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四讲 火源     
火源是森林燃烧的三要素之一,当森林中存在有一定量的可燃物,井具备可以引起森林燃烧的火险天气条件时,森林是否能着火,关键就取决于火源。在通常的情况下,发生森林火灾的最低能量(温度)是来自森林的外界,因为可燃物本身由于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燃)的情况则是十分罕见的。所以说,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要有外界的火源。如果在防火季节,没有火源,不管风多大,气温多高,连续干旱多长,森林火灾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在防火季节内,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即将来临,正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高火险期。此时,了解森林火灾扑救原理和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扑灭森林火灾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坏它的燃烧条件,不让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热源(火源)结合在一起。只要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扑灭森林火灾的根本途径有三个:一个是散热降温,使燃着的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二是隔离火源,使着火的可燃物与未着火的可燃物隔离,破坏预热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 ;三是断绝或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  相似文献   

3.
对德化县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特点及燃烧特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计划的农业生产用火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郁闭度小于0.8的针叶林分是德化县多年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区和受灾区。根据德化的实际情况,森林火灾防控主要应从阻隔火源与可燃物的接触入手,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配合其它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森林火灾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岷江上游,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是一个广谱基因库。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生森林火灾,即使是森林火警也不应发生。过去的十多年,卧龙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这就使人们产生一种卧龙不会发生森林火灾的错觉,防火意识逐步淡化。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性、火环境特点及火源动向的分析,认为卧龙的森林具有易燃的特点,火源和火环境也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潜在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可燃物特点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可燃物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秦岭林区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针叶林、栎类林等森林植被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频繁的人为活动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火源,这些要素共同造成了森林火灾多发的现状。通过对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影响要素的探讨,总结出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要素的结论,加强人为火源的管控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森林燃烧环的内容主要是可燃物类型、火环境和火源条件三方面。可燃物类型是指同质的,同一空间、同一时间的可燃物复合体,不同的可燃物类型燃烧性是不同的;火环境主要是天气条件、立地条件,林内小气候和氧气等;火源条件包括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火源不同所引起火灾的火行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气候变化直接作用于森林可燃物和林火环境,从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而在森林火灾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气体和颗粒物质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初步阐述了火干扰使可燃物燃烧所释放的物质对大气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并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进行火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与气象吴晓荃森林火灾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毁坏森林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失。森林火灾和其它物体燃烧一样,须具备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当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时,森林能否着火、着火后能否蔓延成灾,...  相似文献   

9.
<正>一、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其种类森林里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多。从内在原因看,森林里有大量的可以燃烧的物质;从外界原因看,有火源。火源有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自然火源主要是雷火,它所引起的森林火灾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破坏陆地生态系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强、处置求助难、后果严重等特点,故应予以高度重视。 预防森林火灾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位公民做到警钟长鸣,控制火源;每届政府做到常抓不懈,责任落实;每个单位做到严肃认真,措施到位。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森林防火工作,现简介有关知识如下: 森林火灾  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肆意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燃烧称为森林火灾。 构成森林燃烧的3个必要条件 火源、环境因素、 林中可燃物,是构成森林燃烧的3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浅析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玉 《森林防火》2008,(1):32-33,36
提出了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的概念,从森林可燃物组成、火源、火环境的复杂性,森林火灾的突发性,燃烧形式的复杂性和燃烧的难控性等方面论述了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的必要性、迫切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为,分区分类施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1987年5月扑灭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战斗中,西北林业机械厂生产的风力灭机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这次灭火战斗中共使用了三千多台风力灭火机。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各火国相继研制了各种灭火装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都受到各种条件,如交通、地形、水源、经济性等的限制。风力灭火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且采用无处不有的空气进行灭火,这就是风力灭火机在森林灭火中得以大显身手的原因。众所周知,燃烧必须具备有可燃物(包括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可燃气体)、氧气和一定温度。干枯草燃点为150~200℃、木材为250~300℃,只有在火源作用下才能达到这种温度,因此防止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由燃烧过程 ,由于受可燃物特征与分布、空气湿度、地形与风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构成了森林火灾的复杂性与随机性。由于自燃、雷击和人为因素等火源不可能彻底排除 ,森林火灾不可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火可以烧毁森林 ,造成地面光秃和加速土壤侵蚀 ,但小面积低速度火却可以减少地面多余可燃物 ,有助于林木的火后更新和生物栖息。因此在预防森林火灾中 ,实现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发展重点 ,用计划火烧减少可燃物 ,营造防火林带隔断可燃物的连续性 ,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目的。1 近年来林火管理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灾发生需要有火源引燃,不同火源引燃可燃物的能力不同,搞清常见火源引燃可燃物的能力及引燃后的一些火行为指标,分析床层特征对火源引燃能力的影响,建立相应的点燃概率模型,对林火预防及扑救意义重大。在春防期,以燃烧着的烟头、火柴、燃烧着阔叶为火源,在无风条件下点燃蒙古栎-红松混交林下的非破坏性地表可燃物,分析了不同火源的点燃能力及床层特征对点燃能力的影响,并建立相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火柴的平均点燃概率最大,燃烧着阔叶点燃概率次之,所有试验条件下,烟头都不能点燃可燃物床层;(2)火柴与燃烧着阔叶的点燃概率和火焰高度没有显著差异,烟头与2种火源的点燃概率有显著差别;(3)火柴和燃烧着阔叶的点燃概率都与床层含水率负相关关系,两者能引燃的最大床层含水率分别为26%和24%。火柴引燃概率随着床层密实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燃烧阔叶点燃概率随着床层密实度的增加在下降;4)火柴和燃烧着阔叶2种火源的点燃概率预测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火柴点燃概率预测模型的预报精度为72.9%,误报率为32.3%;燃烧着阔叶预报模型的准确度为71.4%,误报率为25.8%。本研究是在春防期间进行,可燃物含水率低于30%的天数占防火期内一半以上,被火源引燃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极大,对于特别稀松或者紧实的可燃物床层,火源引燃概率较低,建议林区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床层密实度进行管理,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侦破森林火灾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火源分析任何一起森林火灾案件的发生都与火源有关。可以说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有火源存在就可能发生森林火灾。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应当从调查和分析火源入手。一般情况下,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大体可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1.自然火源产生于自然现象。如雷电火,泥炭自燃(如煤炭堆放于露天场地自然起火现象常见),火山爆发,山坡滚石碰撞产生火花;枯枝落叶发酵产生高热自燃起火,刮风引起树枝摩擦发热产生火源以及阳光强烈灼烤使可燃物达到相应的燃点而自然起火等等自然现象都会成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干旱定义和对干旱等级的划分,从持续干旱对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林火行为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干旱会降低可燃物的含水率,使可燃物载量和分布发生变化,对森林可燃物有较大影响;持续干旱还会影响火源,使林火强度增大,林火蔓延速度加快,火烈度增大,提高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和森林火灾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干旱定义和对干旱等级的划分,从持续干旱对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林火行为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干旱会降低可燃物的含水率,使可燃物载量和分布发生变化,对森林可燃物有较大影响;持续干旱还会影响火源,使林火强度增大,林火蔓延速度加快,火烈度增大,提高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和森林火灾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林火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 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了含碳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综述了火烧面积、森林可燃物以及燃烧效率等主要因子对森林火灾排放碳量估计的影响, 分析了这一领域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大量研究表明:1)卫星遥感是估测大尺度上森林过火面积的主要手段,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应用, 森林火灾面积的估计精度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尺度上林火面积的估计和估算方法的改进。2)遥感数据是目前估计大尺度可燃物燃烧量的有效手段, 利用遥感数据的同时结合有效可燃物计算模型, 运用多元线性与非线性分析结合等方法提高对可燃物燃烧量的估计。3)燃烧效率是决定可燃物消耗量的主要因子, 也是估计森林火灾释放含碳气体量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是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 结合复杂的可燃物计算模型, 更精确地估计林火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森林防火 ,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考虑 ,应视为从森林形成至森林主伐为终止这一森林经营的全过程中 ,每一环节发生的森林火灾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质量 ,甚至导致整个森林经营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 ,森林防火务必贯穿于森林经营全过程。1 以火源管理为中心 ,火源管理与可燃物管理相结合以往的森林防火工作在强调加强火源管理的同时 ,把“可燃物”相对地忽略了 ,并没把“可燃物”与“火源”等同起来加以管理。国内各大林区发生的几起大的森林火灾 ,不一定仅仅是火源管理不严造成的 ,茫茫林海也不可能根除一切火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  相似文献   

20.
<正>森林火灾的发生取决于3个因素:(1)林内外可燃物;(2)合适的气象条件;(3)野外火源,这3个因素同时具备就有林火发生,缺任何一个因素林火也烧不起来。森林防火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设法破坏这3个因素,使森林不具备燃烧的条件。就我国目前防治森林火灾的形势来看,依然存在着发生大火的潜在危险。1森林可燃物超载,提供了森林大火燃烧的物质基础自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级森防指挥部的领导下,经林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火灾次数、火灾面积都降了下来,多年来很少着大火。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