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和结构优化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试验,最终达到完善地下滴灌灌水器设计理论、实现结构设计优化、提高地下滴灌适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的水力性能。[方法]对具有M型双肩过滤出口的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进行了不同工作压力条件下的流量测试试验,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分别对平面简化流道、实际微弯流道、实际微弯流道+进口、实际微弯流道+M型双肩过滤出口以及实际微弯流道+上述进出口的5种情况进行了相应工作压力下的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相近,其最大误差为8.87%。无控制的出口结构,水流在出水孔中心处形成旋涡,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会在主流两侧产生2个旋流,出水孔中心处无旋涡。[结论]地埋式内镶贴片滴灌灌水器流道模型的微弯对贴片灌水器水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滴灌灌水器采用M型双肩过滤机构的出口有利出流且提高了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黄河水中粒径小于0.10 mm细小泥沙颗粒引发的滴灌灌水器堵塞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高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物理堵塞机制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细小泥沙颗粒含量较高的浑水滴灌时,滴头堵塞主要是含沙量、泥沙粒径与颗粒级配耦合作用的结果。滴灌系统工作条件如工作压力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移除流道内黏、粉等细颗粒堵塞物质,促进较大泥沙颗粒排出流道;灌溉水温越高,滴头抗物理堵塞性能越强;对浑水加气和磁化处理可改变毛管内水流水力特性及悬浮泥沙运动规律,增强水流拖拽力,减小管道内泥沙淤积量。此外,施肥增强了水体中泥沙颗粒间的絮凝作用,对浑水水肥一体化滴灌滴头堵塞具有明显加速作用。浑水含沙量、粒径和颗粒级配是引发滴头物理堵塞的重要因素,确定易引发滴头堵塞的敏感含沙量、颗粒粒径段,选用适宜肥料种类和施肥浓度阈值,优化滴灌系统工作条件参数是改变毛管内泥沙颗粒运移和沉积规律、延缓滴头堵塞进程、提高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肥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采用统一的灌水试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测试手段,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改进工程技术处理措施是解决滴头堵塞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肥沙对微孔陶瓷灌水器堵塞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水肥一体化灌溉过程中肥沙对微孔陶瓷灌水器堵塞的影响和机理,研究了肥沙(质量浓度为3%的尿素和浓度为2 g/L的泥沙)和肥水(质量浓度为3%的尿素)对微孔陶瓷灌水器堵塞的影响,并利用XRD分析灌水器内沉积物的成分。结果表明:以平均相对流量的75%作为堵塞的评判标准,肥沙耦合条件下,在灌溉200 h以后,微孔陶瓷灌水器会发生严重堵塞。肥水灌溉条件下不会发生严重堵塞,泥沙颗粒会在微孔陶瓷灌水器内壁逐渐形成一层泥沙膜,泥沙膜的主要成分为SiO_2、碳酸钙和硅酸钙,在灌溉过程中逐渐沉积在微孔陶瓷灌水器的内壁,并不会进入微孔陶瓷灌水器的微孔中。泥沙膜的形成是引起微孔陶瓷灌水器发生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镶扁平紊流压力补偿式滴头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栋 《节水灌溉》2007,(1):36-37
从滴灌技术关键环节--灌水器研制开发设计的核心问题出发,通过解决在大坡度地形条件下,因地形复杂落差大、滴灌滴水均匀度不一致,易堵塞等困扰滴灌推广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为中心,设计一种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丘陵、山地地理条件,性能可靠、具有优良灌水均匀性和强抗堵功能的滴灌灌水器,为高效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限的水资源提供经济实用的技术途径,对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冲洗压力及周期对滴灌灌水器堵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冲洗压力及周期对灌水器堵塞性能的影响,以提高滴灌系统对含砂率较高的地表水源的适应性,采用室内短周期间歇性浑水滴灌试验,配置浑水的含砂率为3.0 g/L,研究了3种冲洗压力(0.003,0.006,0.012 MPa)和3种冲洗周期(1,4,7 d及无冲洗组)对滴头堵塞性能、管道内泥沙分布及滴头内滞留泥沙的影...  相似文献   

7.
滴灌用灌水器的发展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灌水器的发展历史以分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对新型的重力滴灌做了介绍,对滴灌系统的堵塞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还对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分析研究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这些对于子解滴灌的历史以及研究现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滴灌用灌水器的发展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
制造偏差系数和抗堵塞性能是评价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重要指标。对5种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制造偏差和抗堵性能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区间上,所测试的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制造偏差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呈U型分布,压力补偿垫片的制造偏差系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种灌水器在抗堵塞试验中均出现了堵塞现象;解剖堵塞的灌水器观察后发现,堵塞位置多为补偿区最小流量控制口处,可以通过较低压力冲洗缓解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迷宫流道偏差量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及抗堵塞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齿尖偏差量分别为-0.25、0、0.25和0.50 mm的齿形流道结构形式的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单相流流场速度数值分析、CFD两相流沙粒浓度分布数值分析、试验样品清水和浑水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偏差量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差量与流态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流量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而随着偏差量的增加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也在下降,综合分析偏差量对水力性能和抗堵塞性能的影响,认为在满足流态指数的要求下应尽量减小偏差量以提高抗堵塞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加载器──液压控制摩擦式吸功器的结构、原理和主要参数,给出了其转矩容量和热容量的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其如何应用。为低速大扭矩车辆整机和部件的试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加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微灌用补偿式灌水器的q-P曲线、制造偏差和补偿区间三个性能参数作了深入分析,对微灌灌水器标准(SL/T67.3-94)提出的补偿区间划分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确定补偿区间的新方法,为我国补偿式灌水器的应用和研制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补偿式灌水器制造偏差分析及补偿区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灌用补偿式灌水器的q-p曲线,制造偏差和补偿区间三个性能参数作了深入分析,对微灌灌水器标准提出的补偿区间划分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确定补偿区间的新方法,为我国补偿式灌水器的应用和研制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
补偿式稳流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补偿式稳流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琳  王晖 《节水灌溉》2000,(3):30-31,35
涌腺灌是新型的微灌形式,比地面灌溉节水70%以上,节能50%,抗堵塞性能强,适用范围广,运行可靠,管理方便,其关键设备稳流器出水孔径较大,且能随着运行压力的变色自动调节过流断面,充量保持恒定,涌泉灌用于果树灌溉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灌溉的应用已成为全球所关心的问题,在很多国家中灌溉已成为粮食生产的关键。全世界灌溉面积从1950年的0.95亿公顷(14.25亿亩)发展到1985年的2.5亿公顷(37.5亿亩),全世界灌溉面积大约占农田的20%,产量占总产量的40%。美国已发展了很多近代灌溉技术,这些近代技术用设备投资代替了人工投资,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接近80%)。近年来用低压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井结合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但从世界范围讲,这种近代技术仅用于30%的灌溉土地上。世界上绝大部分灌溉仍沿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决滴灌水直接输送根际和滴头堵塞的技术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可埋于地下的多变量抗堵塞滴头。经山地红枣不同灌溉试验证明,滴灌、渗灌、根际滴灌产量比不灌溉分别增产12 075、15 145和15 150kg/hm2;WUE分别提高66.94%、72.07%、72.07%,净收入分别增加62 536.0、73 494.0、76 086.0元/hm2。滴灌、渗灌、根际滴灌年使用折旧期分别为8、6、12年。  相似文献   

19.
草场沙化严重威胁草原的生态环境,为了对放牧草原的生态有进一步的了解,研制以绵羊为研究对象的模拟践踏器,并利用风洞对家畜践踏下的草原风蚀量进行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永功  范兴科 《节水灌溉》2005,(3):24-25,53
基于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对灌水器矩形流道的结构对灌水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参数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与流道断面积成正相关,流量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与流道断面积成负相关;随着流道断面积的增加,流量波动性增加;流量与流道单元数成负相关,随着单元数的增加灌水器流量的波动性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灌水器流量与工作压力、流道断面积、流道单元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