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棉盲蝽蟓已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若虫刺吸棉花的嫩头、生长点或幼嫩果实体的汁液,造成"公棉花"、"破叶疯"、蕾铃大量脱落或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加之广大棉农对其认识不足,防治不及时、措施不到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笔者认真分析了棉田盲蝽蟓的历史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变化规律和防控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棉田盲蝽蟓的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从棉田间作套作,良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苗期、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管理和科学摘拾等方面总结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棉花机械化收获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本标准规定了机械采收棉花栽培的品种选择、棉田准备、行距配置、精量播种、防风定苗、中耕除草、化学调控、水肥管理、打顶、脱叶、机械采收等技术要求,以期为棉花机械采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播前准备 1.1 棉田准备棉花对土地的要求不很严格,但棉花是深根作物,需要深厚的活土层,耐旱而轻度耐碱.因此,适宜的棉田应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养分丰富,盐碱轻,土地平整,土质为砂壤土或轻粘土为宜,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蔬菜、瓜类作物为宜,尽量避免重、迎茬和连作.棉田一般要求是秋翻冬灌,深度在20~25cm最好.要施足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施农家肥2000kg左右,同时将30%~50%左右的氮肥、全部磷肥、70%~100%钾肥基施.  相似文献   

6.
小海子垦区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宜发展棉花生产,但水源不足成为限制因素。近年来,扩大滴灌面积,棉花出现大面积丰产。现对设施滴灌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棉田准备1.1土壤条件选择轻沙土壤,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性较差,适合滴灌棉花栽培的春灌地种植棉花。1.2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连作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5团2连是一个植棉老连队,大部分棉田连作年限达15年之久,个别棉田棉花连作年限超过2年。棉花连作时间长,棉田土壤中营养元素单一,土壤中残膜积留多,病虫基数大,草根多,造成生产中棉花病虫草害防治难度增大,化学防治成本高。经几年探索,总结出连作棉田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滨海盐碱地不同盐碱程度棉田棉花铃期冠层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棉花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在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重度盐碱棉田(5.0~10.0 g/kg)、中度盐碱棉田(3.0~5.0 g/kg)和轻度盐碱棉田(3.0 g/kg以下)开展试验,以冀棉228为材料在铃期测定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以及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在3类盐碱程度棉田中,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生产指标重度棉田除中上层冠层开度最大外,其他指标均最小。中度盐碱棉田较轻度盐碱棉田除叶倾角和冠层开度上中层较小、下层较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上层较大,中下层较小。各层源器官光合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库器官。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光合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光分布和源库比的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棉田分别为1.7∶1.5∶1.0、3.6∶3.6∶1.0和3.2∶2.8∶1.7,中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3.2∶2.2∶1.0、5.3∶5.3∶1.0和5.3∶2.7∶1.6,轻度盐碱棉田棉花分别为1.6∶1.4∶1.0、2.2∶2.2∶1.0和2.3∶2.1∶2.0;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5∶2.5∶1.0,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2.2∶2.2∶1.0;光合物质积累量上、中、下冠层比例重度盐碱棉田棉花和轻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3∶1.3∶1.0,中度盐碱棉田棉花为1.6∶1.6∶1.0。2年平均皮棉产量轻度、中度、重度盐碱棉田分别超过1 200 kg/hm~2、900 kg/hm~2和600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种植棉花应根据不同盐碱程度调整栽培措施,重度盐碱棉田应当加强抑盐等相关农艺措施,中度盐碱棉田应加强棉花生育前期的水肥调控,轻度盐碱棉田可开展优质高效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豫东是河南省主产棉区,麦棉两熟是棉花生产的主要方式,棉花苗期处于麦棉共生阶段,由于受小麦的影响,病害较单作棉田发生重;同时,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苗期虫害与单作棉田相比发生较轻。根据本区棉田特点,在棉花苗期采取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促进棉花壮苗早发,对发展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棉区棉田多熟种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是我国棉花种植较早、棉花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棉区。改革开放以来棉田面积虽下降较多,但棉田多熟种植发展较快,现己成为全国棉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域之一。  相似文献   

12.
棉花甜瓜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适当放大行间距在棉田内间作甜瓜,充分利用棉花生长前期起身慢的特点,合理利用棉花行间土地。棉花、甜瓜间作,甜瓜在棉田封垅前就已收获完毕,满足了杂交棉中后期生长对棉田行间距要求大的需要,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推广使用棉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关键技术可减少棉田广谱性农药的使用次数,维护棉田生态环境,并控制害虫发生量。此项技术在新湖农场田间推广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0%以上,将棉花田间使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维护了棉花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站枯萎病病圃中 ,研究了棉田灌溉、铺膜及种植密度与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决定于 5~ 10 cm的地温 ,棉田灌溉和棉花不同时期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 5~ 10 cm地温的主要因子 ,灌溉次数越多 ,棉田日辐射量越少 ,棉花枯萎病发生越严重。铺膜与否同棉花枯萎病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分析了表明同播种时间、土壤墒情具有密切关系。研究初步表明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会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1早衰原因多年连作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  相似文献   

16.
多年连作 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连年重茬,再加上棉农有机肥投入不足,棉田后期供肥能力弱,脱肥造成棉花早衰。植棉年限较短的棉田,棉花大多青枝绿叶:连作5年以上的老棉田,前期生长尚好,一旦中后期遭遇低温阴雨,则大面积发生红叶症状,其主要原因:①由于棉田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抗生菌数量少,导致病害发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及气候的变化,棉田害虫发生愈来愈严重,莫索湾垦区棉田棉叶螨、棉铃虫、棉蚜交替猖獗危害,不仅造成棉花减产,而且导致棉花品质下降,给棉花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本文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莫索湾垦区棉田三大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为棉花增产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早死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田间作套种,既是增加棉田效益,又是解决棉花早衰早死的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棉田种植绿肥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棉田种植绿肥是解决棉田肥源,保证棉花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我省从1962—1964年期间,在棉田绿肥试验方面,曾先后进行了10个试验27项处理,都一致表现增产,其增产幅度为6—42%。1963年,荆州专区农业局在石首、监利两县重点调查十个生产大队,棉田用苕子压青;子棉增产65%;我所连续三年试验结果,棉田种植黄花苜蓿后,棉花产量逐年上升,由原来每亩产子棉312.9斤上升到385斤,国营蒋湖农场棉田种  相似文献   

20.
棉田过早地失绿、脱肥,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根据多年种植棉花经验,现对棉田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