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开展优质菜豆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以30个不同菜豆品种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对菜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淀粉、VC和可溶性固形物进行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30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17.47%~23.36%,平均值为20.27%;粗脂肪含量1.24%~2.00%,平均值为1.51%;淀粉含量4.79%~12.30%,平均值为8.89%;粗纤维含量12.64%~32.10%,平均值为2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30%~7.30%,平均值为6.30%;VC含量1.80~10.50 mg/hg,平均值为7.25 mg/h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可知,综合品质较优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C1、C5、C2、C8,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种质创新或新品种培育。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纤维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VC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与粗纤维、粗蛋白、V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6和0.59。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枇杷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枇杷栽培中的科学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年生"长崎早生"枇杷,从2013年8月底现蕾期开始,对每株枇杷分别灌水0,10,20,30,40kg,每月灌水1次,11月底测定树干50cm周围地下15~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时从树冠外围采集叶片,进行叶片含水量、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GSH-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枇杷树周围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活性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CAT、GSH-P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不灌水和灌水量为10kg/株时,由于处于干旱胁迫状态,枇杷叶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6.67±0.29和16.08±0.44μmol/g,35.60±0.86和32.37±0.82μg/g,275.18±3.50和269.44±3.86mg/g;灌水量为20kg/株即土壤含水量为18.49%时,枇杷受到轻微的干旱胁迫,其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2.26±0.55μmol/g,265.04±4.97mg/g,27.09±0.61μg/g,CAT、GSH-Px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灌水量为30kg/株即土壤含水量为20.89%左右时,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较低,分别为10.30±0.55μmol/g,249.92±4.27mg/g,22.27±0.57μg/g;当灌水量达40kg/株时,枇杷的整体表现较灌水量30kg/株处理差。【结论】枇杷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灌水量30kg/株即土壤水分20.89%左右为其生长的最佳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糖组分及含量等指标,为选育优质黄皮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黄皮果实可溶性总糖和TA含量,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可溶性糖的组成及含量,结合果形指数、TSS含量等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筛选优质黄皮品系。【结果】64个黄皮品种(系)的单果质量介于3.82~13.17 g,果形指数0.94~1.57、平均值为1.1,TSS含量10.96%~24.55%、平均18.08%,可溶性总糖含量8.04%~16.96%、平均11.88%,TA含量0.11%~1.95%、平均1.01%,蔗糖含量18.65~74.85 mg/g、平均44.28 mg/g,葡萄糖含量.7~32.1 mg/g、平均20.00 mg/g,果糖含量11.15~46.85 mg/g、平均22.56 mg/g。鹰嘴黄皮(008)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达16.96%,塔下甜皮(086)果糖占比高达35.41%、糖酸比达102.14。【结论】黄皮为蔗糖积累型,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 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评价陕西佛坪野生"刷把菌"子实体营养成分,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佛坪野生"刷把菌"子实体为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粗蛋白、粗多糖、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矿质元素含量;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SRCAA)标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定,并与标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陕西佛坪野生"刷把菌"子实体水分、灰分、粗蛋白、粗多糖、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92.75%,14.32%,38.96%,24.90%,4.61%和9.21%(均为质量分数)。从子实体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44.90g/hg,必需氨基酸为15.90g/hg,占氨基酸总量的35.41%,必需氨基酸构成接近FAO/WHO模式;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5.60g/hg。其AAS、CS、EAAI和SRCAA分别为0.98,0.67,0.95和74.59,其营养价值与人体所需营养水平较接近,是优质的蛋白源。子实体中的矿质元素Zn和Se含量分别为18.63,2.53mg/hg,高于其他野生菌,未检测出Cd、Pb、As重金属元素。【结论】陕西佛坪野生"刷把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护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与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包括芳香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各类元素及维生素B族含量,为野生宽叶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分别测试宽叶韭茎和叶中的芳香物质、维生素B族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法测定其茎和叶混合样中的各类元素含量。【结果】在西藏野生宽叶韭中,检出芳香物质28种,其中叶中有17种,茎中有21种,茎、叶共有10种;二甲基二硫化物相对含量在茎叶中均最高,是影响茎、叶风味的主要芳香物质。茎中氨基酸总量为440.835mg/hg,叶中为322.315mg/hg;20种氨基酸含量在茎和叶中有一定差异,谷氨酰胺含量在茎和叶中均最高,分别达152.040和42.380mg/hg;其次为谷氨酸,在茎和叶中分别达50.110和27.660mg/hg;胱氨酸含量最低,在茎和叶中分别仅为1.205和2.210mg/hg;其他氨基酸含量在茎中为4.510~24.490mg/hg,在叶中为6.055~27.880mg/hg。维生素B族含量在茎和叶中V_(B_6)10μg/hg;V_(B_1)、V_(B_2)含量均是叶中高于茎中,且V_(B_2)高于V_(B_1);V_(B_1)含量在茎中仅14.570μg/hg,在叶中为16.150μg/hg;V_(B_2)含量在茎中仅47.780μg/hg,而叶中可达86.250μg/hg。生长环境对宽叶韭各类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生境下Cd、Hg、As、Cr、Ni等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他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宽叶韭富含各类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总体一般,但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含量丰富,维生素B_2和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可能的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瑞玉’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甜樱桃的果实品质,为新疆甜樱桃品种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果实成熟期,对甜樱桃品种早大果和艳阳的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营养元素、酚类物质等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早大果和艳阳的品种固有特性明显,富含K、Mg、Ca、Na、Fe、P等10种营养元素。早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33%,总糖含量21.09%,VC含量30.49 mg/100 g,总酚含量2.68 mg/g,总花色苷含量1.28 mg/g;艳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9 %,总糖含量17.54%,VC含量35.10 mg/100 g,总酚含量0.74 mg/g,总花色苷含量0.03 mg/g。【结论】甜樱桃品种早大果和艳阳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果实品质优良,该地区适宜甜樱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陇东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采集测定了庆阳地区12个长富2号果园的土壤样品及果实,并对土壤营养状况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陇东黄土高原果园土壤营养状况以及果实品质对土壤养分的响应。【结果】庆阳地区果园土壤全氮平均值为4.03 g/kg,含量充足。土壤有机质、全钾平均值分别为14.40 g/kg、4.45 g/kg,含量较低,应及时补充有机肥、钾肥。土壤pH平均值为7.93,属弱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为1.13~1.81 g/kg,平均值为1.52 g/kg。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葡萄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土壤全钾含量与单宁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果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呈正相关。土壤全铜含量与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庆阳地区土壤氮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属低水平。土壤有机质主要影响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土壤全钾含量主要调控果实的中单宁、果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果实品质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在果...  相似文献   

11.
周秋霞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163-165,168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年《西安邮电学院擘报》所载的学术论文、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出该刊一些特点。该刊通信、计算机科学载文较高,这体现了本校科研方向和专业特色。而所载文章作者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本省。篇均引文量偏低。  相似文献   

12.
凡纳滨对虾新品系体形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材料,对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第1腹节高(x4)、第1腹节宽(x5)、第3腹节高(x6)和第3腹节宽(x7)等8个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了不同体形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全长、体长、第3腹节宽和第1腹节宽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0.069x1+0.202x2+0.336x5+0.577x7-28.026(R2=0.95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全长、第3腹节宽和第1腹节宽。2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作用中,体长和全长对体质量的共同作用最大,其次为体长和第3腹节宽。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G9分册《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8年所载论文的载文、作者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该刊载文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数据库对《情报杂志》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情报杂志>核心期刊的载文量、作者发文、基金发文、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该刊的学术影响力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指标体系中对测定指标的评价、排序及简约,实现对多指标体系的降维.[方法]举例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中.[结果]测定指标对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保留了对主成分影响显著的指标,剔除了对主成分作用较小或存在共线性的指标;通径分析揭示了测定指标对主成分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体现了指标间的相互作用.通径分析中测定指标对主成分决定系数的分解结合主成分特征值的百分贡献率可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提取反映总体主要信息,真正实现测定指标的简约.[结论]主成分分析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对多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实现测定指标的真正降维.  相似文献   

16.
晚粳稻米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对湖北省主栽晚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并求出了各稻米品质性状对米质综合评分的影响力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垩白、整精米率、胶稠度是决定米质好坏的3大主要因子,而且它们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具有较大的优中选优的潜力。对米质评分影响最大的主成分首先是加工及外观品质因子,其次是粒形因子,最后是蒸煮及营养因子,各稻米品质性状间具有多重的、复杂的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晚粳米的胶稠度较硬,糙米率、精米率高的晚粳米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垩白大的米粒较长,米饭较软。  相似文献   

17.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 1.54X2 0.18X3 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鲈不同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安化国家基本气象站1980~2010年大气能见度观测资料,选取不受气象因素影响的数据,利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Ridit分析法和小波分析,研究了安化山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化大气能见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较差"大气能见度出现频率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大气能见度水平反常优于80年代,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人类活动和降水偏多造成的。相对国内其他大城市而言,安化山区年和季大气能见度年际波动特征十分显著,这与山区复杂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是分不开的。复Morlet小波分析表明,1980~2005年的年Ridit值周期变化比较明显,周期为7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大果甜杨桃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及挖掘其优异种质资源,提高优胜大果甜杨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种大果甜杨桃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6个复叶性状、3个顶生小叶性状和3个侧生小叶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叶片表型及多样性特征。【结果】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97%~28.94%,平均变异系数为16.86%,多样性较为丰富;大果甜杨桃叶片12个表型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为其叶片性状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23%,可作为大果甜杨桃叶片性状选择的综合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方欧氏距离为5时,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2类群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等9个表型性状指标中均最优,可作为叶片性状育种优先考虑的种质资源。【结论】综合各供试杨桃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结果,大果甜杨桃2号在复叶长、复叶宽、复叶主轴长、复叶鲜质量、小叶数量、顶生小叶长、侧生小叶长、侧生小叶宽和侧生小叶鲜质量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