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天优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强配合力三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早熟恢复系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籼组合。该组合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04.31kg/666.7m2,比威优77(CK)增产2.80%;2010年生产  相似文献   

2.
Ⅱ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606ekg,比汕优63增长8x%,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33?kg,比汕优63(CK1)增产2P%,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2%  相似文献   

3.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 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明恢2155是用K59/ 多系一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早熟恢复系。该组合于2006 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且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广东省梅州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4.
T78优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 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07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明恢07是用 K59/明恢96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早熟恢复系。该组合于 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T78优07     
T78优07是三明市农科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07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明恢07是用 K59/明恢96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早熟恢复系。该组合于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T78优2155已通过福建、广西和广东梅州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2004年参加福建早稻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  相似文献   

7.
Ⅱ优33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明恢33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明恢339是用明恢86/93GK521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具备一般配合力好,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Ⅱ优339于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1)。1Ⅱ优339选育过程199  相似文献   

8.
Ⅱ优122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籼型三系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的籼粳交恢复系明恢12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明恢122是用93gK521与明恢86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该组合于2008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审定,品种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主要特征特性如下:  相似文献   

9.
元丰优86     
元丰优86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元丰A与本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86配制的高产抗病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66.2d,比对照汕优70早熟12.3d,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3.9d。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62.59kg/666.7m2,比对照汕优70增产2.28%;参加桂南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11.
T优158是龙岩龙津作物研究所采用不育系T55A与恢复系龙恢158(明恢63/密阳46)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2007年参加福建省龙岩市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稳定,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稳产高产,中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中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中国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配组而成的迟熟早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两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于2003年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两系不育系SE21为母本,自育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进行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父本明恢1259的选育过程为:1994年晚季利用大穗型的籼粳交恢复系K59与自选的抗性强的籼粳交恢复系K1729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明恢63与籼粳交中间材料8L124杂交,对后代入选优良株系经多年多点进行抗瘟性鉴定、测交、筛选和逐代稳定,育成强恢复系福恢636与两系不育系RGD-7S配组,培育出两系中籼杂交稻新品种聚两优636。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等特点,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13)。  相似文献   

16.
中优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中九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早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长,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较优。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28.3d,比威优77迟熟3d;两年平均产量462.511kg/667m^2,  相似文献   

17.
明紫02S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8月26日通过了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利用该不育系已测配出许多苗头组合,如两优248(明紫02S/明恢248)、明紫02S/明恢2155、明紫02S/明恢07和明紫02S/优99等,  相似文献   

18.
总结高产、抗病杂交稻新品种广优673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广优673系以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的恢复系福恢673为父本,以抗病不育系广抗13A为母本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55.95kg·h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0.65%;201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43.5kg·h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2.49%;在3年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全生育期143.2d,比对照II优明86长1.1d;经2年区域试验田间抗稻瘟病鉴定和室内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2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型态好,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剑叶较直立,抽穗整齐、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2005-2006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54.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7%。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43.6d,  相似文献   

20.
苏两优295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育优质两系不育系29S与籼型恢复系苏恢795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10和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区试,产量分别为8 435.5和8 683.6kg·hm~(-2),分别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98%和5.52%,201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产量为9 384.0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48%。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区推广种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