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7,(8):74-75
·读者心声·我订阅《花木盆景》已逾十载,每期一到,都当作经典文献阅读。借助贵刊的启迪和搀扶,使我逐步走上了盆景艺术创作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订阅贵刊,深感受益匪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花木盆景》的忠实读者,贵刊1984年创刊以来,我基本每年订阅。在贵刊的引导下,我搞起了花卉苗木,也创作和收藏盆景、奇石,在全国盆景、奇石展上都得过奖,还有很多国内的同行来我这里购买花卉苗木和盆景、奇石。每当我为他们介绍经验的时候,我总是把贵刊无偿地提供给他们,并叮嘱他们回去认真阅读。我的成功,得益于贵刊的引导。值此贵刊30岁生日之际,恭贺  相似文献   

3.
正当李琴告诉我《花木盆景》创刊物30周年了,想让我谈谈30年来的感想,我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因为我与《花木盆景》有缘。我与《花木盆景》创刊时就有缘。记得30年前贵刊创刊时候,我在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工作,时为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还没有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花卉盆景"专业类的杂志(好象在以前曾经有一份"大众花卉",试着发行过1期~2期,但后来就没有消息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花木盆景》创刊的信息,尽管没有先例,时为风景区园艺管理科的负责  相似文献   

4.
爱的使者     
单位为我们园林研究所的员工订了一份全年的《花木盆景》杂志,当然,我也很幸运地拥有一份。每期贵刊到手,我都会认真细致地一口气把它读完,有时还要做些笔记。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花木盆景》杂志结缘已经10多年了,特别是2007年后,由于不断给贵刊写稿、投稿,不仅从网上认识了苏定、李琴、魏娟、王蔚等编辑老师,共同见证了《花木盆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本人订阅的贵刊杂志,由于当地邮局时常不及时把刊物下发,有时我到当月的20号以后才收阅贵刊,如果再让单位员工阅读当月花事安排基本上就是迟到的安排,只好遗憾了。另外,本想向责刊编辑直接订阅,如平寄又怕收不到刊物,挂号订阅有点……所以说2006年怎样订阅贵刊,如何快捷收到贵刊是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徐州市东郊旗山矿花木公司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黄磊 《花木盆景》2005,(7):54-54
每次看到别人在《花木盆景》杂志上把一些养花经验和心得介绍给广大读者,作为一个专业园艺工作者,我自愧不如。后在热心人的指引下,工作之余,我开始自己学习制作盆景,并尝试写作花卉稿件,逐渐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今年3月份,我用十天时间将《我的创业故事》写成文章寄到贵刊。当时并不敢抱有希望,当4月初,《花木盆景》杂志到来的时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当我大学毕业走进园林研究所的工作岗位后,就认识了这位无声的老师——《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杂志。说来也巧,到单位报到第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见了书架上的《盆景赏石》。也许是缘分,随手翻了翻就感到兴犹未尽。三年来,我一直保持阅读贵刊的爱好,即使再忙再累,也不忘拿起心爱的贵刊。  相似文献   

9.
正我最早认识《花木盆景》杂志是在1996年。那时我突发对市售盆景的兴趣,便去图书馆查阅培植方法,便在那里认识了贵刊。在对花的热爱中,让我对花文化产生深入探究欲。识花、养花、摄花也成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在对花卉认知及欣赏中产生创作冲动,便书写心中感悟。2010年我试着将自己书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花木盆景》2005,(2):50-50
我是《花木盆景》的一个迟到的读者,02年上春,在老伴去世之后,我孤单寂寞,沉闷忧伤,得了高血压,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本来我俩都非常喜欢花卉,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把种花养草当作老年娱乐养身的内容,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就是种不好。去年上夏,我去镇上闲逛看到贵刊,马上到邮局破季订阅了贵刊。我如获至宝,每期刊物一到,不论我在做什么都要放下来一口气看完,晚上再重新看一遍。她不仅仅给了我知识、技术的提高,而且给了我振作起来的决心和勇气。她将永远陪伴我,不可分割。真是相见恨晚。  相似文献   

11.
读者评刊     
贵刊改版后,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读性增强,是我们盆景爱好者的得力助手。我从一个门外汉,到初步懂得一些关于盆景的知识,得缘于此刊。《花木盆景》我几乎每天都看,有的图片和文章我甚至读过几十遍。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网站与杂志应良性互动 收到贵刊2009年第1期,看到花木盆景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之时,《花木盆景》杂志又实现了改版升级,真是好事成双,开年大喜!  相似文献   

13.
正1998年当我的研究重点转向《花卉文化史研究》并有所收获的时候,心里在想:全国花卉刊物众多,该向何处投稿呢?投稿时我明确表示欢迎编辑对稿件修改润色,提出批评意见,不希望杳无音信。互有诚信,我即优先投稿。信件发出不到一周,就收到《花木盆景》责任编辑熊俊龙代表编辑部写来热情洋溢的回信。言辞恳切还聘我为特约作者,并寄赠样刊供我参考。贵刊明朗积极果断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的一名忠实读者。转眼间,我在当阳市桂花专业研究会已度过了16个春秋。在这期间,我对《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的感情有增无减,情有独钟。可以说,我对《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木兰县大贵镇团结村张东来来信说:在第二期知悉贵刊决定88年敢为双月刊,我们订户非常欢迎。因贵刊十分适合我们种菜户阅读,内容丰富,科技知识较全,适用性强。所以我一定长期订阅贵刊,以便增加园艺知识,搞好保护地棚菜生产。河北省唐山市合成化学厂孙东旺说:我是园艺爱好者,一年来自从订阅《北方园艺》刊物,开扩了眼界,知道了国内外各地园艺新鲜经验,特别在园艺  相似文献   

16.
正蓦然回首,不知不觉我认识《花木盆景》杂志已有20年的时间了。1993年,我受聘漳浦县恒芳花木有限公司,第一次见到了《花木盆景》杂志,发现她内容多,图片精美,技术介绍也实用可行。自从1 999年成为《花木盆景》通讯员并建立了福建通联站,我这一生就和《花木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新闻爱好者,是跟《花木盆景》一起成熟的孩子,自从接触新闻的第一天开始,我每天都奔波在花卉生产第一线,这样的生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个盆景爱好者,在我订阅《花木盆景》B版之前,我虽然对盆景很喜爱,但是,却对盆景如何栽培和养护知之甚少,特别是如何创作,那真的是一窍不通,自从订阅了《花木盆景》B版之后,通过《花木盆景》B版里面众多大师和专家们的优秀文章教导和精美图片示范,我开始对盆景有了一步一步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盆景的喜爱,特别是对盆景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我爱《花木盆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里发现有一期《花木盆景》,我随便浏览了一下。那丰富的版面和精美的图片立刻吸引了我,使我顿时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正我与《花木盆景》杂志相识是从偶然认识李琴编辑开始的。2007年3月,第17届中国(武汉)兰花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我对花卉摄影很有兴趣,早早地就走赶去拍兰花。我正在一朵一朵地端祥着,有人递给我一张名片——李琴,花木盆景杂志社编辑。"老师,能把你拍的照片发给我吗?"我说:"没问题。"于是我就挑了些获奖兰花的相片给她……不久就收到《花木盆景》杂志,上面刊登了我的兰花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花木盆景》杂志创刊30周年大庆,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和撰稿人,耳闻目睹了《花木盆景》不断壮大的辉煌历程,令人激动不已。欣慰之余,又唤起了《花木盆景》圆我梦的美好记忆。记得我与《花木盆景》结缘是在2007年武汉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兰博会开幕的第二天上午,我应约拜访中国花协兰花分会副会长刘清涌教授,敲门而入发现刘会长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