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简称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产生肿瘤病灶。病鸡表现为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在临床上有4种表现型,即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MD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后备蛋鸡暴发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病例报告彭燕广西区畜禽品种改良站530001马立克氏病(MD)是由B群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皮肤型、眼型。急性型主要侵害幼雏,以3~4周龄或8~9...  相似文献   

3.
正1类症鉴别白冠病易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混淆,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周期与白冠病相似,病鸡也会出现消瘦,且肝、肾等内脏器官会出现肿大。蛋鸡白冠病也易与产蛋鸡维生素缺乏症混淆,维生素缺乏鸡也有鸡冠苍白及产蛋量下降的现象,发病时鸡会排绿色粪便,但其死亡率较低,如果对病鸡进行解剖,可发现其卵泡收缩、变形。2综合防治2.1提高鸡体抵抗力保证鸡舍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营  相似文献   

4.
刘丽颖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6):44+46-44,46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发鸡的细菌性传染病,因其侵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眼型、关节型和内脏型。由于饲养环境的普遍改善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几年急性型鸡葡萄球病已很少发生,但慢性关节炎型鸡葡萄球菌病却时有发生。2012年3月初,辽宁营口某商品肉鸡场,发生了一种以关节肿大,跛行和拉黄绿色稀粪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关节炎型葡萄球菌病。经过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常发的环境传染病,分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及趾瘤病型三种病型。急性败血型发病快,死亡率高,常常给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节炎型和趾瘤病型可导致鸡运动不灵,摄食困难,造成鸡群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中的一个代表种,目前已知10个血清型。根据其血型的不断变化,在致病性上也有差异。临床上可分为呼吸道型和内脏型,内脏型又分为嗜腺胃型、肾型、肠型、肌肉型和生殖型。嗜内脏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共剖检57例马立克氏病病鸡,其中4例为死亡后剖检,18例为濒死时剖检,26例症状明显鸡及9例症状轻微鸡为迫杀后剖检。一、病理变化在剖检的57例马立克氏病病鸡中,神经型11例,内脏型17例,眼型8例,皮肤型5例,混合型16例。其病理变化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1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于春、夏季发病,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高。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流行快速,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突然减食或停食,鸡冠和肉垂呈紫黑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某蛋鸡养殖场发生内脏型痛风的病鸡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鸡内脏器官表面沉着了大量白色石灰状尿酸盐,肾脏、肝脏和脾脏切面上可见密布的白色结节;内脏器官的组织切片内可见痛风结节,但以肾脏病理变化较重;此外,在不同组织的大血管壁周围可见大量尿酸盐沉积,暗示尿酸盐沉积可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病鸡的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以及黏膜、浆膜出血。对养禽业危害严重。该病临床证型有最急性型,病鸡常常尚未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病程1~5天,多以死亡告终;亚急性和慢性型,及时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病是近年来鸡的一种常发的环境传染病,分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及趾瘤病型三肿病型.急性败血型发病快、死亡率高、常给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节炎型和趾瘤病型可导致鸡运动不灵、摄食困难,造成鸡群品质下降,以至死亡.1992年9月中旬,贵阳市郊某鸡场狄高种鸡群中发生一起以败血症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及动物试验,确诊为鸡葡萄球菌病.  相似文献   

13.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带毒鸡是传染来源,病毒可以通过呼吸经空气传播,病鸡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也可传播疾病,依据典型症状,临床中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类型,发病鸡消瘦体质下降,多伴随细菌病继发,临床一般都以双腿劈叉为典型病例判定发病,笔者以亲历一份仅表现为内脏型继发大肠杆菌病例在此向同行业人员报告。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严重威胁、危害养鸡业的病毒性传感病,它分为内脏型、神经型、皮肤型和眼型四个型。患病鸡内脏形成肿瘤。淘汰、死亡率为5—85%不等。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脱落的皮屑、羽毛根部,病毒既能通过直接接触,又能通过媒介而间接传播,因此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等特点。病鸡感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一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病,分内脏型、神经型、皮肤型和眼型等四个类型。我场主要流行内脏型马立克氏病,其主要特征为心、脾、肝、肾等各种内脏器官均发生病变和形成肿瘤病灶,并以进行性消瘦而形成恶液质以致虚脱死亡。群众称之为“生癌鸡”或“纸朴鸡”。近年来,我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对控制马立克氏病,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鹅、火鸡和鸡较常发生。病鸡的主要特征是关节炎、跛行和下痢。本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故皮肤损伤易引起本病。雏鸡、中鸡、母鸡、公鸡皆可发病。据某一鸡群的统计,12000只鸡中,每天出现病鸡1—7只,三个月内,病鸡280只,死亡85只,发病率2.35%,致死率30.4%。病状根据临诊观察,感染葡萄球菌的病鸡有三种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及局灶型。急性病例出现全身症状,表现精神萎顿、缩颈、毛松乱,少食或停食,嗉囊积滞,冠紫黑色,全身及关节发热,部分病鸡体温达42.5℃以上。跛行,常蹲伏,不愿站立和走动,有的翅膀下  相似文献   

18.
施晞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5):31-31
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小肠或盲肠内引起的肠道组织损伤、出血导致患鸡急性死亡的寄生性原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又名白冠病,是由库蠓(小黑蚊)和蚋为媒介的原虫寄生在血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中,造成贫血、内脏肿胀和出血。它们都能引起鸡的死亡。曾多次遇到球虫与住白细胞虫混合感染,现将其中一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某阉割员家养产蛋母鸡突然死亡,他在剖鸡后手术未消毒,次日去邻近二个自然村阉猪,共阉割小母猪16头,小公猪3头,结果16头小母猪中有14头陆续发病死亡,发病最早的潜伏期仅7个小时,发病后均急性死亡,病程不超过1天,各养猪户剖杀死猪后,凡是吃到病死猪内脏血水的鸡、鸭也均发病死亡。以上病死猪和鸡、鸭剖解变化均呈典型的巴氏杆菌病病变,并分离到两报染色的巴氏杆菌。证实禽出现巴氏杆菌可感染猪,并引起急性死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4月龄的育成鸡和成鸡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季多发。1临床症状1.1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峰鸡最常见,病鸡突然倒地,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鸡无前驱症状,有时夜间死亡,早晨发现,这样死亡的一般为体格肥胖的鸡和高产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