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颜色是影响红葡萄酒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红葡萄酒颜色的深浅不仅决定着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而且对葡萄酒内在品质的影响也很大。如何稳定红葡萄酒的颜色及提高红葡萄酒的色度一直是葡萄酒酿造行业倍加关注的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持续不断。辅助成色作用(copigmentation)是花色苷与辅色素(copigment)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来增强颜色,可使葡萄酒的色度更深、色泽更稳定。本文就花色苷的辅助成色作用机理及其在红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颜色物质,其种类、状态和含量决定了酒体的色泽特征和陈酿潜能。但花色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降解,使得红葡萄酒出现色度变浅、颜色稳定性不佳等问题。通过花色苷与辅色素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即辅色化作用),可以达到增强葡萄酒色泽、提高颜色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天然有效提升红葡萄酒色泽的方法。系统介绍了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化反应的作用类型、辅色化反应机制、辅色化现象的测定和表征、红葡萄酒中主要的辅色素因子以及辅色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结构稳定性研究及其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颜色是红葡萄酒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酵母对葡萄酒颜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比较6种不同酵母(CECA、CEC01、D254、RC212、F15和BDX)对赤霞珠葡萄酒颜色的作用及差异。[方法]首先,对原料进行热浸渍,最大程度分离色素;后分离皮渣,进行葡萄汁发酵。通过二氧化碳失重法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每隔两天对发酵基质进行色度、色调和总花色苷的测量。发酵结束后,检测葡萄酒和酒泥提取液的色度、色调、总花色苷、聚合花色素和葡萄酒颜色。[结果]在色度动态变化中,D254下降幅度最大;色调方面,CEC01上升最多。最终酒样表明,赤霞珠葡萄用D254、CECA和CEC01发酵得到的酒色度高、总花色苷多,颜色较深,RC212发酵得到的葡萄酒颜色较浅;而酵母F15和BDX无显著特征。[结论]综合比较,CECA和CEC01对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弱,适用于赤霞珠葡萄酒的发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避雨栽培对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桂葡6号"葡萄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特色酿酒品种"桂葡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着瓶储期增加的变化,分析避雨栽培对花色苷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显著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的花色苷总量、双糖苷含量及比例、甲基化含量及比例、花青素含量及比例,但对酰化及聚合物影响不大,对提升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与露天栽培酒样相比,避雨栽培酒样红色调和黄色调更强,颜色更深;且随着瓶储期的增加,两种栽培酒样的花色苷总量显著降低,红色调及色度减弱,黄色调增强。【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提高"桂葡6号"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桂葡6号"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花色苷与葡萄酒年份及产区的关系,为葡萄酒感官品鉴提供依据。【方法】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标准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来自不同产区的45款不同年份酿制的红葡萄酒的花色苷组成及其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45种不同年份酿制且来自不同产区的红葡萄酒中,共测定出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3-O-葡萄糖苷、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等9种花色苷,其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要单体花色苷,分别占总花色苷的50%和15%,是葡萄酒的主要2种呈色物质。葡萄酒花色苷与其年份和产区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同酒样单体花色苷组成及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与酒样的生产年份、葡萄品种、产区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叶幕夹角对不同瓶储期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为提高桂葡6号酿酒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类物质的含量及比例随瓶储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延长的变化,分析不同叶幕夹角(0°、30°、45°和60°)对桂葡6号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叶幕夹角酒样在4个瓶储期的花色苷总量及各类花色苷含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各种修饰类型花色苷含量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在4个瓶储期,不同叶幕夹角处理的桂葡6号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8种花色苷,包括7种花色素双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4种花色素单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和2种聚合花色苷,各类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总量变化大致聚为四大类.不同叶幕夹角对瓶储阶段葡萄酒花色苷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0°和45°叶幕夹角处理桂葡6号葡萄酒在4个瓶储期的花色苷总量和大多数种类花色苷含量总体上高于30°和60°夹角处理.4个瓶储期中,60°叶幕夹角酒样中酰化和聚合类花色苷比例总体上高于其他3个叶幕夹角处理酒样.4个叶幕夹角酒样的红—绿色调(a*)和色度(C*)随瓶储期延长而下降,黄—蓝色调(b*)随瓶储期延长而上升,且以45°酒样的b*增幅最大,黄色调加深;而30°夹角处理酒样的红色调更强,颜色更深.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瓶储期1和瓶储期2的4个叶幕夹角酒样聚为一类,瓶储期3和瓶储期4聚为一类;对花色苷总量贡献排名前5的修饰花色苷含量排序为酰化>聚合类>花翠素>单糖苷>单体,其中酰化、花翠素、单糖苷和单体花色苷含量均随瓶储期的延长而下降,聚合类花色苷含量则随瓶储期的延长而上升.[结论]0°和45°叶幕夹角对桂葡6号葡萄酒的颜色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类红葡萄酒CIELab参数与花色素苷化合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永胜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4271-4277
【目的】分析葡萄酒颜色空间参数与花色素苷化合物的相关性,旨在从颜色角度区分研究不同类型的红葡萄酒。【方法】采集河北沙城和昌黎两个产区12种年份、品种以及陈酿方式有差异的葡萄酒样品,经反相C18柱分馏得到9个馏分,然后低压旋转浓缩至干,用与分馏样品等量的模拟酒溶解。之后,葡萄酒及其分馏物经UV-visible 光谱分析,计算CIELab颜色空间参数。透射光谱相关分析表明,4个馏分与供试葡萄酒颜色相关性显著,然后这4个馏分经HPLC分析鉴定花色素苷化合物。【结果】数据主成分分析表明,年轻红酒和陈年红酒在主成分图中差异明显,年轻红酒围绕花色素苷化合物呈分散分布;年轻红酒颜色的主要贡献者为花色素苷化合物,陈年红酒的颜色与花色素苷化合物几乎没有联系;CIELab参数a*与花色素苷化合物含量正相关,L*和b*与之反相关;4个馏分中花色素苷化合物差异明显。【结论】供试样品分析研究认为,从颜色角度分析花色素苷化合物可以区分不同年份、品种与陈酿方式的红葡萄酒,尤其是区分不同年份的红葡萄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解析不同地方大麦品种籽粒中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差异,有利于筛选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较高的大麦种质。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和花色苷,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质量分数,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不同大麦籽粒中总黄酮和花色苷的质量分数差异。结果表明:25种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花色苷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黄酮平均质量分数为312.37μg/g,变幅为(151.58±0.69)~(629.57±1.26)μg/g,花色苷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1.05μg/g,变幅为(0.00±0.00)~(291.16±0.11)μg/g,花色苷与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比平均值为15.32%,变幅为(0.00±0.00)%~(46.25)%。花色苷不是25个大麦品种籽粒的主要总黄酮成分,但其质量分数与大麦籽粒紫色和紫黑存在正向关联,可通过紫色和紫黑色籽粒颜色辅助筛选花色苷质量分数较高的大麦种质。在25个大麦品种中,ZJ174籽粒中花色苷、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花色苷与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比值均较高,可用于提取2种化合物和保健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解析地方大麦籽粒的花色苷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有利于挖掘花色苷或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的大麦种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溶液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花色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花色苷成分及其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盐城红茎’大麦(ZJ16)等5个地方大麦品种籽粒不含花色苷成分;‘上海六棱紫’大麦(ZJ19)等20个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内的36种花色苷成分,每个品种籽粒平均含有6.4种成分;其中,‘宜平长方头’(ZJ174)含有17种,ZJ174等4个品种籽粒还含有滞留时间不同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中花色苷质量分数在0.00~182.41μg/g之间,其中,ZJ174的最高。黄色籽粒均不含花色苷成分,紫色、紫黑色、黑色、蓝色和褐色籽粒分别含有24,22,14,11和2种成分。与褐色等3种籽粒中花色苷质量分数相比,紫色和紫黑色籽粒中花色苷质量分数较高,5种颜色的大麦籽粒均含有不同滞留时间的高质量分数成分和特有成分。不同品种和颜色不同的大麦籽粒中花色苷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不同,大麦籽粒颜色可作为花色苷成分的辅助选择标记。‘宜平长方头’(ZJ174)、‘黄岩乌茎麦’(ZJ207)、‘黑大麦’(YAU)、‘喜马拉雅22’(DQ6)等4个大麦品种可用于花色苷的提取,也可用作专用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于国产瓶装红葡萄酒长期保存的储存方式,为其科学储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理化分析和感官评价,系统研究14个月瓶储期间酒瓶放置方式(横放、竖放)和储存条件(酒柜、酒窖、室温)对赤霞珠红葡萄酒颜色参数、理化成分和香气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储存方式对赤霞珠红葡萄酒颜色和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与放置方式相比,储存条件的影响更大;其中室温储存影响最大,酒窖次之,酒柜储存影响最小。在瓶储的前9个月,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红葡萄酒的颜色稳定性和香气复杂性增加;但是储存14个月时,室温储存酒样已出现部分老化特征(如突出的黄色色调和陈酿香气),而酒柜储存酒样还保持有深宝石红色和红色浆果香。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红葡萄酒颜色和香气的变化与酒样中发生的氧化反应有关,较高的储存温度加速了葡萄酒的成熟。【结论】瓶装赤霞珠红葡萄酒储存期间颜色和感官品质的变化与氧化作用密切相关,其是多个因素(氧气、储存温度和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酒瓶横放和较低的储存温度更适于红葡萄酒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添加一定量甘露糖蛋白对干白葡萄酒酒石、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糖蛋白对白葡萄酒蛋白质稳定性有较好的作用,可以降低皂土的用量,但不能取代皂土的作用。添加甘露糖蛋白后,干白葡萄酒的初始电导率值增加;用极点电导率测试仪检测干白葡萄酒的酒石稳定性,电导率下降值减小,酒石稳定性提高。说明添加甘露糖蛋白可以解决干白葡萄酒连续冷稳处理不易解决的酒石酸钙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直接碘量滴定法。[方法]在测定前对红葡萄酒进行预处理,选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去除葡萄酒的颜色对滴定终点判断的干扰,再进行直接碘量法滴定,并对改进新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检验以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红葡萄酒有较明显的脱色效果,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葡萄酒的深红色对滴定终点的干扰,使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明显,提高了终点判断的准确性。[结论]该方法既弥补了直接碘量滴定法的不足,又可在葡萄酒中直接进行滴定测试,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干红枸杞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色泽、香味、酸度以及单宁含量几个方面对枸杞果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w)的玫瑰茄和茉莉花,检测其对枸杞果酒色泽和香味的影响;在枸杞果汁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V/V)的橘子果肉汁和果皮汁,检测其对枸杞果酒酸味和涩度的影响。[结果]由感官评分得出各物质的最佳添加量为:在枸杞果汁中加入玫瑰茄2.0%、茉莉花2.0%、橘子果肉汁8%、橘子果皮汁4%,按酒精度为11.0(V/V)进行酿造。[结论]在最佳配方下酿造的枸杞果酒呈现透亮的宝石红色,酒香淡雅,清新怡人,酒感稳定,口感饱满,和谐度强,余味丰富。  相似文献   

14.
微波催陈条件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和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波技术对新葡萄酒进行了瞬时催陈处理,以微波输出功率和处理时间为可变参数,研究不同参数组合的微波催陈过程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提高酒的色度,使酒的颜色更鲜艳,但是对葡萄酒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得到在微波功率420W,处理时间5min,葡萄酒在陈化期间可得到最佳颜色。研究结果可用于加速葡萄酒陈化进程,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4-2047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蜗牛酶处理对山葡萄酒色泽的影响,为葡萄酒的色泽及相关品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贝达山葡萄为材料,采用CIELAB法测定不同浓度蜗牛酶处理下山葡萄酒亮度(L*)、红色色调(a*)、黄色色调(b*)和弧度(H*)。[结果]0.05 mg/L蜗牛酶处理下,山葡萄酒的亮度(L*)为28.9,红色色调(a*)为22.3,黄色色调(b*)为-15.5,弧度(H*)为-39.8,该条件下酒的色泽效果最佳。[结论]得出最佳的蜗牛酶处理浓度,为更好酿制葡萄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蒋文鸿  严斌  待朋宝  刘素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35-20037
[目的]了解不同烘焙程度的橡木片对干红葡萄酒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昌黎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原酒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轻度、中度、中度加重等不同烘烤程度的橡木片,分析各处理的理化和感官指标。[结果]添加4 g/L中度加重烘焙橡木片的葡萄酒,颜色深,香气浓郁,口感协调,在3组中整体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橡木片在干红葡萄酒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兰溪‘木叶’杨梅为原料,研究利用全果发酵生产杨梅果酒的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15%,加糖量14%,天然色素添加量0.3%。并对全果发酵酒进行品质分析,所得全果发酵的杨梅果酒各项理化指标均较优,达到优质杨梅发酵酒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杨梅果香和典型的发酵酒香,色泽深红,澄清透明,口味柔和清爽,风味独特。产品含有14种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830 mg·L-1,陈酿4个月后检测到主要香气成分17种,其中酯类4种,占被鉴定成分的29.78%,醇类9种,占被鉴定成分的47.51%,其他风味物质如酮类、呋喃等4种。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通过定期测定酒精发酵和苹乳发酵结束后的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总酸、挥发酸、游离硫、丹宁、p H、色度、色调等理化指标,研究橡木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优质干红葡萄酒一般都要经过橡木桶储藏陈酿,而橡木桶究竟如何提高葡萄酒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除了感官品尝外,理化指标可以作为了解其作用的辅助参考。本文通过8个月的橡木桶陈酿,每隔一个月用移液管提取橡木桶中同一位置的干红葡萄酒,测定7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p H值、总酸保持不变,色度、挥发酸和丹宁含量增加,而游离硫含量和色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病是宠物犬误食了难以消化的异物,如石块、大骨块、金属物件、丝袜、塑料及毛球等物体,不能被胃液所消化,又不能通过呕吐或经肠道排出体外,成为胃内异物,造成胃功能紊乱,继发慢性胃炎等疾病。临床上以长期食量减少、呕吐、消瘦为特征。多见于幼犬和小型品种的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