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根腐病菌分生孢子定量直接接种在筛选出的小麦抗根腐病菌培养滤液的植株上进行连续抗病性鉴定,并在根腐病严重发病地区进行多年多点的抗病性鉴定,并在愈伤组织阶段和再生植株的幼苗阶段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5—1989年进行小麦抗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变异体细胞选择研究。试验中发现病菌毒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再生植株的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毒素再生苗子代中,3.6%的植株有耐病表现。但尚未发现遗传性稳定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3.
 1992~1994年采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方法,测定108个以江汉稻区为主的湖北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珠,在5个中国鉴别品种(IR26、爪哇14、南粳15、特特普和金则30)成株上的抗感反应,将病菌划分为O、Ⅰ、Ⅱ、Ⅲ、Ⅳ致病型。Ⅳ型菌31个,占参试菌株的28.7%,占采样县(市)的61.1%,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江汉稻区流行的优势致病型,其次是Ⅲ、Ⅱ型菌。此结果与1989~1991年测定湖北省白叶枯病致病型结果基本一致,流行优势致病型仍是Ⅳ型,但致病力指数由1989~1991年的72.3下降至59.3,菌株毒力有所减弱。白叶枯病是江汉稻区水稻生产的潜在威胁,而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不抗IV型菌,所以今后在育种过程中,要多考虑转育含Xa-4基因品种。在白叶枯病疫区建议种植抗性稳定的扬辐籼2号、扬稻4号、秀水664、威优64等品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个小麦新品系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将感病品种Liaochun10分别与SM 20121、SM 203390、SM 20125、SM 200332、SM 20126、SM 20005杂交和自交,并将这6个品系互配成半双列杂交组合。用小麦白粉菌15号小种的单孢堆菌系对各杂交组合的亲本、F1、F2代群体及F3代家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遗传分析表明,供试的6个品系对小麦白粉菌15号小种的抗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推断:SM 20121、SM 203390、SM 20125和SM 200332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2;SM 20126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SM 20005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6。建议将这6个品系作为优良抗病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酯(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 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苯醚菌酯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小麦根腐病菌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以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结果表明:最适合小麦根腐病菌产毒的培养基是察氏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氯化铵,无机盐为氯化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和硫酸亚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2.0%,氯化铵0.25%,氯化钾0.05%,磷酸氢二钾0.025%,硫酸镁0.025%,硫酸亚铁0.000 5%;有利于提高菌株活性物质产量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7.0,转速为130r/min,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d,装液量为120mL/250mL,接种量为6%。小麦根腐病菌菌株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较稳定。发酵条件优化后提高了小麦根腐病菌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区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大面积种植抗性很快丧失之后,白粉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8.
中国75个国审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75个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病基因状况,根据供试品种与21个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条锈菌菌系的互作反应,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侵染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中,Yr1Yr2Yr3Yr5Yr6Yr7Yr8Yr9Yr17Yr27YrAYr25YrSuYrSpYrSk等基因以单基因或基因组合形式分布在49个小麦品种(系)中,Yr3所占比例为26.7%,Yr2为20.0%,Yr2、Yr3以基因组合形式存在的占14.7%;其次,携带Yr9的品种有12个,占16.0%;携带Yr1YrSp的品种各10个,均占13.6%;其余推导出的抗条锈病基因比例均在10.0%以下。镇麦8号、宁麦15和生选6号感染所有菌系,推导其不含有已知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无壳葫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病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无壳葫芦根腐病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通过对无壳葫芦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茄镰孢(Fusarium solani)。本试验利用孢子悬滴法测量孢子萌发10 h后菌丝长度来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比较方便、省时、降低试验费用。该病菌在25℃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适应的pH范围较广,偏向于酸性;大型分生孢子萌发条件要求比较宽泛,小型分生孢子萌发条件要求较高,在PS培养液中萌发最好,土壤浸液能够促进分生孢子萌发以及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2—2014年从山东省10个地市采集小麦病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了185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5.8S r DNA-ITS序列或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中共得到135株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占分离病原菌总数的72.97%,属优势种群;50株镰孢属Fusarium菌株,其中14株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19株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17株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4种病原菌对鲁麦21号具有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的致病力较强,病情指数显著高于镰孢菌属真菌。研究表明,山东小麦根腐病主要是由麦根腐平脐蠕孢和镰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的,麦根腐平脐蠕孢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1.
短小芽孢杆菌D82对小麦根腐病原菌拮抗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平板培养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D82对小麦根腐病有强抗生作用,共同培养至第4天,抑菌圈直径为4-5.5cm;发酵液稀释平板培养结果表明,稀释浓度100倍以下的抑菌效果为100%。1000倍、2000倍、4000倍稀释液的抑菌效果分别为64%、54%和34%。  相似文献   

12.
 用3种浓度的麦根腐长蠕孢毒素处理小麦5日苗第一叶,引起了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包括细胞壁变形,中胶层分解;质膜内陷,质壁分离;叶绿体和线粒体局部破裂,内部间质电子透明化;叶绿体片层膨胀,排列紊乱,线粒休嵴膨胀,颗粒化甚至空泡化。损害发生得最早最严重的是线粒体嵴。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膜系统受害轻,近细胞壁处有电子密集物沉积。讨论了此毒素的作用位点以及小麦耐毒素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小麦对根腐病菌毒素的抗性与电阻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抗性的小麦叶组织对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毒素制备物的电阻变化,可以获得与在自然条件下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一致的结果.它与通常表示膜伤害程度的电解质外渗密切相关,并能与小麦叶片可见的病害症状和小麦品种间的阶段抗病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蔬菜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变异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经紫外光灯照射,可获得10^-4~10^-5频率的腐霉利抗药性突变体。获得的13个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平均EC50值为18.45ug/ml,EC90值为305.17ug/ml。抗性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谱带比其亲本敏感菌株多2~4条,其中Rf=0.38的蛋白谱带是抗性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所共同缺乏的。抗性菌株对腐霉利抗药性稳定遗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同的致病性。苗期抗、感测定结果表明,灰霉克杀菌剂对腐霉利突变体具有明显的克抗作用。田间抗性菌治理使用灰霉克400~800倍对大棚番茄灰霉病平均防效为95.93%~75.8%,优于腐霉剂600倍的平均防效(61.32%)。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因缺少抗性品种,长期以来依赖于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由于长期、大量、单一的应用,致使病菌抗药性发生。我国胶东沿海是小麦白粉病的多发地区,使用三唑酮防治该病近10年,病菌抗药性的研究与探明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小株法和叶段法进行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监测,3年共监测单孢堆菌系333个。结果较基线MIC高3~7倍者占86%,表明已进入抗药性发展初期。由于近年春旱抑制发病而抗药性发展很慢,一旦白粉病有中度以上流行条件,大面积连续用药即会发生抗药性,使防治失效,威胁生产,建议尽早治理。  相似文献   

16.
国外重要小麦抗源对我国条锈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麦穗形态学与抗吸浆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观测了85个品种材料的小穗高度、宽度、密度,抽穗期麦芒与穗轴的夹角,抽穗期小穗与穗轴的夹角,第1对麦芒长,第2对麦芒长,护颖芒的长度,扬花盛期内外颖的开张角度和持续的时间,内外颖的长度差,内颖缘膜的宽度等。利用重量法测定了各品种的灌浆速度及扬花10天后千粒重与成熟期千粒重之比。结合生育期运用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找出了对抗性表现有显著作用的8个因子,以每穗虫量为依变量建立了估测品种抗虫程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从小麦吸浆虫的为害习性出发,提出了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机制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论点,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所表现的各种抗性类型。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对褐稻虱抗性的筛选及其抗虫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4816份稻种进行了褐稻虱的抗性鉴定,筛选出1024份抗虫品种,选择其中的102个作抗虫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抗虫品种多以抗生性为主,而我国南方稻种多以耐虫性为主。由于耐虫性品种不易诱发新生物型的产生,故对褐稻虱的防治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