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本试验对雏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的三种免疫途径进行比较,证实雏鸭皮下免疫一次,饮水或气雾免疫两次,免疫效果最好。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表明皮下和饮水这两种免疫途径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对近100万只雏鸭进行的野外试验表明,该BAU-1疫苗在DVH严重流行的鸭场,能有效地控制DVH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Ⅳ型鸭肝炎病毒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一株Ⅳ型鸭肝炎病毒(DHV)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Ⅳ型鸭肝炎病毒63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E63。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2.5×105.12个ELD50/只。用E63免疫1日龄雏鸭,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此后中和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可持续至4周龄。疫苗在-20℃保存3~6个月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4.
广东新兴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广东新兴地区分离的I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SS毒株,用鸡胚传代培育出Ⅰ型鸭肝炎病毒79代鸡胚化弱毒疫苗株SS79.按弱毒疫苗规程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苗对1日龄雏鸭安全无致病性,免疫剂量为10-5.16个EID50/只.接种1日龄雏鸭后第3天可检测到抗体,7 d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并可完全保护雏鸭抵抗同型强毒的攻击,1次免疫抗体可维持4周以上.疫苗在-20℃保存6~12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培育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3型引起的小鸭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肉鸭养殖业.本研究采用鸭胚连续传代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分离株进行致弱,通过检测不同代次的鸭胚组织毒的毒力、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发现该病毒在鸭胚中连续传代至第53代以后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继代不出现毒力返强.雏鸭经颈部皮下接种5×105.9ELD50的第54代病毒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免疫后4 d对强毒感染的保护指数为81.4%,免疫后6天的保护指数为100%.3日龄雏鸭免疫后5 d攻毒保护率为100%.1日龄雏鸭免疫后1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为10-3.29,至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试验结果表明,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株第54代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毒力稳定,雏鸭接种后诱导产生的免疫力完全可以保护小鸭渡过鸭肝炎易感期,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将分离的一株DHv—Ⅰ野毒株经鸡胚传代,培育出DHV—Ⅰ的80代鸡胚致弱毒GFS99株。该弱毒株对1日龄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也未出现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鸭免疫100倍稀释的尿囊液弱毒GFS99后7天攻强毒GQY07株,保护率高达100%,且7日龄时即可产生高峰期中和抗体,后抗体效价有所下降,但易感期的3周内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该弱毒的外源病原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良好。综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GFS99株无外源病毒污染、特异性强、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以作为制备DHV—Ⅰ弱毒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石井系鸭瘟弱毒疫苗连续通过雏鹅继代,对雏鹅的毒力逐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体温逐渐升高,肝脏病变愈来愈明显,死亡率也愈来愈大。同时对大鹅的毒力也不断的提高。在F_(22)代以前共接种雏鹅110只和大鹅27只,结果全部健活,但以后则死亡数不断增加。至F_(38)代时以10~(-1)稀释毒注射雏鹅5只及大鹅3只,全部死亡。与此同时,此雏鹅毒对鹅体的免疫原性则有明显的提高。在F_(15)代时以500及1000倍稀释毒各免疫大鹅5只,结果10只鹅全部死亡;但到F_(22)代时,以同样剂量对大鹅进行免疫及攻毒,结果两组共8只大鹅,则全部保护。后来为了降低雏鹅毒的致病性并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又将雏鹅F_(27)代毒通过鹅胚5代后,再通过鸭胚5代,最后用鹅胚及鸭胚毒分别以10~(-1)稀释度注射大鹅各3只,结果鹅胚毒组2/3存活,而鸭胚毒组则3/3正常。石井系鸭瘟弱毒苗(以下简称石井苗)经过多年来在生产上使用推广,对控制鸭瘟流行起了良好作用,且抗原性一直保持稳定,用于对鸭的最小免疫剂量可达到10~(-7)l毫升/只。但近两年来我省各地鹅的鸭瘟病广泛流行,然而当使用此苗于鹅体时,则防疫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效价低,免疫期短。为此,本试验试图将石井苗先通过雏鹅继代,以期达到提高其对鹅体的免疫效果,为解决当前鹅感染鸭瘟而提供较理想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8.
将从有关单位引进的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毒株连续通过8日龄鸭胚绒毛尿囊腔传5代,由此而得到VF33种毒。VF33种毒对8日龄鸭胚的半数致死量为10~(6·25)/0.2ml,中和指数为3.25,最小致死量为10~(-4)/0.2ml。将VF33弱毒疫苗作1:100稀释,每只产卵母鹅肌肉注射1ml,免疫后110天收集种卵育雏,每只以0.5ml强毒攻击,其保护率为90%;将种毒原液5ml接种产蛋母鹅,1ml接种3~6日龄雏鹅,均表现安全。  相似文献   

9.
将鸭甲肝病毒鸡胚化弱毒MY株Vp1基因原核表达工程菌(pET32a+Vp1,BL21(DE3)PlysS)对基因Yp1进行大量表达和纯化,得到鸭甲肝弱毒MY株Vp1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进行监测,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V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血清检测琼扩效价≥1∶64,细胞中和试验效价为1/45;雏鸭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攻毒起到了保护作用.首次揭示了DHAV-1结构蛋白Vp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雏鸭获得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山东地区分离的多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毒株CL,将其在SPF鸡胚中盲传致弱后制备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检验、保存期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20℃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以上;接种后抗体产生快,3d便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7d时抗体中和效价为2^63,一次免疫抗体可维持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1.
鸭瘟灭活疫苗种毒筛选及生产用种毒种子批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鸭胚(DE)传代,建立了鸭瘟病毒(DPV)AV1221株的鸭胚适应毒.通过与其他2株DPV(AV1222株鸡胚毒和AV18株鸭胚毒)免疫原性、毒力等特性的比较,选择AV1221株DE2代鸭胚毒作为制苗用种毒,NJ株D5代鸭肝组织毒作为检验用强毒.使用鸭胚对AV1221株DE2毒进行了连续6次传代.对DE2代~DE7代冻干种毒的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病毒含量为每0.2 mL含104.38~105.25ELD50;能够被DPV抗血清中和;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成鸭后均能够产生完全保护.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能够满足疫苗生产所需的生产用种毒的种子批.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山东地区分离的多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优良毒株CL,将其在SPF鸡胚中盲传致弱后制备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检验、保存期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鸭肝炎弱毒疫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20℃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以上;接种后抗体产生快,3d便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7d时抗体中和效价为26.3,一次免疫抗体可维持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A66弱毒株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V-A毒株连续通过鸡胚25代后,已失去对雏鸭的致死性,至60代时已对雏鸭无致病力,用A66鸡胚混合毒50万-200万个半数免疫量(DIMD50)经皮下途径接种1日龄雏鸭,无异常反应。A60、A66鸡胚混合毒的毒价分别为10^7.64CELD50/0.1ml和10^7.36CELD50/0.1ml;对1日龄龄急诊鸭经皮下免疫的半数免疫量分别为10^6.36DIMD50/0.1ml和10^6.16DIMD50/0.1ml.A66鸡胚毒连续回归雏鸭5代,全部健活,剖检亦无肉眼可见病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388只含有母源抗体雏麻鸭和118只无母源抗体雏北京鸭分别进行了早期免疫接种。前者进行了不同日龄(1、5、10、15)、不同免疫途径(肌肉,皮下、点滴、饮水)鸭瘟弱毒疫苗的一次性免疫,后者进行了1日龄、不同途径(肌肉、皮下、滴鼻、喷雾)鸭瘟弱毒疫苗的首免和二免。无母源抗体雏鸭可采用肌肉和皮下途径免疫,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首次免疫,免疫3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对含母源抗体雏鸭也可采用肌肉、皮下途径,最佳时间从10日龄开始免疫,经过对含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免疫雏鸭2个月的观察,前者经得住鸭瘟强毒10~(-8)的攻击,后者经得住10~(-3)的攻击;免疫效果高,免疫期达2个月仍保持着令人满意的免疫力,保护率达100%。含有母源抗体雏鸭,采用饮水和点滴途径免疫,前者最佳时间从1日龄开始免疫,后者从10日龄开始免疫,其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免疫期达2个月,保护率达100%。用肌肉和饮水途径接种鸭瘟弱毒苗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更为简便易行。 在试验中,还对早期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 雏鸭肝炎弱毒疫苗 用于预防雏鸭肝炎,采用雏鸭肝炎鸡胚化或鸭胚化弱毒株,接种12~14日龄鸭胚尿囊腔或9~10日龄鸡胚尿囊腔,收获48~96h内死亡胚的尿囊液,  相似文献   

16.
鸭胚化小鹅瘟弱毒疫苗对24曰龄鹅胚和1口龄雏鹅安全;对晚期鹅胚免疫力较差,对1日龄雏鵝,接种后10天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木试验用鸭胚化小鹅瘟弱毒疫苗对24曰龄鹅胚和1日龄雏鹅免疫接种,检测对小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将1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DPV)CY07株分别接种鸭胚和7日龄雏鸭,结果40%的胚24h内死亡,剩余胚24~48h内死亡;7日龄雏鸭48h发病3只(3/7),至120h共发病6只(6/7),死亡5只(5/7)。同时用标准株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血清中和价为1∶19。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进行攻毒试验,证明能够抵抗鸭瘟病毒CY07株的攻击。表明DPVCY07株是1株毒力较强的病毒株,但抗原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DHV-A毒株连续通过鸡胚25代后,已失去对雏鸭的致死性;至60代时已对雏鸭无致病力。用A_(66)鸡胚混合毒50万~200万个半数免疫量(DIMD_(50))经皮下途径接种1日龄雏鸭,无异常反应。A_(60)、A_(66)鸡胚混合毒的毒价分别为10~(7·64)CELD_(50)/0.1ml和10~(7·36)CELD_(50)/0.1ml;对1日龄雏鸭经皮下免疫的半数免疫量分别为10~(6·36)DIMD_(50)/0.1ml和10~(6·16)DIMD_(50)/0.1ml.A_(66)鸡胚毒连续回归雏鸭5代,全部健活,剖检亦无肉眼可见病变。  相似文献   

19.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