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使用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利用2006年~2007年安定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对其差值、粗差率、一致率和风向相符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和0CM地温观测差值较小,相对湿度、10分钟和2分钟风速和风向相符率观测差值较大,因仪器原理差异、观测采集方法及观测样本不同、时空差异、感应器所处环境不同、时次差异造成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利用2006年~2007年安定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对其差值、粗差率、一致率和风向相符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和OCM地温观测差值较小,相对湿度、10分钟和2分钟风速和风向相符率观测差值较大,因仪器原理差异、观测采集方法及观测样本不同、时空差异、感应器所处环境不同、时次差异造成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观测值的对比,对差值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自动站对降水资料的积累和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乾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63-164
对博爱县气象观测站2009年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自动站与人工站数据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两者的差值特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少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站和自动站夏冬两个季节各要素进行采样,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种观测数据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差异的主要成因和自动站在今后的单轨道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习水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与本站气压观测数据的差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晶 《农技服务》2011,28(7):1048+1050-1048,1050
对比分析了2010年习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数据。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本站气压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观测数据采集方法、感应器所处的环境、观测仪器原理、观测样本、观测时间等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观测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吴晶  张远洪  龙先菊 《农技服务》2011,28(10):1478+1484-1478,1484
利用习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一年对比观测的数据,对自动观测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的差异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巴雅尔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巴雅尔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观测资料具有同步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分析了两者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今后自动站业务正常运转和气候资料的连续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6个代表站点,采用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箱式图分析、对比差值计算以及对比差值的标准差、相对误差计算,结果表明:各站点误差较大的层次多出现在表层,代表站点中只有浦江一个站点的相对误差≤10%。目前,土壤湿度自动站只能反映土壤水分趋势变化情况。接着,进一步分析土壤湿度自动站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并对相关性较好的层次提出订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气象观测水平尤其是地面气象的观测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自动检测站与人工检测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观测数据差异的问题。本文对造成差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希望为今后的地面气象观测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宏明  王星鹏 《北京农业》2013,(18):151-152
近几年来,通过对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所收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自动气象站收集的降水量数据与人工测得的降水量数据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为此,工作人员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分析发现,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之间的测量原理与观察方法的不同,以及观测收集数据时间的不一致是造成自动气象站测得的降水量和人工气象站的测得的降水量之间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此外,自动气象站的雨量传感设备出现问题也会造成降水量的数据之间产生误差。基于此,针对CAWS600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差值产生的原因来具体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2.
韩桂娥 《北京农业》2013,(30):178-17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也逐步建立与应用,自动站与传统人工观测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都要认真进行比较分析。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记录数据差值大于规定标准时,应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测报软件运行状况、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工作状态、供电、数据传输等要素综合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及时解决。不断提高自动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及人工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陈艳果 《北京农业》2012,(9):155-156
随着自动站在河南省的应用和普及,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动站与人工站记录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值。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值,提高气象记录的准确性,对自动站的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值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主要从气压、温度、风、降水、地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七个方面分析各要素差异的原因,总结一些实用方法,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16,(1):139-140
本文对册亨国家一般气象站DZZ4型新型自动气象站与ZQZ-CⅡ型自动站2014年全年同期观测的各气象要素差值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得出气压、气温、0cm地温、极端最低地温、20cm地温、10分钟风速、最大风速差异小,相关性较好,相对湿度、最高地温、极端最高地温、最低地温、极大风速差异较大的结论。分析认为仪器的精密程度是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云和站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与人工观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能见度仪自动观测的能见度与人工观测的能见度记录进行对比,分析2种观测数据的差异。通过相关系数、对比差值等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数据的离散度、精确度和精密度在低能见度时最高,然后随着能见度的增大而降低。vis1.0 km时,人工观测与能见度仪测得的能见度值之间的一致性很好,对比差值很小,是所有能见范围内差值最小的一组,相关性好,是所有能见范围内相关性最好的一组;1.0 km≤vis10.0 km时,相关性、对比差值、一致性(总体上看)都较vis1.0 km时表现差;vis≥10.0 km时,相关性、对比差值、一致性(总体上看)都是所有能见范围内最小的一组。低能见度时,自动观测效果较好,对人工观测有很好的代替作用,而随着能见度的逐渐升高,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能见度仪的可替代性逐渐降低,但是仍有一定的可取性。  相似文献   

16.
许孟会 《北京农业》2013,(18):141-142
自从我国实行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观测与人工气象站的降水观测同时运行以来,由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所使用的降水观测仪器设备、观测降水量的方法和测量降水量的原理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自动气象站的降水量观测值与人工气象站的降水量观测值之间经常产生差异自动气象站的雨量传感设备出现问题也会造成降水量的数据之间产生误差。  相似文献   

17.
九仙山气象站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九仙山气象站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量资料,分析2种观测技术获取的气象数据所存在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对自动站数据质量进行分析,以期为自动站业务化正常运行和气候资料的连续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春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20-11221
利用2008~2009年福州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降水量资料,对年、月、日降水量差值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观测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观测时间的差异、观测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降水量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山东泰安、云南大理和新疆乌兰乌苏3个站点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差值分析等方法,分别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对观测结果逐层进行准确性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普遍大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区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与人工和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最小值均出现在40 cm土层,它们所反映的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区域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各土层的平均差均<0.1,与自动站观测数据之间的平均差在40 cm土层相对其他层次较大。以上表明,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对土壤水分的感应观测结果与自动站观测、人工观测的结果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分析结果可为评价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的监测能力、资料的应用价值与服务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动站在我省的应用和普及,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动站与人工站记录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值。我们根据值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主要从气压、温度、风、降水、地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七个方面分析了各要素差异的原因,总结出了一些实用方法,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