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麦新品种申麦一号(原名戈贝纳、品系编号y80—81)是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高世代杂交材料经选择而成。经上海市几年试种表现产量高,耐肥抗倒性强,高耐黄花叶病等特点。88年10月通过审定,确认为市推广品种,并于89年市科委列入市推广项目之一,该品种在我县几年表现尤佳,89年推广种植9.2万亩,占我县大麦种植面积的50%,为今年开始更大面积的推广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我县于1988—1989年度进行了申麦一号栽培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 一、考察概况为学习和借鉴日本稻作技术,推动我市水稻科研与生产持续发展,由市科委组团,包括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大洼、盘山两县科委等四个单位共六人,去日本富山县砺波市考察了育苗床土配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了解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体系。考察团于1989年8月1日抵达日本,8月9日回国,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出口物质。1989年净创汇102.5亿卢比(2.56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外汇净收入的54%,净换汇率高达75%,与旅游业创汇力相当.1965年是斯里兰卡茶叶产量最高的一年,当年茶叶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达22.8万吨。但自此以后,由于政策原因,斯茶产量一蹶不振,一直处于摇摆不进状态。1980—1989年年平均产量仅20.4万吨。1980年后,斯茶方始走上复苏道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灌云县农技中心,1991年承担了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夏大豆千亩连片亩产200公斤高产开发技术试验课题。落实在同兴镇新兴、大兴和正兴三个村,面积1250亩,经市科委验收,当年就获得了亩产226.8公斤的好收成。初步通过了鉴定。1992年9月14日经连云港市科委组织了由市科委成果科科长周恒貌等领导及专家验收,理论产量为243.4公斤,其中3.6亩高达278.8公斤,其主要组装配套技术是: 一、良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实践证明,良种是获得大豆高产的基础。该高产开发试验田选用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74—12”良种。“74—12”属有限结荚习性,分枝性较  相似文献   

5.
同安县年种植甘薯16万亩左右,其中晚薯面积11~11.5万亩。总产原粮达4万吨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27.5%。1989年承担厦门市科委下达的晚薯大面积高产攻关科研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年(1989~1990年)的研  相似文献   

6.
1989年11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省麻类科学研究所举行了建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前来参加大会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委、省计委、省农业厅、湖南农学院、省水科所、省棉麻公司、中共益阳地委、行署、地区科委、地区农业局、湖南南县人民政府、中共沅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科委、市农业局、马公铺乡政府、马公铺村等  相似文献   

7.
<正>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渔业大队第一生产队的2.5亩鱼池,1982、1983连续两年获得亩净产超过5000斤的好收成。他们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草、鲢、镛、鲂、鲤、鲫和非州鲫鱼等多品种合理搭配密养,投放大规格鱼种,每亩池塘共投放1192斤鱼种。在饲养过程中,前期主攻草、鲢、镛、鲂鱼,进行强化饲养;后期再主攻非州鲫鱼、鲤鱼、和鲫鱼;中间补放一些夏花鱼种,到秋后  相似文献   

8.
一、组合来源 1974年以海南引进的印度野生稻为母本,经过15年杂交、回交转育于1988年育成育性稳定的印野细胞质型不育系印武A和保持系武夷134(见图)。1988年秋用印武A与恢复系明恢63配组育成武优63,该组合至1992年全市已示范推广万余亩,并于1990年秋通过市科委主持由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领导组成的验收组的鉴定。二、产量表现 (一)区试结果 1990年参加南平地区双晚杂优区试,组合有特优63、武优63、汕优制西、汕优72、汕优78、Ⅱ优2号等共10个,对照汕优桂32。武优63全生育期130.2天,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在温室条件下的适宜扦插密度问题,利用早熟品种荷兰15号、中熟品种尤金和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54株、182株、222株、286株、400株和667株共6个处理,用方差分析探讨了扦插密度与结薯个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数、单位面积上的结薯总个数、单株结薯总个数)、产量参数(单位面积上的商品薯产量、单株商品薯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单株产量)和经济参数(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荷兰15号、尤金和克新13号的脱毒试管苗扦插密度每平方米在154~667株之间时,随着扦插密度的增大,其结薯总个数均逐渐增多,单株商品薯产量和单株产量均逐渐变低;这3个品种在每平方米上的商品薯产量、总产量、利润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趋势不同;通过结薯个数和经济参数的综合评价,得出荷兰15号和尤金的适宜扦插密度每平方米为400株,克新13号的适宜扦插密度为286株。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中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于1984年由省科委下达研究任务;1987年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做青工艺研究报告见《茶叶科学简报》1989年第三期).1989年在安溪芦田茶场莲峰分场继续开展了中间试验研究,并于8月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现将中试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来源“488”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籼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增产潜力超过某些杂交水稻组合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其组合是{[(434大穗XFRl037)F_(10)X珍珠矮]×闽科早1号}。早季全生育期131~132天,与汕优63相似,晚季128天。属早晚兼用型品种,尤宜作晚季栽培。二、产量表现“488”于1988年定型,1989年在南靖和福州试种显示出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突出优点。1989年晚季在云霄县水稻原种场进行品比试验和示范。据该场观察数据,品比试验单产533.7公斤,比对照“汕优  相似文献   

12.
依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旱农区建立的不同培肥措施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肥(NA)为对照,研究4个等氮量的不同培肥措施单施化肥(CF)、单施商品有机肥(SM)、商品有机肥+化肥(SC)和单施玉米秸秆(MS)对旱作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48.8%、136.5%、70.8%和105.7%、70.8%、81.6%。与单施化肥相比,商品有机肥+化肥、单施商品有机肥、单施玉米秸秆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0.37%、83.97%、12.19%和50.18%、73.78%、44.14%。单施化肥处理和施商品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提高玉米产量、生长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施商品有机肥+化肥产投比低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13.
翠峰玉绿     
“翠峰玉绿”是选用本所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翠峰”制成的。因氨基酸、叶绿素含量高,故制成的茶叶,其外形、汤色、叶底具有“三绿”和香高味醇的特点。茶树的生化特性决定其适制性,加上该茶汲取了日本玉绿茶和我国炒青工艺的特点,故制成的茶叶深受日本消费者欢迎。“翠峰玉绿”课题研究,1986年被杭州市科委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同年获市科委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四等奖。1987~1988年,在杭州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市优质茶,1989年,  相似文献   

14.
由邵阳市科委下达的“复激保果剂对提早杂交水稻抽穗成熟和增产效益研究”课题,经过1988—1989年两年精心试验示范,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营千山红农场、屈原农场和湖南南县的省农业劳动模范徐兆发等6家农户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下,使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90年元月11日,邵阳市科委邀请湖南农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及湖南省农业厅等单位15位专家,在邵阳市召开成果鉴定会(内中有4位系书面鉴定意见)。通过对全部技术材料的审定,一致认为:“复激保果剂”能使杂交早稻提早2一5天成熟,增产5.05~9.43%;使杂交晚稻提早3—…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所表示的是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消长关系,是生产中决定投入、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1987年、1989年、1990年就我市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即税利、成本(含销售费用)、产量、产品均价情况,先后调查统计县,乡、村三级专业茶场共190余个(次),场平产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 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 ,由于天气持续干旱少雨 ,棉田水分供给问题突出 ,影响棉花产量和效益。为此 ,我们借鉴加拿大等先进国家的旱作农业经验 ,在潮土棉田节水耕作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以探索提高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的耕作方法。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 996~ 1 999年在河北献县、河间、吴桥3县、市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中壤质潮土 ,连作棉花5年以上。试验分棉田休闲秋耕试验和不同方法耕作试验两部分。(1 )棉田休闲秋耕试验。1 0月底收获棉柴后 ,按不同时间耕翻土壤 ,共设 3个处理 :1收后即耕 ;2收后 1 0天耕 ;3收后 2 0天耕。耕深2 0 cm,耕后整平耙细至来年…  相似文献   

18.
李永孝  本发武 《大豆科学》1993,12(3):225-231
1986~1989年,在本所试验田,运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对夏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底肥用量、追肥时期、灌溉间隔天数等综合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亩产225kg以上,种植密度为1.87~1.99万株·亩~(-1),底施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18.5~21.4kg·亩~(-1),出苗后43~47天追肥(尿素10kg·亩~(-1)),每9~10天灌溉一次。密度和灌溉间隔天数是影响夏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单因素边际产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天府九号是南充地区农科所1977年用混巨五号作母本、天府三号作父本杂交,经1978-1988年选择、鉴定、比较所育成。1989—199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2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89—1990年省1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7.9公斤,比对照种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