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协会于1991年6月5~8日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青年植物检疫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口岸检疫、国内检疫、林木检疫、热作检疫、植检科研和教学等49个单位的85名青年代表。研讨会由植检协会副理事长姚文国主持,理事长陈仲梅致开幕词和作总结,动植物检疫总所副所长于湛莅会作了热情讲话。这次研讨会是我国第一届青年植物检疫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目地在于通过  相似文献   

2.
学会动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我国植物检疫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检疫队伍中增加了一大批青年同志,他们积极工作在口岸检疫、内地检疫、林木检疫、热作检疫和检疫科研、教学工作岗位上,有的已成为检疫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为了充分地发挥青年植物检疫工作者的积极作用,中国植保学会植物检疫协会,决定在广大青年植物检疫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1991年12月11日,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植检协会在京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植物检疫实验所领导;植检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全国植保总站检疫处同志;本刊主编和副主编。两个主办单位十分关心和重视《植物检疫》期刊工作,决定近期召开编委会会议。并  相似文献   

4.
为了学习国际植物检疫工作经验,提高我国植物检疫工作技术水平,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动植物检疫总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87年6月9—13日在中国农科院科研培训中心举办了植物检疫培训班,参加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各有关口岸动植物检疫所、部植检所的专业技术干部110余人。联合国粮农组织 E.Feliu 博士讲授了植物检疫的哲学基础理论、国际植物保护组织情况、害虫危险性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检疫程序等,还学习了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会议简讯     
1987年3月3l至4月5日在石家庄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主持召开了“全国出口农产品检疫操作规程讨论会”。14个口岸动植物检疫所,14个植物检疫站及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等单位派员参加。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出口植物检疫工作经验,讨论拟定棉花、花生和中药材出口检疫操作规程,修改巳试行一年的大米、玉米、大豆、柑桔、苹果出口检疫操作规程。会上总所领导做了当前进出口植物检疫工作概况及加强出口植物检  相似文献   

6.
1988年10月7~25日,我参加了由植物检疫实验所举办的第2期植物检疫害虫鉴定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32个口岸所和内检站共35人。学员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班最适合现场检疫人员的需要。讲课的全是植检所从事植物检疫课题研究的老师,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并拿出许多标本让大家边学边鉴别。通过这次学习班,我们学到了快速检验害虫的方法,掌握了检疫对象及其近似种的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植物检疫官员费留博士(E.Feliu)应邀于1987年6月8日至11日在北京“植物检疫讲习班”讲学。该班由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和动植物检疫总所联合主办,有27个省、市、自治区植保植检站和20多个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派员参加。费留博士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FAO的活动介绍了植物检疫的原理、历史、法规、  相似文献   

8.
由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编写的《中国植物检疫对象手册》是一本包括我国目前外检、内检、热作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科技图书。该书介绍了各种检疫对象的中外文名称、寄主、分布、形态特征、传播途径、检疫措施和处理方法等。是目前我国现行检疫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协会于1989年11月8日至11日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植物隔离检疫圃研讨会”。这是第2届植物检疫协会成立以来举行的第1次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农业、林业、热作科研专家教授以及口岸检疫所、国内植检站、等22个单位共34名代表。本届植物检疫协会理事长陈仲梅致开幕词,大连动植物检疫所所长王希孔也到会祝贺。研讨会得到了大连动植物检疫所的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进出口的品种、数量剧增,植物检疫量也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1986年10月1日,日本农林省批准成立了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植物检疫协会”(该协会会员由外贸、进口厂家等人员参加,与我国有所不同——编者)。它是在日本各地植物检疫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的,该协会是站在被检者一方协助政府检疫部门工作的组织。日本早在60年代,各地就普遍成立了地方性的植物检疫协会。目前,地方植物检疫协会已有64个,拥有86个事务所,入会会员约有3500个公司。1986年植物检疫协会的  相似文献   

11.
1992年8月4日~7日,农业部植保总站在京召开了“全国植物检疫工作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保植检站站长、植物检疫业务主管领导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农业部陈耀邦副部长与会并发表了讲话。会上,陈耀邦副部长在总结了五年来全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前提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颁布实施,提出了处理好四个关系的要求,即:把关与服务,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宣传教育与奖惩分明,部门负责与协调合作;同时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检疫法》实施三年来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使植物检疫标准逐渐和国际标准接轨,全面提高检疫质量,充分发挥口岸植物检疫在国际贸易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95年3月21日至24日,中国动植物检疫局在广州召开了口岸植物检疫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部分口岸动植物检疫局和农业部植检所的代表共85人,姚文国、夏红民副局长出席会议并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国内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回顾总结了30多年基层植物检疫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植物检疫工作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三检分离"、机构不规范、检疫业务交叉、队伍不稳定、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了要从国家生物安全的高度,树立植物检疫整体观,加快植物检疫立法,规范植物检疫机构,增加植物检疫经费投入,"智慧植检",建立完善"二检合一"的全国植物检疫信息管理平台,加快有害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建议,共同构筑防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绿色壁垒,保护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植物检疫》2008,22(4)
2008年4月7日~9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学分会和国家质检总局植物检疫专业委联合举办的“2008年进出境植物检疫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卢厚林副司长、中国检科院张立副院长、中国检科院陈洪俊副院长、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陈小帆副局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检验检疫系统内100多位领导、专家和论文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输华木质包装热处理现状及技术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达到我国政府对进境木质包装的检疫要求 ,日本国农林水产省下设的植物防疫所和植物检疫协会采取了相应措施 ,设计并生产了木材湿热处理设备 ,并形成了一整套木质包装生产运输企业的审核和管理措施。1 对热处理企业的登记管理为了使木质包装处理能满足我国政府提出的检疫处理要求 ,日本官方要求 ,具备必需的热处理设备、场地的社团法人、企业须向日本国植物检疫协会提出登记申请 ,植物检疫协会在完成热处理设备的性能试验、现场考核认可等手续后 ,向合格的社团法人、企业发放登记通知书 ,并在全国植物检疫协会备案 ,向有关部门发送通知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交流经验,提高植物检疫理论水平。北京昆虫学会植物检疫害虫学组于1991年5月17日在北京召开首届植物检疫学术讨论会。动植物检疫总所、农业部植检所、北京动植物检疫所、中科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和生防室、北京农  相似文献   

17.
《植物检疫》2012,(5):5
《植物检疫》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反映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除害处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调查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国际植物检  相似文献   

18.
信息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出境植物检疫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2005年12月28日,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出境植物检疫分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夏红民、廖晓谦、俞太尉、卢厚林等来自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检科院的有关领导出席,进出境植检分委会的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证书,报告了2005年度工作,讨论了《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出境〗植物检疫分技术委员会章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出境植物检疫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及进出境植检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修订了《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现予发布施行。2009年6月4日我部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同时废止。附件:1.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20.
《植物检疫》2012,(4):4
<正>《植物检疫》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反映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除害处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调查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国际植物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