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验证光肥对对幼苗生长的作用程度,对白城地区杨树进行光肥实验,用不同浓度的光肥喷洒到杨树叶面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找出其生长指标与剂量的关系,确定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以来,在白城地区的部分县(市)发现杨树人工林鼠类危害严重,并且面积逐渐扩大。鉴于以前在该地区未进行过杨树人工林鼠害防治,生产上急需拿出一种经济、实用的防治方法。为此,我们在洮南市二龙林场大沁塔拉营林区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3.
原吉林省林科所白城林业研究站于1965年春在白城市苗圃建立杨树品种比较试验林2.5公顷,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视察,鉴定为干旱、瘠薄的白城地区,提供新的造林和绿化杨树良种。一、自然条件白城的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大风, 冬季漫长而严寒。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相似文献   

4.
由白城地区林科所编制的《杨树人工林丰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1987年9月18—19日在白城市审查通过。参加审定会的十几位专家、教授、工程师认真审查了全部  相似文献   

5.
白城地区江湾易涝沙地面积较大。为了取得易涝沙地的造林经验,白城林研所杨树良种选育课题组,于1976年4月与扶余市增盛林场协作,在该场江湾营林区营建了2.7ha 江湾易涝沙地杨树品种比较试验林。通过15年的试验观察,积累了大量试验材料,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窄吉丁虫(Agrilus suvoyovi Obenber-ger)危害杨树,是难防治的枝干害虫。近些年来该虫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发生普遍,我们于1981年起在通榆县第一机械林场进行了定点观察与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地区,杨树是本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是白城地区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甚至可将树叶全部食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柳毒蛾一年2代,3~4年为一个发生周期。为了确保林木正常生长,巩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科学地、经济有效地控制其为害,进行了柳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白城地区森防站等单位1985~1987年清除杨树人工林内间伐时残留的伐根,应用草甘膦药剂喷洒伐根萌条,杀根灭萌效果显著,通过试验得出最佳配方、最佳施药期,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4年,对吉林省白城地区杨树防护林青杨天牛的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受害率为14.490%。2005~2008年,选择5个空间距离相互不小于50 km的样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受害率由14.490%降至0.008%。  相似文献   

10.
杨树人工林在问伐后,由于其伐根不死,萌发出大量新枝,且生长迅速,直接影响人工林的抚育效果。为寻求清除伐根,防止萌生问题,白城地区森防站、长岭县林业局等单位,从1980年开始分别在洮安县二龙  相似文献   

11.
白林一号杨和二号杨是吉林省白城地区林研所杨树育种组,于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年培育成的杨树杂交种。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对其进行了无性系鉴定。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先后在吉林省前郭县卡拉木林场小河子营林区、扶余县增盛林场松江营林区江湾湿润沙地、增盛林场世元营林区干旱瘠薄沙地及洮安县万宝苗圃南山丘陵山地进行了区域试验。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2.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白林二号杨等杨树优良品种是白城地区林研所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培育出来的,它具有耐寒、速生、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是我省主要推广的造林树种,而且也被其它省区大量地引种。为了解吉林省西部四种优良杨树品种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研究新品种和木材利用,我们先后对白林二号杨等四个优良品种和本地的小青杨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绿色通道杨树造林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吉林省公路、铁路绿化的主要树种,长春、四平、白城地区以晚花、西+加、里普、三北一号;吉林、通化、辽源地区以白林2号、晚花、三北一号;白山、延吉地区以三北一号、白林2号、8203等品种为主要栽培种。  相似文献   

15.
白城地区杨木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刘凤岐,肖凤祥(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地区在林业建设中始终坚持以营造杨树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积蓄了较为丰富的杨木资源。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区域林业经济,大力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经济型林业,开发杨木资源...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省林业科技成果取得了一些成就,经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有十四项,省级进行推广的项目有两项。这些成果对发展我省林业,繁荣林区经济,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和贡献。现将各项科研成果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1.白城地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和长岭、梨树县森防站共同完成的“杨树五种食叶害虫危害指标的研究”,为经济有效地控制我省西部柳毒蛾等杨树主要食叶害虫的为害,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科学地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白城市与扶余县三岔河镇,由省科委与省林业厅共同主持,先后对白城地区林科所金志明工程师选育成功的《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以下简称“二黑”杨)两个杨树新品种,以及用“二黑”杨营造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鉴定会。“二黑“杨是金志明工程师于一九六○年由中国林业科学院引进的杂交组合,其中的《白城小青黑杨》是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唯一杨树杂交组合中的优良品系,经过多年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危害指标为制定防治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确立了杨树人工纯林三个品种的叶面积与胸径回归方程式,并规定了以每平方米叶面积载虫量为虫口密度单位。确定了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受害允许水平为失叶40%,并测定出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innaeus、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杨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和黑带双尾舟蛾Cerura uinula felina(Butler)的食叶量,确定它们的危害指标为每平方米叶面积载老龄幼虫量分别为16、11、28、7.6和5头。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植树造林事业的迅速发展,杨树人工林面积逐年扩大,各种食叶害虫的危害也日趋严重。长期以来,出于不了解树木对害虫危害的耐受能力及何种虫口密度能造成树木生长量减少,没有定量性的科学系统的估计指标,致使防治工作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盲目性很大,且往往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为了科学、经济、有效地控制森林害虫的危害,由吉林省林业厅下达和组织,白城地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主持,长岭和梨树县森防检疫站参加,进行了“杨树五种食叶害虫危害指标”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白城地区是营造农田防护林重点。而杨树又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占造林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就过去来看,据了解杨树品种非常单纯,绝大部分为小叶杨、青杨、生长慢且多病,不易成林。很多地方形成了小老树。这就远不能适应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根据省、地区的指示精神,我场在一九六五年以来,就肩负起林木良种繁育任务。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场方向。在场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了“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推广优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