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蚕种孵化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彩莲  孙峰 《四川蚕业》2000,28(3):29-31
<正> 近年来,本市有蚕农反映蚕种孵化率不高,并有逆出或不出现象,尤其是秋蚕。他们认为是蚕种质量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除在蚕种催青中进行种质调查外,发种后对有关乡镇各批次蚕种的补催青及孵化率均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小蚕共育室的补催青等工作做得比较好,各批次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95%,高的共育室达98%;但是也发现少数蚕农对蚕种补催青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蚕种的孵化。  相似文献   

2.
宋薇 《蚕桑通报》2009,40(4):56-56
缙云县春蚕一期饲养5张蚕种以下的农户占大多数,尤其是养1-2张的户为数不少。对于饲养张数少的户来说,补催青加温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小蚕共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全面推广,暗火加温也总是局限在部份大户里。所以每年春蚕、晚秋蚕种补催青都会遇到许多问题,要么不加温,自然温度;要么用一个火盆,明火加温,造成蚕种烘死或孵化不齐。  相似文献   

3.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蚕桑科技业务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催青处理后,把蚕种在孵化前一天(转青期)分发到各小蚕共育户,各小蚕饲养农户再按照标准的四大环境要素要求继续进行孵化前处理的过程。蚕种补催青是小蚕孵化的前奏,是收蚁工作开始的前提,也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工作。做好蚕种的补催青工作,是确保孵化齐一,数量充足,促使小蚕体质强健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本市有蚕农反映蚕种孵化率不高 ,并有逆出或不出现象 ,尤其是秋蚕。他们认为是蚕种质量不好。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除在蚕种催青中进行种质调查外 ,发种后对有关乡镇各批次蚕种的补催青及孵化率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其结果表明 ,绝大部分小蚕共育室的补催青等工作做得比较好 ,各批次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 95% ,高的共育室达98%以上 ;但是也发现少数蚕农对蚕种补催青工作不够重视 ,从而影响了蚕种的孵化。1 影响蚕种孵化率的原因1.1 领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1 领种时装得太多 一只领种框或黑布袋装50 0张以上 ,多的甚至达 80 0张…  相似文献   

5.
陈大志 《蚕桑通报》2009,40(3):54-55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蚕桑科技业务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催青至转青后,及时将蚕种分发给各小蚕共育户或小蚕饲养农户,再由农户按蚕种对温湿度、空气的、光线等气象要素的生理要求,以及生产上的要求.继续进行孵化前处理的过程。蚕种补催青关系到小蚕孵化能否齐一,孵化率是否高,蚁体是否健壮,收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也是养好小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一、蚕种补催青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做好蚕种的补催青工作,对提高蚕卵一日孵化率,保证蚁蚕发育齐一和蚕体强健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补催青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严格的技术处理和措施,致使一部分蚕种孵化不齐,收蚁批次多,死卵多,孵化率低,每张蚕种损失高达10—20%,给后来的饲养管理增加了困难,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在蚕种补催青中存在的问题主  相似文献   

7.
小蚕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开始按一定规模组织在一起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三龄或四龄起蚕再分到各户饲养,这是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养蚕方式,它解决了由蚕桑专业队集中饲养而过渡到干家万户分散养蚕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也解决了养蚕面广分散技术指导的困难。小蚕共育由于有专人负责饲养,通过多期培训,反复实践、技术熟练,共育户成为市、乡(镇)、村、户四  相似文献   

8.
唐宁 《四川蚕业》2011,39(1):32-34
<正>集中收蚁是我县的一种收蚁方式,它的特点是以乡镇集中于一个点或几个点将催青后的蚕种集中收蚁,按每张蚕种以一定的蚁量称重发放到各养蚕户或小蚕共育室。集中收蚁的优越性在于收蚁技术措施统一贯彻,各饲养户或共育室饲养的蚕批次  相似文献   

9.
蚕种催青直接关系到孵化率高低和蚕体强健度,是蚕茧丰收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农村小蚕共育弱化,分户养蚕多,蚕种补催青条件差,蚕种分得散.催青工作要达到适时发种,准时收蚁,一次收尽,确保蚁蚕头数,笔者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 蚕种催青是养蚕的基础,催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率的高低和蚁体健康程度。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因素很多,与原蚕饲养、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催青、蚕种领运、补催青等方面的技术处理都相关。但作为技术推广部门,要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主要是采用先进的催青设备,抓好蚕种的催青管理工作,根据我局近年来的实践,针对不同的季别、蚕品种、批次、性状和蚕卵胚子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中落实生产责任制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后,从集中养蚕转移到分散千家万户养蚕、养蚕新手多、技术水平低,蚕房设备简陋、春蚕低温期间蚕户无法加温催青、致蚕种孵化推迟发育不齐,多朝收蚁、批次重叠,春蚕蚕造不稳定,产量低、收入少。据82—85年春蚕茧调查统计因为蚕户无催青或补催青工作不够影响蚕种的孵化,蚕批增  相似文献   

12.
小蚕共育饲养员领到蚕种后,应防止蚕种日晒、雨淋、气闷和接触烟叶、汽油、煤气、农药等有害气体。尽快放进小蚕室内补催青,把蚕种平放在蚕匾内,互不重叠。根据蚕种纸标明的出库日期,推算胚子发育的程度,然后提供胚子要求的温度湿度,这一过程称为催青。通过科学的催青,可使蚕卵  相似文献   

13.
<正>补催青是蚕种进入农户饲养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蚕种的孵化率,关系到蚕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进而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抓好蚕种补催青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补催青是蚕种进入农户饲养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蚕种的孵化率,关系到蚕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进而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抓好蚕种补催青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蚕共育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玉明 《蚕桑通报》1992,23(2):14-15
一、历史的回顾小蚕(1~3龄)共育是把一家一户饲养的蚕种从补催青收蚁开始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共同饲养,由专人负责,统一技术标准,一直养到3龄眠止,眠后按各户参加的蚕种分蚕到各户家中,自己饲养4龄和5龄到上蔟。这种形式的稚蚕共育,早在建国之前就由各地蚕业指导所和部分蚕种场派员有领导有组织地从点开始进行,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组织共育的人都是由当地养蚕有经验并得到蚕农信任的蚕业大户,参加者以自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受春季低温的影响,桂西北多地共育的桂蚕2号饲养至2龄、3龄时出现了显著的大小蚕现象。试验设置了不同蚕品种、补催青温度、点青至收蚁时间及小蚕饲养温度4个主要变量,探讨可能导致大小蚕出现的主要因素。文章引入蚕种均一小蚕产出率来评价共育饲养操作的是否匹配,同时能直接反应本试验中各处理间叠加的因果效应。数据表明小蚕低温饲养最易出现蚕眠起不齐,大小蚕开叉等症状;其次,点青至收蚁时间间隔越长,将显著增加病死蚕率和迟眠蚕比例;而桂蚕2号相对于两广二号,其对低温更为敏感,当采用点青后低温冷藏方式延迟收蚁,均一小蚕产出率显著降低。试验中桂蚕2号降温补催青,小蚕23~24℃的组合,其均一小蚕产出率数值比较接近春季实地调查的情况,但仍然偏低,表明除了试验中的4个因素,可能还存在其它因素,如共育户养蚕技术、桑叶质量等。  相似文献   

17.
<正> 小蚕共育是由有技术、善经营、热心于蚕桑生产的单位或农户,建立或改造专用蚕房、设备及桑园,从补催青、收蚁开始对小蚕进行一定规模的规范饲养,直到3龄出售给蚕农。这种小蚕共育不仅符合小蚕生长发育要求,而且经我县多年实践证明,它省劳力、省桑  相似文献   

18.
加强催青技术管理 提高蚕种催青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和蚁蚕的整齐度、强健度,以至影响蚕茧的产质量.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行,广大蚕农的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日益增加.由于我市全面实行小蚕共育,且大多数共育室的共育量较大(一般60张以上),因此,广大蚕农对蚕种质量的要求更高,他们希望既要头数足、蚁体强,又要一日孵化率高.笔者经过10多年的催青实践,认为加强催青技术管理,是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关键.其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提升攀西地区小蚕共育质量,在做实共育大户的培育选拔工作基础上,要抓实小蚕共育管理的贯彻落实,包括注重小蚕共育制度管理,强化消毒防病管理,注重蚕种补催青处理,重视收蚁技术处理,注重桑叶采运贮管理,注重温湿度管理,注重眠起处理和做好小蚕分发管理等8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