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抗旱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5号(原系号9303-5-4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啤酒原料研究所于1993年以8759-7-2-3为母本、CA<,2-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0~2002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4~2005年在参加甘肃全省域试验的同时进入生产对比试验和多点生产示范,2006年7月7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年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2.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育成大麦新品种的品质 ,在大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 ,注重高代品系的改造与新引进优质资源的利用。 1 994年以自育的高代品系苏农 91 -71 1 2为母本 ,以南通农科所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大麦新品系通引 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经多年选育 ,1 999年F5 (代号 :51 1 0 )株系进入院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年以代号为苏B0 0 0 1参加本院在全省组织的大麦多点试验 ,该品系在各试验中表现均很突出 ,于 2 0 0 1~ 2 0 0 3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 ,2 0 0 3~ 2 0 0 4年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4年 8月 2 1日通过江苏…  相似文献   

3.
庆农8号原系号9196-11-2-2,是陇东学院农学系1991年用丰产、优质自育的8809(1)2品系为母本与抗旱、抗寒、耐脊、适应性强的新品系8202(23)-3-421-4为父本杂交,1992~1996年在干旱、寒冷、多病的自然条件下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进行了组合、单株和株系的评选,1997~1998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并最终决选而成的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0~2002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中植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冬性小麦新品种,以中植1号为母本,以豫麦5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对后代株系进行系统选育而获得。2004年5月上旬配置杂交组合;2006-2011年,通过在北京海淀试验基地、河北廊坊试验基地和云南弥渡基地三地连续5年进行异地多代选择,高代品系CP04-46-2因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品系鉴定试验,2011-2012年度参加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品比试验,2012-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6010。  相似文献   

5.
晋绿豆6号(原名汾绿豆2号)是山两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夏用绛县绿豆作母本.汾阳当地农家种灰骨碌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4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5、2006分别参加所内品系鉴定、品系比较试验达标。2007-2008年推荐参加山西省绿豆直接生产试验。2008年8月7日省品审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田间鉴定验收。专家认为该品种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6.
豫麦57号是漯河农科所1991年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的穿梭组合安 90-2的F_1代种子[原组合为80(6)-3-3-10×矮早781],经过我所多年定向选育,从中选出优系安90-2-9-2,取名为漯麦四号。1995年和1996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57号。1998~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1 9号(原名新石K6) ,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 996年以优质品系“91 - 2”为母本,自育优良、抗病、早熟品系“90 0”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枯、黄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经南繁加代、品质检测、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而成。1 999-2 0 0 0年参加本所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早熟、优质、抗病。2 0 0 2 - 2 0 0 3年参加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域试验,2 0 0 3年参加生产试验。2 0 0 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新陆早1 9号生育期1 2 4~1 2 7天,植株…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新品种铁春5号,是铁岭市农科院1985年用铁春2号做母本,以奇春12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6个世代选育成稳定品系,原系圃号为85124-10-3-15-27-4。铁春5号1996~1997年参加辽宁省水地组区域试验,1998~1999年参加了辽宁省水地生产试验,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  相似文献   

9.
南农优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杂交棉新组合,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 0 0 3年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 0 0 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南农优3号的父本是品系I- 60 2 2 8,母本是品系95 - 0 37。1 993年对高品质自育材料I- 60 2 2 8进行多代选择,使之丰产性、抗病性有了很大改善。95- 0 37是从两个推广品种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品系。该品系丰产性好,配合力高。以I- 60 2 2 8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品系)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的F1,通过广泛的测配,选择95 - 0 37作母本,经…  相似文献   

10.
丰收2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1998年以克交96—194为母本、绥96—8104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99—2000年所内种植F1~F2,2000年冬海南岛种植F3.2001年所内种植F4,2002年所内种植F5.当年决选稳定品系,品系代号为克交02—8321。2003—2004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1.
鄂马铃薯5号(原系号T962-76),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6年利用CIP抗晚疫病杂交组合实生种籽筛选的优系392143-12作母体,以新型栽培种轮回选择优系Ns51-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培育实生苗,从中筛选高抗晚疫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单株,1998年进入选种圃,1999年升入鉴定圃,2000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2001年、2002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3年、2004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多年筛选鉴定,在湖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鄂马铃薯5号。1主要…  相似文献   

12.
中植7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抗病高产新品种。系谱为温麦8号//遗选/中植1号。温麦8号和遗选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中植1号为甘肃陇南生产品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2004年5月上旬通过常规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006-201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试验站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进行多代系统选择,其中系谱号为CP06-73-2-2-1-1的高代品系群体整齐稳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抗性鉴定和产比试验。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比较试验,2014-2016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80015。  相似文献   

13.
晋麦88号(品系名临抗1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作选育而成的一个多抗优质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配制复交组合99R162/临抗5025//晋麦47,即以高抗黄矮病、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99R162为母本,自育品系临抗5025为父本杂交,其F1代再与旱地高产品种晋麦47号杂交.F2~F5代采用系谱法分别在水地、旱地交替进行农艺性和抗旱性选择,并采用穿梭育种进行抗病性鉴定,2005年出圃.2006-2007年参加旱地品比试验,2008、2009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9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9006.  相似文献   

14.
早中熟中长绒新品种新陆中 1 5号 (原选株号1 6 - 1 ) ,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于 1 991年以自育品系 ND2 5为母本、海岛棉 3 2 87品系为父本杂交 ,其后代经南繁北育 ,连续与 ND2 5品系回交 4次 ,并在人工病圃中系统选出 1 6号株系 ,又从 1 6号株系中选育出 1 6 - 1单株培育而成。1 999~ 2 0 0 0年参加国家级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试 ,由于该品系生育期稍偏长 ,2 0 0 1年被推荐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南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经过专家在五个点上的生产试验田间考察和认真评议 ,然后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和新疆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请报审。…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 5号 (原代号楚杂鄂杂棉 5号 )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棉花研究所选育。该品种为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系。2 0 0 2 - 2 0 0 3年参加了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 ,表现突出 ,2 0 0 4年 3月 30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楚杂 1 80。 2 0 0 2 - 2 0 0 3年同时参加了湖北省棉花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 ,增产显著 ,2 0 0 4年 4月 2 0日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鄂杂棉 5号。1选育经过本品种是从鄂抗棉 6号中优选茎秆较硬、株型适中、结铃性好、抗逆性强的抗病株系 2 0 4作母本与美国引进…  相似文献   

16.
汾豌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夏用JW-16作母本,JW-1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7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8年和2009年分别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参加了山西省豌豆直接生产试验。2011年8月5日山西省品审办组织杂粮专业组有关委员、专家在浑源良种场和省高寒所2个省试验点进行了田间考察,认为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熟期比对照早,综合农艺性状比较好,是适宜本省豌豆产区种植的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晋审豌(认)2012001。  相似文献   

17.
龙麦81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研究室2009年根据亲本互补原则配置杂交组合克02-850/AMAZON//龙麦33,F1~F6代的选择采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并于2015年获得稳定品系,代号为龙15-5233。2016-2017年参加所内产量比较试验及黑龙江各生态区异地鉴定试验,201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名称为龙麦81。于2021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3。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小山9659(系号9659MO-12-0-5)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1996年以含有粗厚山草细胞质的D2型核质杂种小麦品种小山2134为母本、普通小麦品种中814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二次回交、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核质杂种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4-2005年参加两年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参加河北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9.
皖棉95091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91年以皖棉87比2为母本,以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1993年从杂交后代中优选单株,经株行、株系和品系比较试验选育而成.1998~1999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2000年11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7号.  相似文献   

20.
优质青稞新品种甘青3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青3号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以肚里黄为母本,浙多1号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选育而成的优良青稞新品系.1993至1994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1995至199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1999至2001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区域试验,2003至2005年参加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开始多点生产示范.2006年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甘青3号,是甘南州农科所育成的又一个优良青稞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