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80头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多态性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infⅠ-RFLP和MspⅠ-RFLP位点上没有表现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HH和AA型;只存在HaeⅢ-RFLP和HinfⅠ*-RFLP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别为DD、Dd、dd和Bb、bb型,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95,等位基因d的频率为0.75。在HinfⅠ*-RFLP位点上,PIC为低度多态(PIC〈0.25);HaeⅢ-RFLP位点上PIC为中度多态(0.25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H-FABP基因5′上游区1125~1817区段HinfⅠ酶切位点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检测位点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等位基因H及基因型Hh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022和0.4194;H-FABP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FABP基因检测位点基因型间在生长和繁殖性状上不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H-FABP基因5′上游区1125~1817区段Hinf Ⅰ酶切位点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检测位点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FABP基因等位基因H及基因型Hh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022和0.4194;H-FABP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FABP基因检测位点基因型间在生长和繁殖性状上不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106头莱芜猪核心群及部分后备猪,用PCR-RFLP的方法分别检测了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4(Acly-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4,ACSL4)基因的SNP G2645A位点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的HinfⅠ及MspⅠ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ACSL4的SNP G2645A位点共检测到AG和GG 2种基因型,没有检测到AA基因型;G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莱芜猪该位点呈高度多态。在H-FABP的HinfⅠ位点共检测到HH、Hh和hh 3种基因型,莱芜猪在该位点呈中度多态。莱芜猪在上述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经测序验证,莱芜猪H-FABP基因HinfⅠ位点的多态性是1 324位点T的插入、缺失所造成的。莱芜猪在H-FABP的MspⅠ位点没有多态性。在莱芜猪本品种选育中,可以顺序选择ACSL4G2645A位点GG基因型纯合个体和H-FABP HinfⅠ位点HH基因型纯合个体,提高莱芜猪IMF性状的均一性,将进一步促进莱芜猪种质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析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和育肥性状的相关性。试验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材料,利用DNA测序和PCR-RFLP方法检测Pit-1基因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inf Ⅰ酶切位点与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B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饲料转化率较低,平均日增重较高;在8、15月龄体高性状,12、15月龄体长性状,8、12、15月龄胸围性状和8月龄腹围性状中,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差异显著,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Pit-1基因Hinf Ⅰ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腰部肉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大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能显著相关,对B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H-FABP基因型对中畜黑猪I系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PCR 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infⅠ和HaeⅢ)检测了培育品种77头中畜黑猪I系的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同时对H FABP的不同PCR RFLP基因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了初步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利用H FABP进行肉质性状辅助选择,是否对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在H FABP基因5′上游和内含子2 区段,均发现HinfⅠRFLP 和HaeⅢRFLP、HinfⅠ* RFLP;结果显示,在HinfⅠRFLP位点上,HH和hh 2种基因型间个体170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除此之外,未发现其它酶切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生长性能之间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猪肉质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分子辅助选育奠定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辽宁种猪H-FABP和A-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果:4个猪种H-FABP基因HinfI和HaeⅢ点酶切位点上都显示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分别为HH和dd型,荷包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H和d基因的频率较高;4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IBsmI位点进行PCR-RFLP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在地方猪种东北荷包猪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在国外引进猪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猪中,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结论:荷包猪具有高肌内脂肪含量,我国地方猪种肉质优于引入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HaeⅢ和EstY Ⅰ内切酶,以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了新疆地区引进的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BoLA-DRB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到9种基因型5种等位基因.其中基因型HaeⅢAB和Bsty ⅠAA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HaeⅡA和Bsty Ⅰ A为优势基因;在高于健康牛的分布频率中,基因型HaeⅢAB和Bsty ⅠAB,基因HaeⅢB和BstY Ⅰ A基因频率在感染牛中分布频率最高:在高于感染牛的分布频率中.基因型HaeⅢAA和BstY Ⅰ AA,基因HaeⅢA和BstY Ⅰ A在健康牛中分布频率最高.经X2适合性检验,HaeⅢ酶切位点的碱基突变偏离平衡状态(P<0.01),而BstY Ⅰ酶切位点碱基突变达到平衡状态(P>0.05);HaeⅢ酶切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感染牛和健康牛中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BstYⅠ酶切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感染牛和健康牛中的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控制。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肉质主效基因多态性,本试验采用RFLP技术检测了400头军牧1号白猪氟烷基因(RYR1)、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酸肉基因(RN)3个重要肉质基因的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RYR1基因的N基因频率为0.908 3,n基因频率为0.091 7;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5′区的HinfⅠ位点的H基因频率为0.688 8,h基因频率为0.311 2;H-FABP基因内含子-2HaeⅢ位点D基因频率为0.478 8,d基因频率为0.521 2;H-FABP基因内含子-2MSPⅠ位点不存在多态性;RN基因也不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HDAC1基因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HDAC1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G和GG基因型)的存在。HDAC1基因HinfⅠ位点与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具有显著降低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效应,而G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要高于A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能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RFLP标记技术及序列分析,对245只西藏绒山羊的GH基因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发现:GH基因在西藏绒山羊群体中存在HaeⅢ内切酶位点多态性,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2、0.610和0.378,PIC=0.339,属于中度多态,经x2适应性检验,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与生产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和性别的互作,对研究群体的十字部高、毛长和产绒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由此可见,GH基因的HaeⅢ内切酶位点可能是影响西藏绒山羊生产性状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西藏绒山羊生产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13.
试验运用PCR-RFLP技术对济宁青山羊GH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济宁青山羊群体中GH基因存在Hae Ⅲ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经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山羊群体在GH基因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AA基因型对3、12月龄体高及出生重、断奶重、胴体重、后躯肉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基本上呈AA>AB>BB型趋势,说明等位基因A是济宁青山羊生长发育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14.
谷朝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44-147
本研究检测了鲁西黄牛GH基因3′末端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由于2639 bp处碱基C→G的突变造成HaeⅢ内切酶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该位点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对GH基因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GH位点上AB基因型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显著高于AA、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略高于AA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等位基因B可初步确定为影响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主要组织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在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RsaⅠ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了112头中国荷斯坦牛BoLA-DRB3.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牛群中BoLA-DRB3.2基因在两个酶切位点均存在多态性,HaeⅢ酶切位点存在4种等位基因,有4种基因型;RsaⅠ酶切位点存在3种等位基因,有4种基因型.经x2适合性检验,所检测牛群中BoLA-DRB3.2基因在两个酶切位点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猪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松辽黑猪、军牧1号白猪、PIC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松野杂交猪共计127头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在5′-上游区的HinfⅠ多态位点上,所有试验猪种中均发现了多态性,在第二内含子的HaeⅢ多态位点上,所有被测猪种也都存在变异,在第二内含子的MspI多态位点上,松辽黑猪、长白猪和松野杂交猪仅表现为AA型,其他猪种均表现出多态性;(2)7个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松辽黑猪遗传变异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HH基因型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而Hh基因型又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0〉2.598〉2.335,dd和Dd基因型分别极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1),最小二乘均值为:2.763〉2.732〉2.347,结果提示:可通过提高“HH-dd”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松辽黑猪的肉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80头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并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5'-上游区域HinfⅠ-RFLP和第2内含子MspⅠ-RFLP均不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HH和AA。第2内含子HinfⅠ*-RFLP(基因型BB、Bb、bb)和HaeⅢ-RFLP(基因型DD、Dd、dd)均有多态性,肌内脂肪含量bb高于Bb型,但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dd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d和DD基因型(P<0.05)。通过各种组合基因型发现,AAddbbHH基因型具有最高的IMF含量,因此可通过提高"AAddbb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巴什拜羊生长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以300只巴什拜周岁母羊为研究对象,选取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体重、体长、体高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FABP-P_2基因座外显子3无多态性;H-FABP-P_1基因座外显子2存在AA和AG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H-FABP基因外显子2的938bp处发生了A→G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经关联分析发现,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因此,巴什拜羊H-FABP基因外显子2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宁乡猪FABPsSLC13A5和NR1H4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联性。本试验采用PCR-RFLP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172头宁乡阉公猪FABPsSLC13A5和NR1H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探究多态性与宁乡猪IMF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宁乡猪H-FABP-Hinf 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Hh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最高,与HH、hh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H-FABP-Hae Ⅲ酶切只检测到DD和Dd两种基因型,Dd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H-FABP基因的Hinf Ⅰ和Hae Ⅲ多态性位点共形成3种单倍型和5种单倍型组合,其中单倍型组合HD/hd个体具有最佳的IMF含量。H-FABPMsp I酶切结果及A-FABP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宁乡猪不存在多态现象;SLC13A5基因多态性位点g.50705299T/C和NR1H4基因多态性位点g.83607915G/A处不同基因型间IMF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H-FABP基因Hinf Ⅰ和Hae 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宁乡猪IMF含量显著关联,其形成的单倍型组合HD/hd的IMF含量最高。以上结果可为宁乡猪IMF含量性状的早期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RFLP技术对高邮鸭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内含子1进行了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内含子1存在两个Dra Ⅰ酶切位点,其中1个位点具有DraⅠ多态性。该位点由于在1326位点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30周龄蛋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AB基因型个体的双黄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间产蛋数、最长连产天数和开产体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