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猕猴桃品种RAPD分析及其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猕猴桃的DNA浓度在920 μg/mL符合RAPD分析的要求。通过60个随机引物的PCR扩增,报道了6个不同品种和类型猕猴桃种质资源的RAPD多态性,计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聚类图,并讨论了其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反映出来源于安徽省主要猕猴桃产区的6个样品可以分为3组,其中抗病与感病的相对较为集中,由此可推断出现这种聚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基因组中有相同的DNA片段。抗病品系都有一条1 458 bp DNA片段,而感病品系均没有该带。故该片段可能与猕猴桃植株抗溃疡病相关。RAPD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不同品种及不同类型间复杂的遗传背景,为抗病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也为合成猕猴桃抗溃疡病探针并用于检测猕猴桃抗溃疡病种质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品种酚类物质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猕猴桃主栽品种金魁、早鲜、魁蜜、华美2号、秦美、金丰为研究对象,于展叶孕蕾期分别取发病的枝条、叶片,以未发病健株的相应组织为对照,分析枝条、叶片中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健株枝条、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病品种,说明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品种抗性成正相关。自然发病后,感病品种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抗病品种健枝条、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易感病品种的健枝、叶,发病后抗感品种酚类物质含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5个豇豆Vigna sesquipdalis Wight品种在受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的若干阶段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h内,免疫和抗病品种的PPO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前者PPO比活性变化率高峰出现早,后者出现迟.在接种后,各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上升,但中抗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早,免疫和高抗品种出现晚.此外,中抗和感病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在接种12h左右出现高峰后立即下降,而高抗品种的则持续上升至24h左右出现高峰,免疫品种的POD比活性也在24h左右出现高峰,但其POD比活性变化率则持续到48h左右达到高峰,且免疫和抗病品种的峰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选取伊犁河谷昭苏县镰叶锦鸡儿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土壤易氧化碳R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分布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分析镰叶锦鸡儿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表征指数两者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镰叶锦鸡儿湿地的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垂直剖面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镰叶锦鸡儿湿地解放桥有锦鸡儿剖面的土壤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数的含量均大于无锦鸡儿剖面,表明镰叶锦鸡儿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含量;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表明土壤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稻幼苗二叶期用水稻白叶枯病弱毒菌株75-1进行诱导处理,至三叶期接种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株76-25。结果表明:杂交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升高;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并且经诱导处理的变化幅度大于未经诱导处理的,抗病组合威优6号的变幅又大于感病组合汕优63。说明杂交稻抗白叶枯病及其诱导抗性与活性氧伤害及细胞内防御酶系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抗生反应及植株体内化学成分与抗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反应中,抗性品种Ptb33、N22、Mudgo、包选2号、南京14、HA79317使白背飞虱取食量减少、成活率降低、繁殖少、发育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和白背飞虱取食率极相关,相关系数为0.809-0.916。抗、感植株体内单宁、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次生代谢物苯酚含量却差异明显。因此,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等含量低和苯酚含量高可能是抗生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