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索丘陵草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以锡林河水库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结合前期试验观测成果,在全面调查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格局的基础上,总结现有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及常用的治理模式,并经数学模型的优化,提出丘陵草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化模式,由坡面梯化治理模式+沟道治理模式构成。其中,缓坡(坡度3~5°)采用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改良草地措施配置,最佳配置比例1∶0.4∶0.3;中坡(5~15°)采用林草措施(柠条+苜蓿)+封育措施配置,最佳配置比例1∶0.4;陡坡(15~25°)采用工程+林草措施(截水沟+柠条带)配置,最佳配置比例1∶0.5。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打旺种子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陕西省榆林市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沙打旺种子繁殖基地,试验结果表明,为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立地条件应选择梁峁的缓坡,坡向为东北、东南和东3个方向。播种时间为3~5月份,种植密度18~24万株/hm2。这样做不仅播种当年可收获青草8289~14577kg/hm2,而且第2年的产子量就可以达到445.5~479.9kg/hm2。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种植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估黄土丘陵沟壑区近1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林草间作模式产生的实际效益,对定西市部分地区随机抽样调查,选取5种典型的林草复合植被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林草间作种植模式兼顾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效益,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改变土地利用结构、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林草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草畜转化上,生态效益主要为水土保持与改良土壤结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林草牧业统一协调发展。林草间作模式培育初期经济效益较低,后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建设,有利于提高三峡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自我调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预测评价,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改良梯田,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园区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着大量的沟谷地,在这些沟谷地中,各种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聚,其含量增多,成为盐碱土。仅在半干旱地区的定西县就有这种盐碱泥流沟二万四千多条,面积达1.1万多公顷。沟谷盐碱地的土壤结构性差,呈分散  相似文献   

6.
依靠自然力量修复生态、治理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草业科学》2004,21(10):67-67
水土流失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要生态问题,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2004年9月初,水利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在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宁夏盐池县实施生态修复3年后,全县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草场产草量由1 020 kg/hm2提高到2 250kg/hm2.内蒙古、青海等一些地方实行季节性休牧、轮牧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锡林浩特市休牧区牧草平均高度比非休牧区增加4~9 cm,平均盖度提高10~30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70~600 kg/hm2.江西省赣州市通过生态修复,全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土壤侵蚀量每年下降100万~150万t,中轻度水土保持面积基本降为轻度或无明显流失,许多河道的河床以每年2~5 cm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西藏也是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同时,西藏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4482亿m3,人均1 8.46万m3,居全国之最。因此,西藏的生态环境不仅构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也影响着毗邻地区乃至更广阔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西藏总投资32 0 0万元,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 1 77.67km2 ,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 2 6 5hm2 ,营造水土保持林5 8643 5hm2 ,人工种草5 4 2 63 9hm2 ,封禁治理40…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样线取样与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种子库的组成、密度、分布特征、季节动态、种子库类型。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50种植物的种子,隶属15个科,39个属,主要物种组成与密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在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量与密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同时阳坡种子库密度波动较阴坡剧烈;土壤种子库密度年内变化范围为1 067~14 717粒/m2,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是夏季>秋季>春季;研究区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类型属于以猪毛蒿为优势种,并具有其他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灌丛种子的没有显著的季节动态的持久种子库,是物种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有生态环境条件的繁殖更新策略;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类型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取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5种立地环境(阳坡沟谷地和沟间地、峁顶、阴坡沟间地和沟谷地)下19种主要物种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3种抗氧化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2种非酶抗氧化物质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立地环境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立地环境下物种间的MDA积累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各立地环境的胁迫均导致供试物种遭受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其中互生叶醉鱼草的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猪毛蒿的最低;在不同立地环境间,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狗娃花和狼牙刺的各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华隐子草、糙隐子草、长芒草、草木樨状黄芪、糙叶黄芪、甘草、菊叶委陵菜、猪毛蒿、铁杆蒿、茭蒿、沙棘、杠柳和互生叶醉鱼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说明在不同立地环境下,前者均采用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协同抵御胁迫的策略,后者则调用不同抗氧化酶或非酶抗氧化物质发挥主要抵御作用;由于植物科属和碳同化途径的差异,其抗氧化特性也存在差异: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主要通过CAT和SOD减轻活性氧的伤害,禾本科植物则能以较高的SOD、POD活性和Car含量维持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高的GSH和Car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中华隐子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互生叶醉鱼草的最弱。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样技术对种间联结性的测定有很大影响,取样面积过大、过小以及取样数目过少都会造成较大偏差.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的取样面积在0.125~1m2、取样数不小于60时能取得良好的测定效果.对于其它群落,样方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样方中平均出现的物种数占统计物种数的55%~80%来确定.铁杆蒿群落中有8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这种联结是种间竞争、种间互利或偏利以及物种对环境的趋同或分异的结果.根据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并结合种间联结系数星座图,11个物种可以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小流域内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植被调查,研究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植物种占总数比例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灌木乔木;阳坡灌木作用较大,半阳坡和半阴坡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作用相近,阴坡明显以乔木树种作用占优势;不同人工林类型之间植物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立地条件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人们对退耕地的经营活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取样技术对种间联结性的测定有很大影响,取样面积过大、过小以及取样数目过少都会造成较大偏差。黄土丘陵沟壑区铁杆蒿群落的取样面积在0.125-1m^2、取样数不小于60时能取得良好的测定效果。对于其它群落,样方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样方中平均出现的物种数占统计物种数的55%-80%来确定。铁杆蒿群落中有8个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具有显著负联结,这种联结是种间竞争、种间互利或偏利以及物种对环境的趋同或分异的结果。根据物种对生境的要求并结合种间联结系数星座图,11个物种可以划分为2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3.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棉羊业现状和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研究对于探索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的物种数(54种)多于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数(28种),菊科、禾本科和豆科都是它们物种组成的主要植物;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与退耕年限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只有均匀度指数和退耕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比较小,相似性系数(CC)变化范围为0.143~0.414,平均为0.261。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小于地上植被,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潜力还比较小,植被恢复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欧李已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恢复中被利用,但其生态作用有待系统评价。本试验选取山西省柳林县留誉镇黄土丘陵沟壑区内通过水平阶整地栽植的5 年生欧李灌丛地作为试验样地,并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5年生油松林地进行对比,通过欧李根际与非根际、欧李灌丛下与欧李灌丛行间相同土层及欧李灌丛下与油松林下相同土层、层间土样差异分析,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欧李种植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质量做出综合评价,以便为欧李作为生态恢复树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与欧李行间土壤相比,欧李灌丛下土壤pH与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土壤酶活性(除20~4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欧李灌丛下与油松林下土壤各具优势,欧李灌丛下土壤在碱解氮、全磷含量及酶活性方面优于油松林下,而在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及其他养分含量方面次于油松林下;3)主成分分析得出,引起土样间差异的关键因子依次为:蔗糖酶、有机质、pH、全磷、碱解氮、碱性磷酸酶、速效磷;第一主成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欧李灌丛下0~20 cm土层>油松林下0~20 cm土层>欧李灌丛下20~40 cm土层>欧李行间0~20 cm土层>油松林下20~40 cm土层>欧李行间20~40 cm土层。综上所述,欧李种植使丘陵沟壑区土壤综合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以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径流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监测所得径流泥沙资料,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次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率均随着雨强的增大线性增大,入渗速率与降雨历时呈幂函数关系。油松林的径流系数(15.97%~19.88%)最大,小麦地(10.91%~17.32%)和沙棘林(9.51%~17.47%)次之,冰草地(4.62%~8.30%)和苜蓿地(6.82%~10.66%)的径流系数最小。径流系数(1%~28%)与降雨量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P<0.05)。径流含沙量平均值排序依次为小麦地(16.49~22.71 g·L-1)>苜蓿地(12.66~16.91 g·L-1)>沙棘林(7.04~11.8 g·L-1)>油松林(6.95~7.78 g·L-1)>冰草地(5.53~7.71 g·L-1)。径流含沙量和土壤侵蚀率均与降雨侵蚀力呈正相关关系(P<0.01),可分别采用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进行定量描述。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正>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括20多个县,4.4万平方公里土地,总人口243.63万。历史上这里曾是陕西省一个重要蚕区,最高年产蚕茧50多万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桑园面积由78年的5.7万亩,增加到82年的9万亩,蚕茧产量也大幅度增长。这里的桑叶采伐方式有留芽伐条法;春伐留枝、夏伐留芽法;采片叶冬季伐条法三种。很不利于大量饲育夏秋蚕。1975年以来,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子长县毛家河大队试验成功的全年多次条桑采伐收获技术,具有春、夏、秋蚕期均可采伐条叶;有利于复壮树势,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方法简便省工;适宜于乔木桑、低干桑、无干桑等不同品种不同养成形式的各类桑树等特点,很受群众欢迎。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禁流域植被枯落物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封育流域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枯落物的影响因子及分布规律。对60个样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现存量与坡度呈二次回归关系,枯落物现存量最小值出现在坡度25.5°的位置;阴坡枯落物现存量比阳坡高25.1%,沟坡枯落物现存量比梁坡高41.7%;地表生物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土壤含水量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正相关性;土壤含水量与地表生物量两者的共同作用对枯落物现存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草地植被与青海省东部水土流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芳  颜红波 《青海草业》2001,10(3):43-44
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区 ,现象上是水土流失问题 ,实质上是缺乏植被问题。因此 ,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东部的水土流失 ,必须积极地恢复和发展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