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与GA对小麦不同花位籽粒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秀菊  职明星  卫秀英 《作物学报》2001,27(6):1017-1020
小麦籽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籽粒形成过程中光合器官同化物的生产、转运以及向籽粒中的分配积累[1]. 植物激素作为重要的微量活性调节物质, 在小麦籽粒形成、同化物积累以及源库关系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 3]. 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己有许多报道[2~6], 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不同花位籽粒粒  相似文献   

2.
作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高度协调的生理生化过程.抗盐性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与植物的形态适应和生化适应有关[1.2],因而通过常规途径获得抗盐植物非常困难,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为抗盐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手段[3].目前采用的选择压力多数是用0.2%~1.5%的NaCl.该实验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接种番茄的愈伤组织后,分析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为选育优良的耐盐番茄新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菜籽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油脂和优良的蛋白质,油菜籽中含有21%~24%的蛋白质[1],含油率高达40%~45%[2],油菜籽颗粒间孔隙小[3],储藏不当极易发热、生虫、霉变、酸败而影响油菜籽的出油率和油脂的品质[4]。由于冬油菜籽成熟季节在5、6月份,收获  相似文献   

4.
余万峰  赵洁 《作物学报》2002,28(5):718-720
近年来, 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已成为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在一些植物, 如松树[1]、黄瓜[2]、棉花[3]、兰州百合[4]和柏树[5]等的花药、子房或胚等生殖器官可溶性蛋白的分析研究中, 均发现具有各自的特异蛋白.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对其生殖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的研究甚少. 我们利用SDS-PAGE不连续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和  相似文献   

5.
外源激素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水稻直播法优于栽培法,直播法不仅省工、省水,而且免除了稻农弯腰躬背之累,减轻劳动强度,还使水稻幼苗未遭拔秧引起的损伤,前期生长条件好,营养生长快,比移栽稻成熟早,即使在缺水情况下,其单产也高于移栽稻[1].但出苗难是目前制约直播稻发展的国际性难题之一.直播大田出苗率与中胚轴长度密切相关[2].目前所用的一些半矮秆品种,直播时由于中胚轴较短,苗难于出土[3,4],中胚轴长的品种适于直播,其种子发芽后,中胚轴明显伸长,顶土能力强,且直播后能通过较长时间淹水以控制杂草萌发,保持较高出苗率;另外在大干旱年份(如1994年夏),可深播以利于种子吸取必要的水分[9],其中胚轴伸长使苗出土,仍保持较高出苗率.过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从栽培方法着手,而关于外源激素对品种中胚轴伸长的影响研究甚少.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诱导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和胚芽鞘的伸长,促进幼胚合成蛋白并且能对多种环境胁迫做出反应等[5~8].本文探究外源激素对水稻中胚轴伸长的影响,将有利于水稻直播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植物糖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糖转运蛋白主要介导糖的运输,C源在库中的分配以及应答环境中的信号因子等。高等植物中主要有两种糖转运蛋白,单糖转运蛋白和多糖转运蛋白,它们在植物光合产物的分配和糖分的长距离运输中起重要的作用。所有的糖转运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具有12个跨膜区的拓扑结构,它们可以跨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质体膜。糖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广泛分布,在叶脉、根、种子、果实、胚以及花粉中均有,亚细胞定位表明蛋白定位在细胞膜、液泡膜、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本文综述植物中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功能、组成以及生物学特性,为更好的研究和理解它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的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的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在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时,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其幼苗在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的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的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和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的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在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的陇油7号中此蛋白在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在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的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是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钙调蛋白在植物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钙调蛋白的转录翻译过程需要CAMTA的参与。为研究芸薹属植物中CAMTA4位点的分子进化,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白菜和甘蓝的CAMTA4家族核苷酸序列的基本特征和基因结构、蛋白序列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域,以及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这3个物种的CAMTA4都具有CAMTA保守的结构域,且它们的进化符合禹氏三角理论和三倍化学说。本研究明确了甘蓝型油菜、白菜和甘蓝CAMTA4位点的进化历程,并且为研究芸薹属植物CAMTA的功能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淀粉是籽粒胚乳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其重量的3/4左右.淀粉在胚乳中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因此淀粉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优劣(D'Appolonia,1971[1];Rasper,1980[2]).关于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成熟期淀粉粒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已有不少报道[3~7],认为角质化程度高的小麦品种籽粒中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多,且结合紧密;而角质化程度低的小麦品种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相对较少,且结合疏松.对于不同专用型小麦胚乳中淀粉粒形成过程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诱导的拟南芥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能够产生特异的抗性蛋白来应对各种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是植物必需的防御机制。本研究对拟南芥施用茉莉酸处理和对照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并试图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检测茉莉酸诱导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发现有28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19个蛋白点上调表达,9个蛋白点下调表达。选择10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它们分别是苏氨酸蛋白激酶、热激蛋白、不依赖于维生素B12的蛋氨酸合酶、腺嘌呤琥珀酸合酶、碳酸酐酶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拟南芥叶片应答茉莉酸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进行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对揭示茉莉酸信号通路和植物防御机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