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调查和分析了铜川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并指出了丰产方建设的必要性。该区域玉米种植过程中有机肥施用数量不足,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层变浅,保水和保肥能力降低;肥料施用不科学,盲目施肥问题突出。提出了培肥土壤、提高水肥利用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襄汾县农技人员结合当地实际,成功探索出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玉米丰产方建设的配套综合农艺措施。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显著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当地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玉米丰产方建设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快玉米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玉米丰产增粮计划,整合资源,集中资金,选择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玉米丰产方。  相似文献   

4.
赵海英  高龙华 《农技服务》2012,29(7):857+859
以山西玉米丰产方建设试验区农户的调研资料和对试验区的土壤、玉米籽粒、玉米秸秆进行分析测试的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氮肥与磷肥施用比较合理,秸秆还田很好补充了土壤中的钾含量,虽然试验区进行了秸秆还田,但秸秆还田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试验区还必须大量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化肥合理配施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当务之急。秸秆还田没有严格按照秸秆还田的技术规则进行,只有严格按照秸秆还田技术规则,秸秆还田才能起到有效作用。秸秆还田成本较高,农民不易接受,国家应加大补贴力度,把秸秆还田项目坚持下去,才能逐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6.
玉米的施肥方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施肥法(一炮轰)结合秋季或春季打垄施基肥时,将全部计划用的氮、磷、钾肥一起做底肥一次施入,在播种时和整个生育期间不施肥的施肥方法。优点: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避免由于干旱或连续降雨追不上肥的危险,同时,省工省时。缺点:使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对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不利,影响保苗;施浅了容易造成肥料挥发损失;在砂土、砂壤土上,还易造成渗漏;生育后期脱肥,影响肥料发挥作用和产量的提高。"、分次施肥法根据玉米生育各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规律而进行的多次施肥。(!)基肥: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又称底肥。在…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是保证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本文针对我国玉米施肥技术展开论述,分析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玉米的增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青芳 《北京农业》2012,(30):139-140
对盐碱地实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建成玉米丰产方,使耕地质量稳中有升,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玉米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的技术研究与指导中发现黑龙江省玉米施肥存在一些问题,如肥料配比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如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生产现状 我县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玉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一方面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新品种的快速应用,一批适合当地的紧凑型玉米品种,使得玉米的产量明显提高。同时,玉米生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如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玉米套种、宽窄行等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化肥用量的增加、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以及化学除草、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玉米产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特用玉米、三高(高淀粉、高蛋白、高油)玉米生产效益突出,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是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种植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用于饲料、工业原料、食品加工等领域,其中饲料是主要的消费方式,其次是工业原料和食用油加工等消费渠道。玉米的需求量巨大,因此,为增加玉米产量,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至关重要。目前,随着化肥的使用,玉米产量随之不断提高,但是在施肥过程中盲目施肥、滥施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玉米产量难以提高。基于此,针对施肥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施肥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稳定玉米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合理施肥起着重要作用。 2000年 9 月,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玉米主产区的黑、吉、辽、内蒙古、鲁、晋、陕、冀、豫 9省、自治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施肥建议。 1 玉米施肥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增产不增收据调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玉米销售价格一直偏低,而玉米生长需肥量大,亩肥料投入成本在 45~ 90元之间,平均 60元,约占玉米生产农资总投入成本的 60%~ 70%。据双城市调查,每公斤玉米的生产成本平均在 0.46元,亩效益一般为 80~ 100元,还不算人工。 1.2 种植面积下降,品种结构不合理 9省、自治区 2000年玉米种植面积比 1999年下降了 15%~ 18%,玉米单产未相应提高,总产下降。种植品种单一,商品性不高。特用玉米、“三高”玉米生产效益较好,但由于育种条件、市场信息及生产栽培技术等的限制,发展速度不快,仅有个别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1.3 盲目施肥现象严重,养分投入不平衡,肥料利用率低农民盲目施肥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根据往年习惯和肥料市场价格来施肥。有些地区多年来一直采用二铵配尿素的习惯施肥模式,有些地区氮、磷用量偏高,亩施纯氮达 20 kg以上,忽视了钾肥和微肥的使用。同时,施肥方法不合理,施肥机具不配套,氮肥深施技术没得到大面积推广。氮、磷、钾比例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不高,投入增加,效益降低,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调查发现,近年来,土壤速效钾下降 20 mg/kg左右,土壤钾素亏缺;连年大量施用磷酸二铵,土壤磷素出现明显积累,有效磷含量普遍上升 10 mg/kg,使施用磷肥的效益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中、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越来越明显,表现为普遍缺锌,部分地区出现缺硼、硫症状。 1.4 有机肥料投入减少,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各地有机肥料施用量急剧减少,出现大面积的“卫生田”,农民过分依赖化肥,不愿意再花费气力积造农家肥,仅有的有机肥料都是投入到经济作物上。有机肥料施用量的减少,造成了土壤物理性质的恶化,土壤耕性、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1999年北方地区普遍干旱,不施用有机肥料的耕地旱灾明显严重。 1.5 缺少深耕深翻,耕层普遍较浅有许多地区长期以来使用小型农机具作业,很少使用大型深耕深松机具,致使耕层普遍在 15 cm左右或者更浅,活土层薄,土壤通透性明显降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对水、肥的调节能力很低,不利于玉米高产优质。此外,肥料市场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施肥上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农技推广部门基础设施薄弱、手段落后等,影响了科学施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棉花丰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棉花丰产施肥技术,包括安家肥、蕾肥、当家肥、花铃肥、盖顶肥、桃肥等,以期为棉花丰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品种选择1.1品种选择的原则。选择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品种,果穗外观性状好,大小均匀一致,籽粒排列整齐;适应当地生产生态条件,对主要流行玉米病虫害有较好的抗性。1.2品种选择的指标。①千粒重一般要在130克以上;②膨爆率不低于95%;③膨爆倍数不低于25倍;④爆花形状以蝶形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玉米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户需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土地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加强管理。同时,各地农业部门需制定和完善丰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玉米品种的认识与研究、因地制宜制订推广计划、推广绿色管理技术等,为农户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玉米在东港市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7.
鲜食玉米果蔬兼用、风味好、营养丰富,对预防心血管病和胃癌有辅助疗效。其生育期短、出口量大、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发展迅速。1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1·1品种的选择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籽)皮薄、口感细腻、果穗中等、商品性状好、适合加工。糯玉米可选用中糯2号、苏玉糯1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古浪县引黄提灌区玉米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 ,适时深耕、提高水肥利用率 ,合理施用氮、磷肥 ,全面施用钾肥 ,补充施用微肥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方面提出了合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为有针对性地对山东省禹城市玉米提出高产、高效施肥建议,禹城市农业局技术人员对禹城市玉米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深入了解禹城市玉米施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考察内容包括品种结构、施肥水平、平衡施肥普及程度、存在问题等,并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玉米高产高效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