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基于Fe(Ⅲ)对砷的良好亲和性,将FeO(OH)负载在有机高聚物上,研发出了FeO(OH)吸附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脱附试验,研究FeO(OH)吸附剂的除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O(OH)吸附剂对As(Ⅴ)吸附性能良好,在纯水配水条件下,最大Langmuir吸附容量可达13.7 mg/g;FeO(OH)吸附剂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3.0~9.0),最佳吸附pH为4.0;FeO(OH)吸附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在9次再生回用试验中回用与初始吸附容量比稳定在0.5~0.6;动态试验结果表明FeO(OH)吸附剂在接近实际高砷水条件下具有高的穿透倍柱体积和适用性,原水As(Ⅴ)浓度为100~120μg/L和500~550μg/L时对应的穿透倍柱体积分别为5 000和1 400[出水As(V)小于10μg/L],相应的穿透吸附容量分别为0.76和1.08 mg/g。  相似文献   

2.
高氟水在我国广泛分布,为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采用沸石处理高氟水.。研究了接触时间、pH、温度、使用次数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的吸附容量随着接触时间增大而增大,60min后趋于定值;吸附容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pH值4~9之间,随着pH值的增加,除氟效果降低,但在pH值7~9范围内,pH值对除氟效果影响不大;沸石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多有越用越好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沸石用于农村高氟水处理的可行性。沸石廉价易得、再生费用低、出水水质安全、操作管理方便,是一种保障高氟水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低温下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低温强化混凝对某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去除机理,为微污染水源水饮用处理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达标提供方法和参数。采用烧杯混凝试验,测定混凝对高锰酸盐指数(CODMn)、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析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范围和有机物类型。通过降低pH值,强化混凝可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率,特别提高了对分子量在1-4 k范围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被强化混凝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可被活性炭吸附和难生物降解的部分;由此得出强化混凝是低温条件下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DBPs)前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棉秆生物炭(棉秆炭)对重金属Zn(Ⅱ)的去除作用,利用水平管式炉分别在400℃、500℃、600℃热解温度下制备棉秆炭,进行Zn(Ⅱ)的吸附试验。对比棉秆炭、木质和煤质活性炭对不同浓度溶液中Zn(Ⅱ)的去除效果。分析棉秆炭的元素含量和官能团变化等性质,以揭示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棉秆的DTG曲线在327℃出现最大值,温度高于600℃时,DTG曲线趋于稳定,棉秆的热解基本完成。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炭产率、H/C和O/C元素比均下降,说明棉秆炭芳香化程度和碱性增强,含氧极性官能团数量减少,红外分析印证了以上结论。去除率上,棉秆炭与Zn(Ⅱ)初始浓度和热解温度负相关,木质活性炭与Zn(Ⅱ)初始浓度正相关;吸附量上,棉秆炭、木质和煤质活性炭与Zn(Ⅱ)初始浓度正相关,棉秆炭与热解温度负相关。当Zn(Ⅱ)溶液浓度为2 mg/L时,棉秆炭的吸附性能优于木质和煤质活性炭,当Zn(Ⅱ)溶液浓度为10 mg/L、50 mg/L时,木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优于棉秆炭和煤质活性炭。棉秆炭吸附Zn(Ⅱ)的机理包含配位反应和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5.
智能型饮用水除氟装置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介绍智能型饮用水除氟装置的结构与运行参数、运行过程、特点与先进性以及示范应用与推广前景,对智能型饮用水除氟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阐述。该装置能经济、高效地去除高氟水中的氟,且环保无污染,为高氟水地区的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阴LY和AR2个村的地下水进行调查及水质分析,发现氟离子普遍超标,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为去除这些地下水中过量氟离子,以新型Fe-Al-Ce复合氧化物为吸附剂进行研究.pH边实验结果表明其吸附性能好且pH适用范围宽.在改变吸附剂投加量的条件下,对不同水质不同氟离子浓度的山阴高氟地下水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Fe-Al-Ce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实际地下水中的过量氟离子.  相似文献   

7.
对几种不同絮凝剂的降氟改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利用Al2(SO4)3·18H2O,PAC,Al(Cl)3·6H2O,WS-F与MR等絮凝剂,可将水中氟化物含量降低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尤其是WS-F与MR在投加量和温度影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3种絮凝剂,可较好地解决高氟地区的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炭化处理后的水竹为吸附剂,研究了竹炭对重金属Cr(Ⅵ)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溶液的pH、竹炭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探究了竹炭对Cr(Ⅵ)的吸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pH值为2、竹炭投加量0.6g、初始浓度135mg/L、反应温度25℃、吸附时间150min时,处理吸附量可达14.2mg/g,水竹炭最大饱和吸附值为14.6mg/g。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竹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3种大豆样品在不同条件下挤压膨化和压榨的出油量,探讨了各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包括压榨压力、压榨温度及料层厚度。实验结果显示,超过90%的油脂可以从膨化后的样品中压榨出来,同时得到蛋白质≥50%、脂肪≤5%的可食用豆饼(粕)。  相似文献   

10.
羟基磷灰石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氟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对高氟饮用水进行降氟处理.以鸡蛋壳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并对羟基磷灰石进行了FT-IR和XRD表征,以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合成羟基磷灰石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羟基磷灰石的纯度较高,结晶度偏低;所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的除氟容量较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除氟容量随温度的升高增加明显,pH适用范围较宽,除氟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沉水植物饲料中的硫酸钠给禽畜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改善该饲料的适口性,探索在沉水植物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对硫酸钠析出的影响规律,采用机械碾压方式去除硫酸钠。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45%时进行碾压,硫酸钠的去除率较高,营养物质损失最少,水草基本不破碎。随含水率的进一步降低,营养物质损失相应增加,而硫酸钠的去除量却不明显。因此,从沉水植物的物料特性和草产品加工工艺上来看,在干燥过程中当沉水植物的含水率为45%时去除硫酸钠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降低总磷浓度已成为我国河流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为揭示河流曲度对水体中磷去除影响的机制,通过4组不同河流曲度的循环水试验,对比研究磷素在上覆水、河岸孔隙水中随时间变化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显示:上覆水总磷浓度下降过程可分为快、慢2个阶段,在快下降阶段,高曲度河流上覆水总磷浓度下降速率显著大于低曲度河流,上覆水总磷浓度去除效率随曲度增大而提高;受纵向潜流交换和横向扩散影响,弯曲河流河岸各点孔隙水总磷浓度存在差异(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受横向扩散影响,顺直河流孔隙水总磷浓度沿远离河道的方向减小;上覆水磷去除效率受纵向潜流交换影响显著,受横向扩散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了美人蕉、睡莲、水葫芦、金钱草4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水体中TN、TP、NH3-N、CODcr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22.69%~52.72%、48.83%~77.82%、92.26%~99.56%、28.54%~42.72%.通过比较,美人蕉和金钱草净化能力较强,水葫芦次之,睡莲最弱.本项研究丰富了低温条件下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为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氧化法地表水除锰工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流试验,测试了KMnO4对地表水中锰的氧化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KMnO4是一种有效的除锰氧化剂,具有投量低、水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试验条件下的有效投加量为0.5—1.0mg/L。  相似文献   

15.
使用蒸渗仪群开展了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利用试验,讨论了在降雨、灌溉和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多种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对浅层地下水的利用规律,并确定了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和相应的合理灌水量。结果表明,从返青至收获期,在40~150 cm埋深范围内,无灌溉无降雨条件下地下水对作物腾发的贡献率可达到90.0%以上,而降雨和灌溉处理的地下水贡献率减小到54.0%~78.9%。另外,无论是否有降雨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地下水贡献率都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150 cm是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地下水埋深上限,每公顷穗数较大是冬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埋深处理的主要原因。从返青至灌浆期,在150 cm埋深下,只需在拔节期灌水约60.0 mm,冬小麦产量就可达到8 846 kg/hm2,在无灌水和降雨时产量可达到拔节灌溉处理的80.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新型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中TN、TP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4种陆生喜水植物对河道受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可以在水中正常生长。种植入水体后长出大量根系,特别是铜钱草、水竹。对水中总氮、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水中TP的去除顺序是铜钱草茅草水竹灯芯草,铜钱草和茅草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81.7%和74.7%;对水中TN的去除顺序为茅草灯芯草铜钱草水竹,茅草和灯芯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为68.9%和68.3%,对水中的叶绿素a可以有效的去除,抑制藻类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4种植物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体观感。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中硝酸盐去除的新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少辉  郑平  陈健松 《中国沼气》2002,20(3):13-16,23
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脱氮是硝酸盐治理的主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硝酸盐治理的一些新工艺。物化和生物结合的方法是硝酸盐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的作物需水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对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水稻需水量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模式对作物需水量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与浅水灌溉模式相比 ,控制灌溉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4.6% ,覆膜旱作节水模式的水稻需水量减少 3 9.94%。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后 ,冬小麦需水量减少 1 0 %左右 ,夏玉米需水量减少1 3 % ,棉花需水量减少 3 0 %。因此 ,对大田农作物进行高效节水灌溉 ,能在获得高产 (增产 )的前提下 ,较大幅度地减少作物的蒸发蒸腾量 ,其中无效蒸腾量的减少成为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