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油茶育苗生产中基质水分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使基质含水量分别为基质饱和含水量(W)的100%~91%,90%~81%,80%~71%,70%~61%,60%~51%和50%~41%。培养3个多月后,分别测定叶片的气孔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油茶容器苗的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大小和气孔开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大小和开度均较小。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都相应减小,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能利用效率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总体呈上升趋势。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最大。【结论】当基质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90%~81%时,油茶容器苗木生长最佳。油茶容器苗能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调整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以维持正常生存和生长,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叶位烟草叶片厚度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显微技术,对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试验材料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均随叶片成熟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其减小幅度上部叶最小;上表皮厚度则随着成熟度增加增大,下表皮厚度、组织比与组织结构紧密度无明显规律。同一成熟度的下、中、上3个叶位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上部叶片较厚主要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决定。上部烟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下部叶和中部叶厚且上部烟叶片厚度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变薄的速度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慢,是导致上部叶较厚的解剖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P333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的栽培调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P333处理后库尔勒香梨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测量其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分析不同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PP333处理后,叶片厚度、栅海比和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增加。PP333处理对叶片表皮的影响不明显。2 500mg/L PP333处理使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最多。1 500 mg/L PP333处理后,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最高。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海绵组织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降低,2 000mg/L PP333处理的SR最低。[结论 ]不同浓度生长抑制剂处理均增大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栅海比,减小了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喷施1 500 mg/L PP333可应用于库尔勒香梨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P333和外源ABA对轮台白杏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轮台白杏栽培管理中的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台白杏为试材,在新梢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P333和ABA,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量叶片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以及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比较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PP333处理后,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增加,其中1 000 mg/L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同时栅海比和CTR值最大,而海绵组织厚度和SR值最小。ABA处理后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有所增加,相比CK,60 mg/L处理增加最多。另外,60 mg/L处理的叶片栅海比和CTR值最大,海绵组织厚度和SR值最小。[结论]ABA和PP333处理后,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有所增加,同时也增大了栅海比和CTR值,而海绵组织厚度和SR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覆草对苹果叶片显微结构及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渤海湾北部冷凉苹果产区,果园覆草管理措施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果园有机覆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寒富’苹果/GM256/山定子为试材,当地自然生长的马唐草(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为覆盖材料,设覆草处理(1 kg草/盆,C1N0),施用氮肥处理(3.4g尿素/盆,C0N1),覆草+氮肥处理(1 kg草+3.4 g尿素/盆,C1N1)和对照(CK)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模拟果园覆草的土壤管理措施,研究覆盖草残体及配施氮肥各处理对苹果叶片的显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机构整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盆栽条件下覆草配施氮肥各处理对苹果叶片显微结构产生影响,其中单独覆草处理及施氮肥处理均可以增加栅栏组织的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但两处理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覆草+氮肥处理的苹果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8.45%、12.91%和19.34%,明显提高了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覆草处理可改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组分比例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其中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提高22.67%、12.71%、23.42%和22.83%;施氮肥处理与覆草+氮肥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高于覆草处理及对照水平,后者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2、1.04和1.37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分别较对照增加41.71%和21.99%。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曲线和820 nm光吸收曲线出现较为明显变化,经JIP-test荧光数据分析表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和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表现为C1N1C0N1C1N0CK,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光系统Ⅰ(PS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ΔI/Io)也均高于对照水平。各处理均提高了苹果植株的生长发育水平,单独覆草处理的叶片长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施氮肥处理的叶片长度较对照增加10.63%,覆草处理及施氮肥处理均可明显增加叶片的宽度和叶片面积,苹果植株的干周也分别较对照增加8.82%和12.35%,覆草+氮肥处理的苹果植株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和干周则分别是对照的1.14、1.19、1.44和1.21倍。【结论】盆栽试验条件下,模拟果园覆草和施用氮肥复合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效能,有效促进苹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氮形态叶面肥处理对油茶春梢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油茶林种植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岑软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含氮素形态配比的叶面肥处理,即N1~N4处理,分别添加尿素(酰胺态氮)、硫酸铵和硝酸钾按1:1(硝铵态氮)、硫酸铵(铵态氮)、硝酸钾(硝态氮),含纯氮量一致均配比中微量元素和生长物质,以只添加中微量元素与生长物质的处理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的油茶叶片光合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并用直角双曲线模型等4种模型对不同处理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评价不同氮形态叶面肥的肥效。【结果】在1000μmol/(m2·s)光强下,不同氮形态叶面肥处理均可提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其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混施处理(N2)的Pn、Gs和Tr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Ci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实测光响应曲线中,随光照强度增加,不同氮形态叶面肥处理均能使Gs、Tr和Pn值上升、Ci值下降,铵态氮与硝态氮混施处理的Gs、Tr和Pn上升更快,而Ci则表现为下降更快;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比较,得出最佳模型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出不同氮形态叶面肥处理均提高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值,其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混施处理的α和Pn-max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0.072和8.5473μmol/(m2·s);同时降低光补偿点(LCP)值,其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混施处理的LCP值最小;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其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混施处理的含量最高。【结论】不同氮形态叶面肥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油茶春梢叶片光合作用,效果最佳的是以铵态氮与硝态氮混合配施的叶面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比较2个新培育的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强弱,为其适生范围的确定和生产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2个杨树新无性系02-9-22和02-12-29(选用父本84K杨、母本I-101杨和毛白杨-30作为对照)的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对照种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各杨树无性系(种)的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分别变化于162.73~245.52 μm,10.30~17.32 μm,71.58~116.34 μm,41.10~96.05 μm,7.72~12.73 μm和25.25%~48.24%,以上各指标均表现为02-12-29杨显著大于02-9-22杨;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分别介于0.77~2.58和37.14%~65.26%,此2项指标表现为02-9-22杨大于02-12-29杨,且差异显著。采用抗旱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所得各杨树无性系(种)的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2-12-29杨>84K杨>I-101杨>02-9-22杨>毛白杨-30。【结论】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新无性系02-12-29杨叶片结构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2-9-22杨。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抗旱性优良的草莓种质,以5种野生草莓(东方草莓,黄毛草莓,森林草莓,木犀草莓和五叶草莓)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其叶片解剖结构(角质膜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层数、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层数等)指标,计算出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等,以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5种草莓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上、下表皮以五叶草莓最厚,分别为27.28μm和18.80μm,而森林草莓最薄(19.59μm和7.29μm);角质膜以黄毛草莓最厚而木犀草莓最薄,分别为7.15μm和3.78μm;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以黄毛草莓最厚,分别为221.21μm和95.86μm,东方草莓最薄(137.12μm和65.51μm);栅海比以五叶草莓最大而木犀草莓最小,分别为1.89%和1.13%;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以东方草莓最大,分别为47.78%和35.96%,五叶草莓最小(34.97%和18.52%);气孔以五叶草莓最大,为45.84μm~2,黄毛草莓最小(30.18μm~2),气孔密度以木犀草莓最大(702.6个·mm~(-2))而黄毛草莓最小(489.9个·mm~(-2))。隶属函数综合评价5种草莓的抗旱性表现为:五叶草莓黄毛草莓东方草莓森林草莓木犀草莓。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及抗旱能力的影响,以瑞蟠4号/欧李和瑞蟠4号/毛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16个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毛桃砧相比,欧李砧显著增大了叶片厚度、气孔大小、上下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了栅栏组织细胞长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紧密度和组织疏松度(P0.05)。16项指标(权重)反映抗旱能力顺序为:海绵组织厚度(0.256)组织紧密度(0.253)栅栏组织细胞长度(0.250)海绵组织细胞宽度(0.243)海绵组织细胞长度(0.241)气孔密度(0.234)下表皮厚度(0.231)上表皮厚度(0.227)栅栏组织细胞宽度(0.217)栅栏组织厚度(0.214)=组织疏松度(0.214)上角质层厚度(0.211)栅海比(0.195)下角质层厚度(0.165)气孔大小(0.158)叶片厚度(0.086)。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综合评价得出:瑞蟠4号/欧李的抗旱性强于瑞蟠4号/毛桃。表明欧李砧木对桃叶片解剖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能提高桃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巨桉幼树对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巨桉适宜立地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CK(0 mg/kg)、T1(12.5 mg/kg)、T2(25 mg/kg)、T3(50 mg/kg)、T4(100 mg/kg)5个镉(Cd)处理水平,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每个处理Cd用量等分为5份,分别于2018年5-9月施入,10月底测定各处理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光合 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随着Cd施入水平的升高,巨桉幼树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hl a/b呈先升后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逐渐增大;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则逐渐上升;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降低,电子传递效率(ETR)先降低后升高,PSⅡ潜在活性(Fv/F0)先升高后降低,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无显著变化;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P)降低,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x)增加。【结论】土壤中较高的镉含量对巨桉幼树的光合生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在镉污染严重地区发展巨桉人工林,也不宜选择巨桉作为镉富集植物用于污染区的生态修复。但在镉污染程度较轻的地区,如土壤中Cd含量在12.5 mg/kg以下时,种植巨桉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不同荔枝Litchi chinensis品种盛花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光合特性,为荔枝开花期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3个主栽荔枝品种盛花期的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0:30,次峰出现在13:30,午休现象明显。‘糯米糍’的Pn日均值(3.76μmol·m~(-2)·s~(-1))显著高于‘妃子笑’(2.38μmol·m~(-2)·s~(-1))和‘桂味’(2.41μmol·m~(-2)·s~(-1))。3个荔枝品种的Pn都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桂味’的Pn与气温(θa)呈显著正相关,‘糯米糍’的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AR是影响3个荔枝品种Pn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他因子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2种野生种和1种栽培种韭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绿素质量分数、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探讨不同韭菜的光合荧光生理特性。结果显示,超级雪韭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高于河南神农山和安徽韭山韭菜,而叶绿素a/b低于后两者。超级雪韭叶绿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高于河南神农山和安徽韭山韭菜,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相反。当光强为0~800μmol·m-2·s-1时,3种韭菜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上升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趋势。光强大于800μmol·m-2·s-1后,超级雪韭的Pn、Gs和Tr继续上升,而安徽韭山和河南神农山韭菜则均呈下降趋势,受到明显的光抑制胁迫。通过比较不同种韭菜的光合生理特征,为韭菜的高光效杂交育种和生产合理配置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境条件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林下(郁闭度0.6)和空旷地两种生境,比较不同生境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探讨凤丹优化栽培的合适生境.结果表明:林下生境的凤丹冠幅面积、一级分枝数、单株挂果量及单位冠幅面积挂果量均优于空旷生境,而前者树高略低于后者.林下生境的凤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高出空旷生境的103.53%和1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合日变化规律方面,林下生境的凤丹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而空旷生境下的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总体上前者高于后者;前者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低于后者而气孔导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林下生境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高于空旷生境.林下生境因存在一定程度的遮荫,阻挡了夏季强光对凤丹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林下的光合有效辐射,但凤丹自身的特性或适应性使得光能和水分利用率高,净光合速率高,有机物合成多,分枝多,植物长势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境相关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胁迫对水雍菜(Ipomoea aquatica)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为阐明低质量浓度MC-LR慢性暴露对水雍菜生长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含不同质量浓度(0(CK),1,10,30μg/L)MC-LR的营养液培养水雍菜30 d,通过小雍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H_2O_2含量、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及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的变化,分析MC-LR慢性暴露对水雍菜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MC-LR慢性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1μg/L MC-LR处理组水雍菜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变化;10μg/L MC-LR处理组中,Rubisco及RCA活性显著降低,H_2O_2含量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上升,而叶绿素SPAD值、光系统Ⅱ(PSⅡ)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和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无显著变化;30μg/L MC-LR处理组中,H_2O_2含量显著上升,而叶绿素SPAD值、F_v/F_m、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Rubisco、RCA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1μg/L MC-LR暴露对水雍菜叶片光合生理无显著影响;10μg/L MC-LR暴露下,叶片通过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合机构,但MC-LR对光合酶活性产生抑制从而对叶片光合活性产生影响;30μg/L MC-LR暴露会抑制叶片光合系统对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酶活性,从而对水雍菜的光合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因子对东北铁线莲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设3种供水处理(312,468和624 mm),研究水分供给量对东北铁线莲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结果】水分供给量为312,468 和624 mm时,Pn日均值为分别为2.83,4.05和3.56 μmol/(m2·s),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水分供给量东北铁线莲Pn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呈明显双峰曲线。供水量为468 mm处理东北铁线莲日平均Gs与供水量为312和624 mm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供水量为312 mm处理的日平均TrWUE与供水量为624 mm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供水量对CiLs日平均值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东北铁线莲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吉林省东北铁线莲规模种植区应选择在东北铁线莲生长季节降水量达468 mm 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芳香樟经济林营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盆栽芳香樟优质品系‘MD1’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不施化肥和生物炭)、化肥(F)、木炭+化肥(MC)和秸秆炭+化肥(JC)4个处理,在芳香樟移栽前一天施入生物炭(140 g/盆)、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分别为6,2.19,0.44 g/盆),将其与土壤混匀,移栽定植后浇水灌透。移栽后测定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对芳香樟生长指标、各器官精油含量、芳樟醇相对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调控过程。【结果】1)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之间差异显著,JC处理对芳香樟植株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MC处理,其芳香樟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比MC处理分别增加了36.22%,8.24%,8.68%和12.80%。2)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芳香樟茎、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其中以JC处理芳香樟叶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4.05%和94.31%。3)施用生物炭可提高芳香樟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化肥处理除亚硝酸还原酶外,氮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用不同类型生物炭均能促进芳香樟生长,提高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改善芳香樟的光合生理特性,其中以秸秆炭+化肥处理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聚合草在宁夏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比较其在宁夏不同地区的光合特性及生产性能差异,为聚合草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引种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引种试验方式,对宁夏南部(NN)、中部(NZ)、北部(NB)种植聚合草的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大气温度(Ta)、叶片温度(Tleaf)、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片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以及土壤含水率、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宁夏3个引种地聚合草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个引种地聚合草Pn值的日动态均呈“双峰型”,且与宁北引种地相比,宁中和宁南引种地植物光合“午休”现象更明显;3个引种地聚合草Tr日动态均呈“单峰型”,且宁北和宁南引种地较宁中引种地滞后2 h;3个引种地聚合草的SPAD值无显著差异,Ci为516.27~582.03 μmol/mol,其中宁南引种地Ci显著低于宁中与宁北地区(P<0.05)。3个引种地聚合草0~20,20~40 cm土壤含水率均呈现宁南>宁北>宁中,其中0~20 cm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0~40 cm宁北与宁中引种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宁南引种地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引种地间聚合草产量表明,宁南地区显著高于宁中和宁北引种地;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引种地的聚合草产量与土壤含水率相关性较好。综合评价发现,3个引种地聚合草平均隶属函数值为宁南>宁北>宁中。【结论】宁夏南部引种地聚合草的光合特性及生产性能优于宁夏中部和北部,是聚合草的最佳引种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槭叶草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槭叶草的引种驯化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槭叶草3年生种子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0(胁迫前),5,10,15,20,25和30d槭叶草的生长、生理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槭叶草的株高和叶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自然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REC)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不断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不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先升高后降低。干旱胁迫15d以内(盆栽基质的相对含水量(SRWC)为18.49%),槭叶草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而此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结论】槭叶草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在发生持续干旱时,对槭叶草进行补水最好能在干旱发生的15d内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氮素水平对欧洲鹅耳枥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方法】以1年生盆栽欧洲鹅耳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氮素施用量(CK:0mg/株;N1:100mg/株;N2:200mg/株;N3:300mg/株;N4:400mg/株)处理,氮肥按设计用量均分为2次施入,分析不同施氮处理下欧洲鹅耳枥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欧洲鹅耳枥幼苗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各部分生物量、比叶重、苗木质量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200mg/株时达最大值;根冠比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肥更有利于幼苗地上部分(主要为叶片)的生长。幼苗的光合参数与生长表现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b及总量随氮素施用量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200mg/株时达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长指标中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总生物量、比叶重与质量指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指标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间呈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标与胞间CO2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经一元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欧洲鹅耳枥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177~241m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