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科人才建设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新农科建设提出高职教育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要求,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化”课程模式、创建非正式课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5个方面对新型畜牧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对林业硕士培养的客观要求,把握"行业需求+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内涵,提出基于"三位一体"的林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包括适应行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服务行业发展,拓展培养领域;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案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完善"双导师制",促进协同发展。河南农业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经过多年改革与实践,培养模式得到完善,课程体系得到优化,案例教学得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林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林业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通过对我国林业高等教育现状以及对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几个认识误区的分析和诠释,指出林业高等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林业高级人才;同时,对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林业创新型人才做了思考——在创新教育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制定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多种途径来培养林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而推行的一项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采用"3+X+Y"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方式改革、国际化视野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人才教育思想的提出,体现了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正由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模式向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人性完善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转变。以经济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应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外语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六大方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校在探索构建林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林业技术技能型培养模式过程中,顺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现代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深刻理解林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林业技术技能型培养模式的丰富内涵,在林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林业技术技能型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培训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创新,为林业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研究型农业大学必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克服传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国际化视野等问题,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确立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构建新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线技术型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进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视野之中,通过产学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并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困境,并重点探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农林院校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先天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加强农林院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生态文明行为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培养生态文明观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与途径,开展生态教育,实施生态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关系到林业高职教育是否能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培养适需对路高质量人才的大问题。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模式。因此,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重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因材施教,培养出能就业、会创业的新型人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中,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全程合作、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分阶段将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制定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双创"型符合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0,(18)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林业技术推广对促进生态林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推广应用新的林业技术,加快了生态林业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践行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一、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意义林业技术的推广是生态林业建设的前提和先导。生态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原理,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林业生产的各项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创建绿色大学,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21世纪高校新的战略选择。绿色大学有其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它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更新工业文明观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育校园的绿色文化、绿色精神,营造和谐协调的教育生态,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农村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能力要求,农业院校应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以"农科背景+综合学科"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实践体系、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的支撑体系和以"多方兼顾"为原则的评估体系,树立"服务三农"的教育理念,培育"以农为本"的办学特色,坚持"综合集成"的教学方法,开拓"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模式,遵循"整体最优"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新型农林人才不仅是顺应农业科技革命变革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而且是高等农林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如何结合学科发展历史和资源禀赋差异,探寻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管理实践和学界研究的战略性课题。文章基于对人才培养使命和战略意义的现实认知,在界定新型农林人才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林人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基础、以专业优化设置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等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营销人才实践应用能力不尽满意,提出较高要求。我们应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突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建立完善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创新性的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开发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雅光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179-181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主要有经济功能类人才、生态功能类人才和服务功能类人才三大类型.高等农业院校应适应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养成为保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这也成为我国目前保险业一大障碍。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专才型教育模式,要求完善的专业及相关课程的教育、风险管理与精算教育紧密结合;以日本为代表的通才型教育模式,注重视野的拓宽与一般性能力的培养;以德国为代表的开放型教育模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调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借鉴这3个国家风险管理与保险的人才培养经验,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对保险人才培养的影响,得到以下启示:应培育具有专业性、远瞻性、市场适应能力强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人才;注重特色的培养和正确的定位;调整课程安排,实现特色教学;加强保险实习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实行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生态战略定位、水土保持行业发展等的现实需要,又具备实践教学资源、科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既有优势,根据现实需要和既有优势,以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专业方向主动融入甘肃"地方元素"、制定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知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两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基础理论课程+技术方法课程+实践应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课堂教学推动、兴趣社团拉动、行业人员带动、项目竞赛驱动"四维互动"的学生活动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控、校外合作5个方面的保障等措施,初步构建了利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乡镇林业工作站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乡镇林业工作站仍然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机构队伍不稳定、人才培养工作受限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培训经费投入等方式,激发乡镇林业工作站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