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麻白粉病(Oidium Lini Skoric)称亚麻粉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称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制约亚麻原茎和麻籽优质、高产的主要病害。2002年在宾川县和祥云县、永胜县等发生为害严重,给亚麻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宾川县亚麻生产领导组办公室及时研究综合防治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亚麻种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2002年在云南临沧开始试种,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733公顷,主要种植区在永德县,面积达604公顷。为确保亚麻这一新兴产业在临沧地区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亚麻种植效益,市、县植保植检站在永德县、双江县、镇康县等亚麻种植区,针对亚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  相似文献   

3.
永胜县金官、梁官坝子是永胜县的水稻主产区,历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严重,发生级数都在4级以上,每年使水稻产量损失率都在10%以上,水稻螟虫是永胜县重点防治对象,2005年引进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5%阿维菌素·毒死蜱防治该虫,当年示范推广就达到230件,防治面积达1 840 hm2。受到广大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永胜县稻飞虱的发生种类、五年来稻飞虱发生情况和发生规律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亚麻是张家口市坝上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由于亚麻枯萎病为主的亚麻苗期病害,使亚麻产量低而不稳。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亚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造成重茬种植,致使亚麻苗期病害严重发生。1985年受害面积10.1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84.4%,其中绝收0.53万hm~2,减产亚麻籽2160万kg。由于亚麻籽和纤维茎秆的减产,严重影响城乡人民的食油供应以及亚麻为原料的工业生产。为此,从1985年开始在搞清亚麻苗期病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1992年又对亚麻苗期病害的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逐步试验总结出一套亚麻抗病增产技术措施,并实行了推广,使亚麻苗期病害得到控制。产量由原来的20kg/667m~2左右,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亚麻顶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补充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在同类型田块上基施和喷施硼砂.研究亚麻顶枯病发生原因及硼砂对亚麻顶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亚麻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麻顶枯病发生地区.通过基施含硼量11.3%的硼砂20~30kg/hm^2或在亚麻苗期、枞形期、快速生长期、现蕾期各喷施1次浓度为0.2%的硼砂,能有效地控制亚麻顶枯病的发生,基施和喷施硼砂对亚麻顶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9.69%和99.11%,同时通过施硼对亚麻顶枯病控制的效应,使亚麻的产量和品质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3):31-32
吉亚6号是以优质、抗性强的不列颠油用亚麻ARNY为母本,以抗逆性好油用亚麻-坝亚3号为父本经过杂交,然后用ARNY回交,通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亚麻新品种。主要特征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成熟期一致,落黄好的特性。该品系在籽粒产量相对高产稳定。种子产量:三年区域平均籽粒产量1298.07kg/hm~2,比对照陇亚10号增产17.85%;三年生产示范平均籽粒产量1611.57kg/hm~2,比对照陇亚10号增产21.71%。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是一种发生较普遍、危害很严重的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及交叉传播。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永胜县是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流行于永北、金梁官、程海、期纳、光华、顺洲(板桥)等6个乡(镇)54个村委会,流行范围达1115.8平方千米,流行区人口16.8347万人,耕地面积14.8519万亩,耕牛3.323万头,永胜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始于1954年,多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于1958年、1964年、1990年3次掀起血吸虫病防治高潮。采取了"围绕农业  相似文献   

9.
针对永胜县近年来水稻胡麻叶斑病日趋严重的问题,根据胡麻叶斑病在永胜县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亚麻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在北兴农场已大面积种植3年,由于麻茎、麻籽均能创造效益,因此平均667m2纯利润在150元左右,探讨亚麻栽培技术,为今后亚麻生产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亚麻发展形势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亚麻生产形势 1.1世界亚麻的生产概况 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亚麻.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原茎产量为7 500kg/hm2,纤维产量1 200~1 800kg/hm2,混合麻率33%,均比我国高1/3,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介绍绥化地区亚麻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包括亚麻立枯病、亚麻枯萎病、亚麻炭疽病、亚麻跳甲、草地螟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是亚麻主要的检疫性杂草[1],危害亚麻的主要种是日本菟丝子,在我国亚麻主产区黑龙江、新疆、云南均有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很大危害.据调查我国亚麻田菟丝子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亚麻种子携带,二是在菟丝子发生区防治方法不当,造成菟丝子连续危害.尤其在一些亚麻新区,由于经验不足,致使菟丝子泛滥造成了很大损失.近两年在我省兰西和延寿县的个别地区发生了菟丝子危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努力下,目前危害已得到全面控制.为提高麻农对菟丝子的防治技术,避免造成无谓的损失,就亚麻田菟丝子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永胜县燥红土面积1274.36 hm^2,有八个土种,占永胜县耕地面积的8.22%.2006年永胜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通过对采集的燥红土八个土种样品进行分析及化验检测后,摸清了永胜县燥红土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亚麻白粉病在新疆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对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表明,亚麻白粉病在新疆亚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亚麻田的主要病害;亚麻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15~30℃均可萌发,20~25℃是适宜萌发温度,在自然条件下白粉病分生孢子侵染的潜育期为8 d;亚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初步研究表明,新源县亚麻白粉病始发生期与6月上旬气温和降雨关系密切,气温低、降雨多的年份亚麻白粉病发生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6.
亚麻,是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一种纤维作物。其兴起,比棉花早。有些地方,仅做油料栽培,用其种子榨油,称亚麻仁油。还有中间类型,即油纤兼用。依据所处地域、栽培目标、设备条件而定。如该地纬度高,采用纤维,以获取纺织原料为目的。同时,就有亚麻纺织厂之设置,如我国黑龙江省。而在西北和华北北部海拔较高地区,均作油料栽培。年来,曾拜读有关亚麻起源之文,其最有分量的,当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王、吴二同志文:《我国油用亚麻原产地管用》(见《农业考古》1983年2期261页,以下简称《管见》)他们持世界亚麻多起源说,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有助于健康的亚麻新品种 Omega是一种适合制作面包的高产亚麻新品种,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被人体转化成类似鱼油中的脂肪酸。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摄取中等量的Omega—3脂肪酸和避免高脂肪饮食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Omega种子略带金黄色,外观类似  相似文献   

18.
菟丝子是亚麻田间常见的一种恶性杂草,俗称黄缠。近年来,随着当地亚麻纤维加工企业的引进、生产和亚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菟丝子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40%,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亚麻被害症状菟丝子将幼茎缠绕于亚麻茎上,常把植株成簇  相似文献   

19.
亚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中南、西部地区,是由农户分散零星种植.通过精耕细作、苗间喷洒除草剂、结合后期人工拔大草,一般都可收到理想的灭草效果.至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黑河、大兴安岭地区的国营农场、森工系统亚麻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北安、嫩江农管局及大兴安岭、通北林区等高寒地区亚麻已发展到3.3万hm2,占全省1/3左右,成为我省新兴的亚麻原料基地.但这些地区人少地多,而亚麻属适合大规模连片种植的作物,仅靠苗间一次施药往往不能控制后期杂草.经2000~2001年多点调查:北部新麻区有1/3~1/2杂草危害严重,尤其近两年在亚麻开花前持续干旱后期连续降雨的条件下,许多麻田草苗齐长,甚者杂草高超过亚麻,给收获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永胜县高中海拔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宏观调查及对稻飞虱系统监测,摸清了永胜县高中海拔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发病规律,并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