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气体射流冲击技术在果蔬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处理是果蔬加工的一项重要技术,气体射流冲击作为一种新型的干燥技术在果蔬干燥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目前果蔬干燥常用的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和干燥工艺。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较,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具有对流换热系数大、干燥速度快、产品质量高、能耗低等优点,在果蔬干燥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试验研究了不同风温、风速和预处理下无核紫葡萄的4种薄层干燥模型。在对无核紫葡萄进行L9(34)正交干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对不同风温下的干燥曲线进行模型比较,经拟合得出适合无核紫的数学模型为Page模型。  相似文献   

3.
苹果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燥是苹果产业深加工的方式之一。主要介绍了苹果低温真空油炸技术、苹果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苹果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和苹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等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苹果干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风干燥,在40,50,60,70℃的干燥条件下,将日本山富士苹果片干燥至干基含水率分别为50%,20%。对其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含水率下,总多酚含量均在70℃干燥条件下呈现最大;在含水率为50%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60℃最小;在含水率为20%时,50℃干燥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微波真空干燥大蒜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微波真空干燥大蒜片使其水分降至7%左右,测试数据表明,用微波真空干燥所得的大蒜片的质量与冷冻干燥产品的质量非常接近,比传统的热风干燥(60℃)产品质量好得多。  相似文献   

6.
鲜枣片组合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真空微波干燥、变温压差干燥和二者组合方式对鲜枣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功率、不同真空度下真空微波干燥的特性,确定鲜枣片真空微波干燥的适宜干燥参数为:功率4 kW,真空度0.05 MPa。研究不同温度、不同真空度和不同物料含水量下变温压差干燥的特性,确定鲜枣片变温压差干燥的适宜参数为:温度60℃,真空度0.05 MPa,含水量16%。以产品色泽、复水比、收缩比、硬度、脆度等品质特性为评价指标,比较真空微波干燥、变温压差干燥和组合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鲜枣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干燥相比单一干燥可明显提高枣片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不同装料量、热风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切片厚度和装料量均显著影响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特性,热风温度越高,切片厚度越薄,马铃薯片的干燥速率越快,干燥时间越短;马铃薯片热风干燥过程无明显的恒速阶段,主要以降速干燥为主。通过对6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Wang-Singh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R2和较低的卡方(χ2),试验值和模型预测值能较好地吻合,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表达和预测马铃薯片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别山板栗片热泵干燥过程和特性,建立其干燥动力学模型,并优化干燥工艺以提高干燥后的品质,以大别山板栗为研究对象进行热泵干燥动力学研究,通过对7 种常用干燥模型线性化处理,筛选适合用来描述板栗片热泵干燥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并建立最适合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Page 模型的预测值曲线和实测值曲线高度吻合,Page模型可用来描述板栗片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板栗片实际生产中的热泵干燥加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疆轮台库买提杏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对比研究自主研发的5HT-2型太阳能干燥装置(单体、串联)及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干燥能力来分析装置的干燥性能.结果表明,SD串联干燥装置的白天平均温度最高可达52℃,分别高出SD单体和温室干燥装置4.3 ℃和7.1℃;杏片在SD串联干燥装置中的干燥能力大于其他2种装置,且在第5天即可达到干燥率100%,比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分别提高了1d和2d;感言品质符合国家标准,SD串联干燥装置性能明显优于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疆轮台库买提杏作为试验原料,通过对比研究自主研发的5HT-2型太阳能干燥装置(单体、串联)及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干燥能力来分析装置的干燥性能。结果表明,SD串联干燥装置的白天平均温度最高可达52℃,分别高出SD单体和温室干燥装置4.3℃和7.1℃;杏片在SD串联干燥装置中的干燥能力大于其他2种装置,且在第5天即可达到干燥率100%,比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分别提高了1 d和2 d;感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SD串联干燥装置性能明显优于SD单体和温室型干燥装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产品复水率、色差值、含水量和VC含量为指标,采用液氮快速冻结与真空干燥结合技术,对比热风干燥加工方式,进行了香蕉片的真空冷冻干燥研究;着重探讨了工艺参数(物料厚度、搁板温度和真空度)对真空冷冻干燥时间的影响,同时绘制出不同冻结速率下香蕉片的冻结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从缩短真空冷冻干燥时间和保证产品品质的角度考虑,较优的香蕉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为:物料厚度6~8mm,搁板温度43~47.5℃,真空度50~60Pa。  相似文献   

12.
绿茶低温负压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是绿茶品质定型的关键工序之一,为生产优质绿茶,尤其是保留色泽和营养成分,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通过比较传统热风干燥和低温负压干燥,发现低温负压的干燥效率平均提高30%,且在内质成分保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以干燥时间、叶绿素、水浸出物、氨基酸,儿茶素和茶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绿茶低温负压干燥工艺,结果表明,绿茶最优低温负压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75℃,负压(0.03MPa)4min,低温15min。应用最优工艺加工超微茶粉,与传统工艺超微茶粉比较发现,低温负压干燥技术可有效保留原茶主要品质成分,提高超微茶粉品质。  相似文献   

13.
香葱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香葱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香葱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筛选出喷雾干燥得率最佳的参数。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香葱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浓度30%,进口温度140℃,热空气流量0.32 m~3/min,此条件下喷雾干燥香葱粉得率为30.9%,得到的香葱粉淡绿色,分散性好,并保留了香葱特有的气味。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干制条件下所得的哈密瓜片成品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在常温吹风干制和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的哈密瓜片中的香气成分,研究温度对哈密瓜片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常温吹风干制、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干制的哈密瓜片中鉴定出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分别为37、28、37、43和45种。其中在常温吹风干制条件和70 ℃干制条件下,哈密瓜片香气成分中酮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40、50、60 ℃干制条件下,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常温吹风干制哈密瓜片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物质,且3-羟基-2-丁酮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7.62%;40、50、60、70 ℃恒温热风条件下哈密瓜片中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醇类物质,且均为苯甲醇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9.06%、19.99%、21.33%、14.19%。哈密瓜片主要的香气成分有醇类、酯类、酮类、醛类和羧酸类以及少量的其他物质,不同干制温度对哈密瓜片中香气成分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牡丹花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以干燥压强、预冻温度、起始加热板温为自变量,综合评分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并利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进行了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压强49.39 Pa,预冻温度-49.68℃,起始加热板温度43.12℃,预测结果94.89分,验证试验结果得到的试验值为93.29分,达到了预测值的98.31%。其中升华干燥阶段以15℃/h降温到35℃至干燥结束,最终产品色彩均匀,收缩率为3.0%,含水率5.6%,可长期观赏、保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干燥技术对于稻谷贮藏的重要作用,分析稻谷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得出稻谷在大型连续式微波干燥设备上的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间歇式”的微波干燥模式下,稻谷含水率下降幅度随着每循环干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稻谷含水率下降幅度随着微波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干燥过程中,稻谷籽粒的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快速上升和趋于稳定2个变化阶段。采用“间歇式”的微波干燥方式对于减缓物料温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防褐变试剂对香蕉片进行护色实验,详细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偏重亚硫酸钠和NaCl等在不同质量分数和不同浸泡处理时间下对产品的防褐变效果。研究发现,质量分数0.05%的偏重亚硫酸钠和质量分数1.6%的NaCl溶液抗褐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