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山水盆景的绿化,往往被人们忽视。不少作者在制作山水盆景时,从石料的选择加工,到山水的经营布局,可谓煞费苦心,一丝不苟;而对于绿化,却是漫不经心。一件上好的作品,往往因为树木栽植不当而降低了档次。还有一些作品,尽管功力不凡,却没有一点绿色。现就山水盆景绿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与同行切磋。一、比例失调;“丈山尺树”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3.
从山野采掘老树桩作为盆景素材,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培育的时间,而且能使作品具有一种人工培育难以达到的天然古拙形态。这是由于大自然环境对树木所作的长期“加工”所致。然而,大自然的“加工”毕竟不是艺术,它给树木带来自然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造型,如出枝的位置,根、干、枝的比例等,常常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只有顺其自然,因材处理。 相似文献
4.
“花要盆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盆与花木之间的关系。盆景配盆,除了为花木提供一个生长的环境外,对烘托景物,协调色彩,提高欣赏品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建议修改的几件作品,其照图曾多次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有的曾获过金奖,有的被名家推荐。但笔者欣赏后感到,几件盆景作品在关键部位,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除用文字叙述建议外,并利用原作照图,剪裁拼接成修改图,较真切易见,便于读者对比分析。一、李国兴制作的雀梅盆景《岭南春》,树桩上部保留原桩胚一段树干,过直,过粗,截面明显,方向和整体也不协调,看了觉得该盆景仍是一个残桩,而不是一株完整的大树,所以应该截除这段残于,在此处修整培养出一个美观的树顶。 相似文献
6.
大型盆景虽然壮观美丽,但普通百姓只能望景兴叹。只有盆景专业户或有较大庭院的人家及宾馆、酒店等才能安放。大型盆景这种大的局限,使得住在上海的大多数普通人家,更喜欢小型及微型盆景。因为,微小型盆景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莳养方便。尤其是经过自己动 相似文献
7.
近得湖北胡承德先生的两件盆景作品照。经认真观摩,提出一管之见,供作者和读者参考。两件作品均采用山采的杂木类树桩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与之相配,在浅口水盆中布景造型,主体鲜明,构图合理,颇富自然野趣,就总体而言,均属于成功之作。但如作具体分析,两件作品又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很少无题。无题无异于一幅西洋水彩。诗、书、画一体是中国画的典型特征。谁也打破不了这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格局。当然,国画无题偶而为之未尝不可,正如《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句中“此时”所限之休止效应,不可抽出“此时”的前提任意夸大休止符的作用,引申为“无声胜有声”的错误论断。 相似文献
9.
10.
11.
盆景,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是一种跨行业的边沿学科。它的形成同山水画一脉相承;与诗文经络相通;和庭园艺术血肉相连。盆景作者必须用画家的手法,诗人的感情,园艺师的技巧,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才能塑造出高于自然又美于自然的盆景艺术。否则,纵有回天之功,和移花接木之术,也难成佳品。一件盆景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构图、布局和组景。往往同样的素材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技巧水平的差异,使画面和风韵迥然不 相似文献
12.
13.
位盆景爱好者从江南集市购得雀梅和榔榆老桩各一件,侍弄十年,不久前参加了单位举办的花卉盆景展览。两件古桩的基本条件不错,但由于设计和培养缺乏匠心,致使作品停留在规模初具的阶段。今试作修改策划,与同好者研讨。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两件风格差异非常大的作品,一件稳稳当当的(下图),一件灵巧飞扬的(右图),各自的美都被表现得非常充分,正可谓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杜海鸥收藏的罗汉松盆景,主干粗壮挺拔,昂扬向上,走势扎实稳健。桩的重心本来有些右倾,但创作者巧用提根在左边做了平衡,既增强了作品的动感,又让画面显得更稳当,有力度。云片也培育修剪得臻密浓郁,形成两大团浓重的色块,简洁,浑厚,很有绘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效果,整件作品塑造了一位气宇轩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形像,充满了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5.
16.
一欣赏到《中国花卉盆景》93年9期彩插七上刘传刚的两件三角枫盆景作品,便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倒真的犹如置身于原本是作者人工设置的境界中了。近年来笔者接触观摩的盆景作品可谓不少,但于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此种感觉的时候却并不常有。仔细想来,认为这无非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所使然。 相似文献
17.
河南信阳张全德先生寄来三幅他近期制作的山水盆景照图,请我提提改进意见。现逐一赏析,共同切磋探讨。《巨兽冥思》(图1),石料为千层石,采用主次式布局。主峰置盆左侧,略向右倾,从其外形上看似一巨兽在沉思,题名可能就以此而来吧。主峰右侧有二块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谈的是日本黑松盆景。它具有日本盆景常见的矮粗干、虬根、密枝三个特点,给人以古老苍劲的感觉。和我国习惯做法不同,这些黑松通常不是从山野里挖来(这在国外一般是不许可的),而是用种子从小培育的。日本园艺家通过其独特的栽培技艺,能使一粒黑松种子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长成在自然界约需二三十年才能达到的粗度,并基本完成植株的矮化修剪和造型。 相似文献
19.
●获奖的《风韵飘然》(见右图),作者一改榕树盆景枝繁叶茂,浓阴大冠的形象,创造出散冠、疏叶、露枝、裸根的古老大树特有的神态。作者巧妙地运用虚实(树冠中有散有聚,多处透露,疏密相间形成虚实),争让(树枝争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