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0—2012年四川省3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EEMD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强降水分布以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四川省总体年平均降水量为1 039.6 mm,且年降水量总体呈递减趋势,每10年减少22.9 mm左右;中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多,东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其次,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四川省降水量季节变化春季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呈现下降趋势。四川省大雨日数呈下降趋势,大约每10年大雨日数随时间会减少4.0 d。暴雨日数也呈下降趋势,大约每10年暴雨日数随时间会减少1.5 d。中部地区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均较多,东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相对较少。1992年为四川省年降水量开始突变年;降水序列在年际演变过程中,存在2~3年小尺度、5~10年中尺度、20年左右大尺度这3类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根据趋势项得出四川省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 ~2012年三江平原佳木斯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冰雪季节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佳木斯近62年平均降水量为532.1 mm,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9.41 mm/10a,主要由于夏季降水减少造成的,冰雪季节、春季和冬季反而呈升高趋势,1、2、3、4、11、12月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20世纪50、60和80年代降水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代偏少;冬季和春季50年代和21世纪前12年降水充沛、明显偏多,其余年代均偏少,其中2010年春季春涝增多91.6%,1970年春旱减少87.1%;秋季50、70和90年代偏多,其余年代偏少.各时段不同等级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0.1 mm和≥1.0mm呈减少趋势,大强降水有增多趋势,各年代各等级降水日数距平50年代均为正距平,70年代均为负距平;其余年代变化不大.50 ~ 70年代降雪日数少,但积雪时间长,降雪的初终日数也偏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0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同德地区年平均晴天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阴天日数随年份增减不明显,秋季阴天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春季阴天日数增多趋势显著,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昙天日数随年份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昙天日数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昙天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阴天和昙天日数均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3~2012年邢台市17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40年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0年邢台市发生暴雨的月份为4 ~ 10月份,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夜间段暴雨日数多于白天段暴雨日数;邢台市大部分测站暴雨日数随年代变化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白天段暴雨日数和夜间段暴雨日数随年代推移没有变化;邢台市不同时段暴雨日数东南部多,北部、中部地区少;邢台市暴雨量的分布与暴雨日数的分布相当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邢台市东南部的临西、威县暴雨日数最多,年平均暴雨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0~2010年宁夏9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非均一性,主要以弱的减少趋势为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暴雨的主要爆发时间段较之前提前2侯;严重干燥(湿润)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和持续日数均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递减),全区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90年代末之后降水趋向于极端性、不均衡性;全区高温(低温)日数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北部地区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大,1998(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后显著增加(减少);全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呈一致的显著增加(减少)趋势,气温变暖在低温上的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8.
孔祥良  周金英  张金同  张光峰 《农技服务》2011,28(10):1488-1489
利用临清市1961~2010年的扬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清市扬沙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清市每年扬沙日数较多,年平均扬沙日数为13.8 d。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市扬沙呈减少趋势,尤以80年代后减少明显,21世纪初的10年间扬沙减少趋势更明显,年平均扬沙日数只有3.2 d;扬沙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四季均可发生扬沙现象,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的59%,秋季最少,只占全年的6%;扬沙的月变化明显,其中4月份扬沙活动最频繁,约占全年的1/4,8月份扬沙活动最弱,只占全年的1%。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及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1965—2015年普兰店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普兰店市的暴雨、大雾、大风、高温干旱、冰雹等5类主要城市灾害性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兰店市暴雨发生日数呈平缓增多趋势,大暴雨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且降水集中强度较大。大雾发生呈缓慢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增加明显。高温发生日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即每10年减少7.2 d。冰雹发生的日数呈波动起伏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宾气象观测站1959—2013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新宾站近55年气候变化特征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站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6℃/1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1990年后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新宾站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降水量的波动性显著。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20 d/10年。  相似文献   

11.
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联合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分析、聚类分析对200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西南组的产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区组、品种、试点、品种与试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品种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参试的10个品种的稳定性均较差;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分为四类:第一类:②YA970;第二类:⑧SAU97-3,⑥渝9501,③DH3303,⑤濮9794,①2738,④辽206;第三类:⑨贵吉1号,⑦浚97-1;第四类:⑩农大108。第一、二类与第三、四类间差异极显著,第一类与第二类在α=0 10水平上差异显著,第三类与第四类在α=0 2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樱桃属4个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个樱桃主栽品种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抗寒特性。[方法]以早大果、红灯、拉宾斯、喀什壶汗4个樱桃主栽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休眠枝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4个樱桃品种相对电导率大小顺序为喀什壶汗〉红灯〉早大果〉拉宾斯,丙二醛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喀什壶汗〉早大果〉红灯〉拉宾斯,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②4个樱桃品种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相反,大小顺序均为拉宾斯〉红灯〉早大果〉喀什壶汗,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4个樱桃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拉宾斯〉红灯〉早大果〉喀什壶汗。  相似文献   

13.
浙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年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浙南地区大田一年发生5~6代,第6代为不完全代,越冬蛹在设施栽培蔬菜地越冬。4月下旬~5月初陆续羽化,6月上旬~7月上旬为大田第1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为大田第2代,8月上旬~8月底为大田第3代,9月初~9月下旬为大田第4代,10月初~10月下旬为大田第5代,11月上旬~翌年4月下旬为大田第6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有明显发蛾高峰。研究还明确了甜菜夜蛾不同世代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并利用历期法对甜菜夜蛾发生期进行预测,利用黑光灯发蛾量对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耐冷性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沙培法,研究了耐冷性不同的东乡野生稻和水稻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CAT活性、POD活性及MDA含量等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耐冷性水稻品种在3叶1心期经过3d的不同低温胁迫后,其根系生理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强耐冷东乡野生稻和东野1号的根系活力、CAT活性和POD活性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冷敏感的2个籼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则一直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却先升后降;4个水稻品种的MDA含量都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而加幅上升,但2个冷敏感品种的增幅更大。另外,常温或轻微低温胁迫下,冷敏感品种的CAT活性和POD活性不一定比强耐冷品种低。因此,认为低温胁迫下根系活力和根系MDA含量的相对大小可作为耐冷性生理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对区域降水的响应规律,本研究通过对南疆地区喀什、阿克苏、和田3个市2000—2014年的GPP进行分析,得出GPP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与2000—2011年同期的降水进行耦合分析,以探寻植被GPP与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从而为南疆地区植被生态保持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GPP呈现出与季节相关的波动性,年均GPP的极值点基本出现在每年的7月;2)在空间分布上,和田地区的GPP在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阿克苏地区的GPP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并且在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喀什地区的GPP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西北部GPP分布比较集中并有较高的值;3)变化趋势上,和田地区呈现上升趋势、阿克苏地区整体比较稳定、喀什地区呈现上升的趋势;4)研究区域内GPP与降水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当降水滞后1个月时,和田及喀什GPP与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但是阿克苏地区没有表现出时滞性,说明响应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诱测、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泰安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第一代发生在麦田,第二至四代发生在花生田,主要为害叶片.二、三代棉铃虫发生轻重与虫源基数和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微电脑程序对其发生因子的筛选,组建了二、三代棉铃虫发生预测式.中产花生田棉铃虫为聚集分布,可采用"Z"字型9点取样法调查.二、三代防治指标分别为百墩花生三龄前幼虫40~50头和30~40头.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福州市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Landsat影像解译数据以及地形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探讨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各驱动力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福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除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外,其他4类用地均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和农地。(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林地转变主要受海拔高度因素影响,农地和水体转变主要受用地距离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3)通过验证Logistic-CA-Markov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结果显示,2025年福州市建设用地和水体增加,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其中1995—2025年建设用地增长速度最快,而未利用土地减少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0.
万静  周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95-17697
选取骆岗机场附近2010~2011年地面逐时观测气象资料,建立年际、季度、月份和短期温升通道与温降通道模糊隶属函数;根据典型大雾发生前3h气象数据,分析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结合气温通道信息与未来湿度与能见度变化趋势预报未来3h大雾是否发生.最后利用2006 ~ 2009年地面资料检验结果显示未来3h大雾预报准确率为92.77%,TS评分为0.828.因此,基于模糊隶属函数大雾短时预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