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榔榆是我国通用的盆景材料,用优美奇特的老桩制作盆景观赏价值更高。但采挖、培育野生榔榆盆景须把握“三关”: 一、把握采挖季节和地域。到野外采挖榔榆老桩的季节主要在植物休眠期间进行。此外,梅雨季节湿度较大,可在阴天抓紧采挖,但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采挖时注意多留须根,保留  相似文献   

2.
榔榆盆景虽好养,新桩坯的成活率并不高,尤其是在高楼阳台上要种活它,难度更大,要使阳台上榔榆桩坯能够顺利成活,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桩要严格。一般选中小型桩,桩坯必须新鲜,尽量选精,不追求多。  相似文献   

3.
榔榆是人们特别喜欢培植的盆景树种之一,其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光照,又略耐阴。生长快,萌发力强。大多数野生老桩均姿态古朴典雅,很是可爱。家庭培养榔榆盆景,从选桩养坯到制作成型,一般需要3年以上。怎样在较短时间内使其快速成型,笔者通过几次实验,觉得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可办到。  相似文献   

4.
制作一件优秀的盆景佳作,除了作者要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制作技艺外,还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理想的桩坯,这是作品成功的基础。铜陵花良海先生选中的这棵榔榆桩坯可谓是百里挑一,十分难得。此桩粗约30厘米,高为100厘米。桩坯中间全部蛀空,只一张枯皮环绕,自然的磨难,岁月的苍久,显见一斑。经作者精心栽培,养护成活,使百年老桩萌发  相似文献   

5.
我的业余爱好是喜欢做盆景什么的。没有太多的时间寻觅材料,也不想花太多的钱购买桩坯。偏偏平时制作盆景时,裁下的废料中也偶有难得的好东西,弃之可惜,便利用它们制作了一些盆景小品。以下三件作品就是我利用废料制作盆景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有些很理想的榔榆桩坯,采回培植一年后,结果发现桩子的枝位不够理想,许多该发芽成枝的地方却没有发芽成枝,树桩的整体造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果按正常的办法培植、管理,很难再从其他部位——需要有枝的部位生出新枝。根据本人多年来培植榔榆树桩的经验,有一行之有效的补救办法,在这里介绍给盆景爱好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面对买到的树桩,首先就是对此桩如何进行裁锯(改桩)。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因材施艺(适合制作成哪种树型),应多角度,多侧面反复进行审桩,争取桩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如此桩能作成悬崖型,应列入首选(因自然界能塑造成悬崖型盆景的素材实在太少了),能作成丛林的,就不要作成双干,能作双干的就不要作单干,更不能凭主观追求把较好的一个高于型素材锯短作成矮子大树型,否则是对资源的浪费。在下锯之前,应腹稿在胸,定好树型的观赏面,果断下锯,该留的干和伴嫁托要坚决留下,不该留的应毫不留情的锯除,直立主根,影响上盆的根也应该坚决锯掉。面对刚上盆的新桩,枝条的蓄留去舍,尤为重要。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如一个人驼背、弯腰、缺胳膊、少腿,穿多华丽的衣裳都是不美的。盆景也一样。如果出枝的位置、方向不对,枝条的粗细不当,枝条的分布呆板平庸,叶片再美,也成不了好作品。桩景  相似文献   

8.
正确掌握树桩盆景的施肥时机,是使盆景能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树桩盆景在经过冬春的坯桩培养期后一般在梅雨季前或中都将发芽生根。但此时的根须既细又嫩,当然不宜施肥,否则会将坯桩置于  相似文献   

9.
树桩盆景爱好者在创作盆景作品中,若能正确把握树桩盆景艺术的某些特性,对指导实践,提高创作水平大为有益。一、桩坯自然美的发现性桩坯自然美的发现,在盆景创作中相当重要。发现一个好的桩坯,往往是一个好的盆景作品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方榆树不光叶片大,进入夏季后叶片上还会形成很多虫包,很不雅观。至今还没有直接用北方榆树制作盆景的,但是嫁接上榔榆、小叶榆后就能制成造型优美的树桩盆景了。上世纪90年代,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内清理地面时,挖出一个榆树桩。因为榆树在故宫属于杂树,每年都要从基部锯掉,第二年又萌发新芽长成新枝,因此树桩高不足20厘米,而且是生长在砖面上的,根从破碎的砖缝扎入土中,所以这株榆桩底部是平  相似文献   

11.
赤楠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其叶小而密集,四季常绿,寿命长深受盆景爱好者青睐。赤楠虽喜潮湿,但新植桩坯浇水太多会影响新根的萌发。故在晴天就要勤于用喷雾器喷水,以保持树桩皮层湿润。春天新植的树桩,前几个月桩坯的自身养分可供给嫩芽生长,到了8月下旬,就应补充水肥,在浇水时可带点稀薄腐  相似文献   

12.
有的资料认为榔榆俗称白榆、家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实际上,榔榆(小叶榆、脱皮榆)和白榆(家榆)是同系榆科榆属的不同的“种”。榔榆的山野老桩洞壑斑斓,苍劲古朴,虬曲奇特,树皮鳞片状剥落,形成不规则斑块,树姿雅丽,叶小色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抗逆性极强,是制作盆景之佳材。与之习性相近的白榆也可用来制作盆景。但因其伤口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树桩夭折在养坯期是很令人叹惋的,这是盆景业余作者经常遭遇的沮丧事。笔者是农村中学教师,因偶然契机迷恋上盆景创作。但学校距家三十多里,早去晚归,根本不能用常规方法养护桩坯。象在新桩干上包缠湿布、稻草,却又不能经常喷水,回家时草、布早已干透,不但不保湿,反而从坯体内吸咂水分。侥幸存活几棵,也大都只从桩坯基部萌生几根枝条,秃顶秃托,与构思初衷相违,无法再进行艺术创作。1997年早春,笔  相似文献   

14.
对节白腊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树材,古老桩头更是珍品。郭新堂先生的这件对节白腊桩头盆景,原载《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9期,现又选登在连智兴先生编著的《树木盆景造型》一书中。能制作象这样好的桩景,还有很多其它树种,如古梅桩、榔榆桩、紫薇桩,等等。这件作品为劈干式。老桩被劈去一半,是雷轰电击、苍老枯朽之故,是樵夫砍伐、开山挖路所致,还是郭君手下“无  相似文献   

15.
榆树是江南地区制作盆景的良好树种之一,它具有萌发力强、生长速度快、耐修剪、愈伤性好、可塑性强等优良植物学特性。应用上述特性,可采用截、接、靠、雕等办法,对榆树盆景和榆树古桩进行改造,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对枝、干位置不合乎设计要求的树桩(桩坯)的改造可利用榆树耐修剪、萌发力强的特性,采取截干切枝的办法进行逼芽。即在桩坯枝干上需要生  相似文献   

16.
中型桩景《伟岸如汉》(见图1)高75厘米,宽60厘米,基部粗15厘米。此作采用主干刚直的章法,利用原桩坯主干的粗度、力度,见机取势,因桩造型。枝条处理,以刚为主。经四年养护、造型,现在已基本成型。此榔榆生坯于91年4月觅到,当时的桩坯立根过长,主干基部右侧长一粗分枝,左侧上部又长一粗分枝,形态不甚理想(图2)。经锯截后,此桩才脱衣换锦,一改原来面貌,呈现出粗壮有劲的直干大树型形态。  相似文献   

17.
这件榔榆盆景的桩坯主干粗大,几达30厘米,根基直径近45厘米。树高40厘米处分叉成两干,一高一低,中有口径6厘米左右的空洞。主干前部及两干内侧已经枯死,显得苍老古拙,不失为好桩。缺憾是左干粗而低,右干高却相对粗度不足。经地栽两年育坯,上盆施艺时作斜栽。一是可裸露右侧粗大根盘,使根基壮实有力,稳如泰山;二是使双干一高一低,呈一正一斜态势,以求变化。总体设想是造就古朴而充满生机的大树树相。  相似文献   

18.
榔榆,在沂蒙山区俗称鹞榆,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上。因受生长环境和人工砍伐的影响,一些老桩多具疙瘩、洞穴,虬曲之状,呈现苍古之美;加之枝綮叶小而密,耐移植、蟠扎、修剪,可塑性强,堪称培植盆景的上好素材。笔者经过四五年的实践,初步掌握了培植榔榆盆景的一些方法。概括地讲,就是要把好四关: 一、时间关适期采挖,是保证榆桩成活的关键。在沂蒙山区,采挖榆桩的最佳季节是2月下旬~4月初,以3月份成活率最高;其次是11月。其它时间采挖移植则很难成活。  相似文献   

19.
火棘具有易成活,耐修剪,成型快的特点,是盆景素材中观叶、观花、观果兼有的树种。现就火棘的养坯谈一点粗浅体会,与同行们交流。火棘同其他盆景素材一样,采桩容易养坏难。树桩能否养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坯阶段的管理与培育。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盆连根式一本双干大树型榔榆盆景作品(见照图)。此作庄重稳健,层次分明,枝片错落有致;桩蔸粗壮,侧须根抓地有力,双干基部紧紧相依,向上自然舒展,两干之间的距离宽窄得体,紧凑而不显过密,收缩匀称,结顶自然,两干一高一低,一直一斜,一粗一细,互相依存,富有动感。部分枝条互相穿插,形成呼应顾盼的艺术效果。此桩是10年前在花市偶然发现的,原桩坯枝桠杂乱繁多,粗看很难发现其可取之处。经仔细审视,发现它的优势在于:具有粗壮的根基,且有一定量的侧须根,双干间的距离及弯曲走向比例协调。实是一株难得的能制作成双干盆景的桩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