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桕茶树复合种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桕的遮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 乌桕、茶树) 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梁美恩 《种子科技》2024,(6):137-139
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然而,受到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效应,实现增产增收,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以桂平市社坡镇为例,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特点,详细分析了应用模式,包括合理选择和搭配品种、精确设计带状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5.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挡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6.
7.
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0 .36∶0 .2 0∶0 .44 ,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 ,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 ;同时 ,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 0 .46 90 ,提高 5 6 .44 %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 ,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甜瓜/棉花复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瓜棉复合立体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瓜的产量降低较少,甜瓜和棉花的品质未受到不利影响,作物生育进程主要受播种时期影响。甜瓜/棉花复合立体种植,可以较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9.
皖南丘陵茶果间作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8,20(1):13-15
皖南沿江丘陵地区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茶叶品质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常年处于强光照和低湿度,使茶叶产生苦涩味较重、滋味不醇的弊病。只有根据茶树的生理生态特点,改善生态环境,方能提高茶叶品质。敬亭山茶场有大面积的果园和山林,发挥这些资源优势组合成新的生态系统,既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又有利于改善相互的必要生态位。为此,我们于1988年开始布置茶果间作和茶林间作二种类型生态系统,并对其生态环境和树种生育进行了观测,进而评判新的生态系统的价值。试验概况及方法敬亭山茶场位于安徽省宣州市西郊,有茶园5000亩,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玉米和大豆产量稳定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基于此,主要论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优势和特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园开发与茶树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天 《科学种养》2009,(12):16-17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我国南抵海南的五指山,北达山东的荣成县,西迄西藏的察隅河谷,东至台湾的阿里山,均可开发建设茶园。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丘陵地区果茶生态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6,18(2):26-28
发展丘陵地区果茶生态种植模式刘步瑶(安徽敬亭山茶场242000)皖南丘陵地区具有适宜发展茶叶和果树的自然条件,但多为分散,单一种植,大面积茶果间作并不多见。在1987—1990年的四年间,分期地将全场1377亩梨园的80%,393亩的栗园的90%间作...  相似文献   

13.
14.
周艳丽 《种子科技》2022,(23):40-42
大豆与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较大,营养价值较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与玉米的实际产量,实现一体化施肥、绿色种植的生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出了有效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贵州省凤冈县田坝村茶—桂花树生态茶园种植技术:先栽茶,一年后栽桂花树,选择基径约1cm、高50~60cm的桂花树苗,按双行双栽或单行双栽方法每667.7m2种植约160株。4至5年后逐步移栽多数桂花树,保持茶园遮阴率30%~35%。该技术已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园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6.
梨茶复合茶园的可行性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月兵 《茶业通报》1994,16(2):12-13
梨茶复合茶园的可行性及效益唐月兵(安徽省敬亭山茶场)我场梨园多数是在六十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株行距大,缺株严重,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灾害天气(花期连续低温阴雨、果实采收前台风袭击)多,果农收入极不稳定。因此如何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张瑞霞 《种子科技》2023,(20):80-82+8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通渭县近年来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是扩大油料面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保证。该技术是对传统间种套作技术的改良和提升,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地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以实现稳粮增收的目的。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因部分农民对该种植技术缺乏了解,难以正确掌握该种植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稳定粮食增产的重要方式,可以使大豆的边行效应和固氮养田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在保证玉米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增加一茬大豆收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和推广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 85% 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 2.27 万 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 万 hm2。2022 年本研究采用 4∶2 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 958,大豆包括齐黄 34、嘉豆 6号、冀豆 23 等黄淮地区 32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 32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 41、齐黄 34、郓豆 1 号、华豆 19、临豆 10 号、菏育 10 号、沧豆 16、冀豆 23、嘉豆 16、丰豆 6 号共 10 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烟草生产区的永定县进行4种复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采取合理的复合群体种植方式,能充分地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综合农产品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耕地、光、热资源率表现随着复合群体仙作物种类和种收次数增加而相应提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