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82,8(6):38-40
三、抗病性的表现 是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原物与寄主相遇后,寄主表现抗病、感病,还是处于某种中间程度?并不决定于寄主单方面,要看寄主与病原物双方的相互作用。“抗病性”与植物的其他性状有所不同,是两者结合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它是寄主病原物“结合体”(或作  相似文献   

2.
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ChrisBowler等植物与病原菌之间有亲和和不亲和两种类型的关系。不亲和关系(抗病寄主,无毒病原菌)常常表现过敏反应(在病原菌穿透位点局部植物细胞坏死),这种过敏反应可以阻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展到其他细胞。在亲和反应(感病寄主,...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揭示在亲和与非亲和状况下病原物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植物组织的病变特征。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叶棉蓝染色技术和Rohringer的整叶荧光染色技术。前一技术的染色一般难以掌握,观察效果往往不佳,尽管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但尚不能观察到寄主细胞中的病原结构,而且染色程序复杂。近年来,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技术在植物组  相似文献   

4.
拟南芥的抗病信号传导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南芥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模式植物。植物感病和抗病取决于病原物无毒基因产物和寄主抗病基因产物的识别,以及随后的相关防卫反应的激活。在拟南芥的抗病过程中,水杨酸、茉莉酸、乙烯等信号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着抗病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信号分子在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因而将抗病信号传导分为依赖于水杨酸和依赖于茉莉酸/乙烯的途径。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些信号分子在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以及诱导系统抗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导致番茄早疫病的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和烟草花叶病毒是为害番茄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原物。番茄花叶病的发病率60—70%,早疫病为50%。文献中有较多这样的报告,即一种病原物对某一寄主的侵染而明显影响另一种病原物的发生与发展。依病原物/寄主的组合而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在某个地区病原无意中被引进来了,而且定居下来,致使感病的寄主遭受灾难性损失。在植物自然社会中,病原和寄主趋向于通过淘汰感病性的个体和自然选择抗病的个体以达到生物平衡。然而,一种外来的病原,可以找到感病的寄主,而且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以引起  相似文献   

7.
植物在抵御外来病原物侵染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活性氧 ,特别是过氧化氢 (H2 O2 )与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 (O· - 2 )。在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发生亲和互作与非亲和互作的过程中 ,活性氧的产生与累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亲和互作中活性氧产生与累积的速度与程度都明显强于非亲和互作 ;同时寄主植物体内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类活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 ,植物抗病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引起活性氧产生的信号传导等方面介绍植物抗病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1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Sequeira(1978)的定义,"植物一病原物识别(recognition)是发生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一种特定事件(specific event),可以启动(trigger)寄主多方面的快速反应,其后果或是促进、或是抑制病原物的进一步生长(即互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定义规定了"识别"的3个主要特征:(1)"制动"作用,识别相当于互作的"开关"或"制动器".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病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寄主植物表现出种种防御病原物的特殊能力,这种防御能力在病理学上称为抗病性(resistance)。长期以来。人们对各自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抗病性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
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寄主-病原物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首次对玉米不同抗性寄主与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相互作用中的寄主反应及菌丝在寄主内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根部接种后,孢子迅速萌发成菌丝在根表蔓延,随即穿透根表皮,进入表皮细胞、皮层甚至感病寄主的维管束组织。与此同时,寄主相应的反应迅速,寄主反应采取如下方式:细胞壁的沉积物及乳突在真菌的入侵处形成,各种无定形物质或纤丝构成的质网包围入侵菌丝。沉积在寄主细胞壁上并在受侵染细胞内聚集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物质,这些嗜锇酸的电子致密物是用来机械地加强细胞壁的强度及产生抗真菌的环境。寄主反应的早晚及程度的强弱决定着菌丝在寄主体内发展繁殖的程度及寄主抗性的强弱。抗病玉米自交系的反应程度及速度显著强于感病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