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叶鲜重、叶干重、单株花序重具有明显增加的作用,可使紫花苜蓿使鲜草产量增加 16.4 %,干草产量增加 24.1 %,但对紫花苜蓿分枝后期茎质量的积累没有作用,成熟期施硅对紫花苜蓿茎干重和单株根量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盆栽试验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当年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但对当年的千粒重有影响,用硅处理过的种子千粒重比对照提高 29 %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板栗的水分胁迫适应机制,本文以2个板栗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板栗叶片的保水力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为26.79%,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干旱胁迫40 d时,土壤含水量达到6.8%;大板红的株高生长量在不同胁迫处理时间均高于燕山早丰,在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3.
陈子萱  田福平 《农技服务》2011,28(5):615-616
通过大田、盆栽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施硅水平对紫花苜蓿不同部位钙、钾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硅对紫花苜蓿在分枝期的钾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紫花苜蓿在现蕾期叶和茎的钾含量有影响,而硅对紫花苜蓿现蕾期根的钾含量没有影响。不同施硅量对紫花苜蓿分枝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钙含量有影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的钙含量要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交替灌溉下水磷耦合对紫花苜蓿植株性状构成因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添加磷显著影响了茎叶比和分枝数;而交替灌溉和磷互作对紫花苜蓿株高、叶片数、茎叶比、分枝数、地上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生长指标,交替灌溉和磷肥耦合适用于收获营养体的紫花苜蓿生产灌溉管理,且交替灌溉75%下施加磷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外源硅和NaCl处理紫花苜蓿植株后对植株根、茎、叶的受氧化胁迫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以高耐盐品种中苜一号和低耐盐品种德福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试验有对照处理(不加Si和NaCl)、Si处理(1 mmol/L Si)、NaCl处理(120 mmol/L NaCl)、Si和NaCl处理(120 mmol/L NaCl+1 mmol/L Si).当NaCl和Si处理15 d后,从每个品种的每个处理中分别取出4个单株,分成根、茎、叶三部分,进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在盐胁迫的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根、茎、叶等器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膜质过氧化作用;根、茎、叶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增强了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茎、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表明中等盐浓度胁迫诱导紫花苜蓿某些与抗盐有关的蛋白的合成量,大于盐胁迫而导致的蛋白水解量.  相似文献   

6.
硅磷肥对水稻植株氮、硅、磷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硅磷肥对水稻生物学性状、产量以及植株氮硅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可促进水稻体内的N、P向籽实的转移,虽然茎杆、叶片和稻壳中N、P的含量与不施硅肥相比有所降低,但由于产量增加,吸收量依然增加。硅、磷共同施用,由于促进了养分的吸收以及养分在作物体内的分配,故显的提高了水稻的各项生物指标,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7.
生姜是生长期较长且需肥量较高的作物,长期以来,人们在生姜栽培上多注重氮、磷、钾肥的投入,而在生姜生产上关于硅肥施用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当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宜量的硅肥,可以促进生姜的生长,提高生姜的产量。设施模式下增产率为26.7%;地膜小拱棚模式下增产率为23.6%。当施硅量超过90.0 kg/亩时,2种种植模式下生姜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设施种植模式下产量下降10.8%,地膜小拱棚种植模式下产量下降8.9%。由此可见,施用过量的硅肥反而不利于生姜产量的提高,平度地区高产田硅肥施用量每亩应控制在9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广西荷木6个种源的光合能力及保水力,以期更好地选择和利用优良种源。[方法]采用列区种植6个广西种源10年生荷木幼林,研究其叶片光合生理、气孔及保水力等指标,并对不同荷木种群进行比较。[结果]6个种源荷木叶片气孔密度在23.4~28.9个·mm-2之间,叶绿素含量在1.342~2.436 mg·g-1之间,叶片暗呼吸速率在0.76~1.84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1.54~24.63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1 072.87~1 607.44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1.14~14.51μmol·m-2·s-1之间。离体24 h后,叶片保水力大小依次为:灌阳>恭城>苍梧>兴业>博白>钦州。总体上,6个广西种源荷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保水力、最大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桂北...  相似文献   

9.
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在大豆整个生育期中,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花、荚的大量脱落,植株早衰,导致产量下降。为掌握大豆的需水特点和土壤含水量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于1983—1985年在西华县司渡口村(无灌溉条件)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供试品种,诱变30,土壤为两合土,土壤容重1.4705克/cm~3,前茬小麦亩产250公斤,取土深度0—60厘米,五点取样,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在大豆生育时期取  相似文献   

10.
为进行紫花苜蓿种质耐荫性鉴定,在人工模拟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大田环境下的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50%遮光率对紫花苜蓿植株生育影响显著,表现为植株高度显著增加,主侧茎节数、主茎粗、侧茎长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部叶片衰老脱落加快,饲草品质下降。遮荫导致不同基因型紫花苜蓿产量极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23.5%~54.6%,导致减产的主要因素是单茎质量和单株分枝数的减少。综合分析,相对适宜林下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有APOIIO SUPREME、AGGRESSOR和朝阳等,但其耐荫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12.
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甘肃省苜蓿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探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分析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评估可能的减排潜力,为甘肃省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通过调研甘肃省苜蓿主产区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10个县区的苜蓿种植农户和农场,收集苜蓿的产量、化肥、灌溉等生产数据。根据施肥和灌溉水平及灌溉水源将甘肃省苜蓿种植模式分为4种,使用建立的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和甘肃省苜蓿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构成特点、施氮水平与灌溉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碳足迹的影响特征。使用情景分析方法揭示氮肥减施、改进氮肥生产工艺、无机有机肥混施、滴灌和喷灌技术降低苜蓿种植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结果】甘肃省苜蓿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以CO2 eq计)从小到大依次为0.02(不施肥不灌溉模式,NFNI)、0.19(施肥不灌溉模式,SFNI)、0.22(施肥+河水灌溉模式,SFRI)、0.64(施肥+井灌模式,SFWI)kg CO2 eq·kg-1苜蓿干物质(DM)。SFNI模式除与SFRI模式之间碳足迹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之间的碳足迹构成环节和各环节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存在差异。NFNI模式的碳足迹主要由苜蓿残茬和农机使用两部分的排放组成;SFNI模式和SFRI模式碳足迹的主要产生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其次是农机使用;SFWI模式碳足迹的最大来源是灌溉耗电,其次为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通过氮肥减施、无机有机肥混施、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排放可使甘肃省SFNI、SFRI和SFWI模式的苜蓿碳足迹分别降低10.0%-18.0%、-3.0%-8.0%和1.8%-5.8%。如果不考虑节水管材生产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节水灌溉(喷灌和滴灌)可减少SFWI模式苜蓿碳足迹的12.7%-38.5%。【结论】甘肃省4种苜蓿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碳足迹均存在差异,高投入高产出的SFWI模式的苜蓿产量最高,但碳足迹也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除NFNI模式外,其他3种模式均存在过量施肥现象。减施氮肥和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可降低甘肃省苜蓿生产的碳足迹;无机有机肥混施可以降低SFNI和SFRI模式的碳足迹,但同等施氮水平下,无机有机肥混施短期内会降低产量。因此,在保证一定产量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下,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最佳比例及实际减排潜力仍需通过田间的长期试验进一步验证;节水灌溉是SFWI模式的主要减排措施,但节水灌溉所能带来的综合减排潜力仍需针对具体区域的田间节水试验和额外耗材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3.
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了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季节降雨和灌溉量的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较深层剧烈,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2)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最高,达126.82cm,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4.38cm,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植株叶量丰富,茎叶比最小;(3)盛花期刈割时,1988.67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84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491.50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因此,1988.67m3/hm2的灌溉量可使苜蓿叶量丰富、产草量高,并可节约水分,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施肥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科尔沁沙地的苜蓿干鲜草产量、枝条长度、茎粗、枝条数、株高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生长速率、茎叶比、根冠比、干鲜比。结果表明:①第一茬枝条长度、第二茬茎粗和根冠比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二茬枝条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三茬枝条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②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贡献大小的指标排序依次为茎粗枝条数枝条长度。③第一茬紫花苜蓿生长速率变化较为平稳,第二、三茬苜蓿均呈现前期生长迅速后期减慢的规律。④苜蓿干草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在总施肥量为656.25 kg/hm~2时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到17 218.9 kg/hm~2。因此,建议施肥量为返青施肥375 kg/hm~2(N 60 kg/hm~2、P_2O_5 56.25 kg/hm~2、K_2O 56.25 kg/hm~2),第一次刈割施肥131.25 kg/hm~2(N21 kg/hm~2、P_2O_5 19.687 5 kg/hm~2、K_2O 19.687 5 kg/hm~2),第二次刈割施肥150 kg/hm~2(N 24 kg/hm~2、P_2O_5 22.5kg/hm~2、K_2O 22. 5 kg/hm~2),施肥总量656.25 kg/hm~2(N 105 kg/hm~2、P_2O_5 98. 437 5 kg/hm~2、K_2O 98. 437 5kg/hm~2)。结果为科尔沁沙地苜蓿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质的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土壤肥水热状况与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浅施有机肥可以使玉米根长和根干重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的S型曲线发生改变,根系在土壤中上层的分布比例有所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向生殖器官转移较快,成熟期产量较高。研究发现,提高地温与玉米2叶期的干物质积累有显著相关,3至5叶期没有相关性,而土壤水分却极大地影响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二茬和第三茬收割的鲜草在田间的晾晒、观测记录,探讨水分随晾晒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下降至54%左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第二茬紫花苜蓿在上午收割的鲜草晒6 h,含水量从79.38%降至53.72%,下午收割的则在18 h后降至54.28%;第三茬在上午收割的鲜草晾晒8 h,降至53.60%。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用微波加热技术测定大豆等油料作物种子水分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最适测定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升温时间8min,标准偏差在0.028%-0.040%之间。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节能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下植物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方法]以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黑麦草、小冠花、白三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对于研究土壤的改良状况的重要性不可少的。[结果]不同植物的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黑麦草小冠花白三叶,平均含水率为24.13%,比对照高2.45%。在种植白三叶、草木樨等7种作物的条件下,不施肥与施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0~20 cm土层的含水率。[结论]施入有机肥和种植作物能够改善弃土场土壤的水分状况,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从而改善弃土场的肥力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施肥水平对苦荞产量及生物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苦荞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以提出苦荞高产和高生物类黄酮含量的最佳施肥水平。结果表明:苦荞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栽培,产量最高的施肥水平为施25kg/667m2磷肥作底肥,5kg/667m2尿素作追肥,不施复合肥;生物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施肥水平为施12.5kg/667m2复合肥、25kg/666.7m2磷肥作底肥,不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