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制作,大都以古桩为主,但有些名贵树种,野外难得,只能靠自己繁殖。而小苗制作盆景,费时长,成型难。即使培养多年,也只能算作盆栽,称不上盆景。我采用干枝掉换法,试制几盆,较为满意。虽为小景,但能达到干曲、节密、树矮、成型快的要求。干枝掉换法是利用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将小苗主干弯曲横出,让基部最大的侧枝向上。于是,此枝即抢夺顶端优势,迅速生长,延伸成为主干。待其长到一定高度,  相似文献   

2.
三角梅盆景     
三角梅茎干挺拔,苍劲老辣,叶色翠绿,四季长青,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又耐阴,耐旱,耐涝,耐酷暑又耐寒;耐蟠扎,耐修剪,适于制作临水式盆景(见图)。制作此景时为使主干流畅,多次“截干蓄枝”,将基部以上主干短截,促发新枝,培养新的主干并选留合适侧枝,余者剪除,呈“竹笋”状。临水式盆景观赏之一是露根,以表现根系发达裸露,盘根错节。此景原为直干式,由于根系十分发达,而且树势向左倾斜,故改  相似文献   

3.
粗扎细剪是苏派树桩盆景制作的基本口诀。我在多年创作苏派树桩盆景过程中,有一点体会,现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粗扎—粗中有细粗扎即用棕丝蟠扎较粗略。又对主干、主枝及较粗的侧枝进行蟠扎,较小的侧枝不进行蟠扎,在蟠扎中也不讲究一寸三弯。这样看来苏派盆景很好扎,其实不然,粗扎之中有细功。1.主干弯曲要细想:一个桩景毛坯在手,主干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的一个弯曲了  相似文献   

4.
(三)摘叶抑势法:其基本原理是减少该枝盘上的叶片数量,缩小光合作用的面积,使整个枝盘整体制作同化物质的能力降低,从而达到扼势的目的。例如笔者的一盆朴树盆景(墨线图3,需要促发的左侧枝盘留叶,其他枝盘摘叶),S型的主干过渡圆滑自然,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左下侧枝过细,与整体树态不协调。为使左下侧枝加速增粗,采用了摘叶抑势法。在树桩的整个生发阶段,不断地将主干各部份的树叶摘除,而需要促发的左下枝不摘叶,同时对左下枝的叶面进行根外施肥。由于左下枝的光合作用正常;主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石门公园制作树桩盆景时,遇上树枝粗度直径为15毫米~25毫米,而拿弯弦长要求(直径)100毫米~250毫米,故造型难度较大。为此,笔者采用分爿拿弯枝法造型拿弯。现介绍给大家。分爿拿弯技法是将树枝一分为二爿后再造型,可使自根至梢木质部的输导管畅通,能将根部吸收的养料水分输送至各枝盘,有利各枝盘的生长发育,有利枝盘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回送,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扭梢即将竞争枝、背上枝、直立性徒长枝和过旺枝,在茎部2——4个芽处扭转成90—120°,扭伤木质部和皮层。拿枝是用手将以上过旺枝自茎部到顶部捋一捋,伤其木质部,而不折断枝条。这两个措施可控制生成,促其成为扭果  相似文献   

7.
盆景树桩,在必须拿弯的枝干已超过需要拿程度的柔软性时,为使枝干在拿弯扭曲处降低屈侧的压力及伸侧的张力,以便较易拿弯及拿弯后快速定型,笔者采用在枝干准备拿弯处之一侧(屈侧方及伸侧方均可),用锋利的刀片,连树皮带木质,斜向12度至15度角切开至近枝径约1/3至2/5左右,切成游离皮瓣,好象舌头的样子(皮舌)。待切好的游离“皮舌”恢复原位后,再拿弯扭曲造型,这种方法称为“半边舌状瓣  相似文献   

8.
小型黄杨盆景《祥龙欢舞》(以下简称《舞》)的制作过程及技法,曾在本刊2001年第12期30页上作过简介。其实该作品10余年的创作实践,令我感悟最深的并非制作过程中对干和侧枝的绑扎吊弯,对枝片粗扎细剪的技法处理,而是在创作实践中,如何把握和运用好盆景艺术的相关创作原理,借以提高创作水平,避免出现大的败笔和缺憾。《舞》并非完美之作,但在把握和运用盆景创作原理方面却得益匪浅。具体体现在造动势与动态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盆景制作中,一般都将枝托位置设计在主干弯曲的外侧(凸出部分).这样会显得盆景动感较强、有力而美观,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而内弯出枝显得呆板、别扭,动感美感较差,是盆景制作中的大忌,故很少有人采用。在树桩盆景制作中,枝托只能按侧枝在主干上的位置来确定,尽量安排在主干凸出部分,多余的侧枝可作成舍利干或剪去。当树桩主干外侧无枝,内侧有枝时,也只好因桩施艺了。笔者在3年前得到一桧柏树桩(见墨线图  相似文献   

10.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如皋盆景两弯半蟠扎的品种选择、蟠扎材料、方法、工艺、扎后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如皋盆景两弯半的蟠扎。品种选择罗汉松、五针松、柏类、黄杨、榔榆等。蟠扎工具修枝剪三角弯:俗称拿子,分为木制的,铁制的,规格为6厘米~70厘米不  相似文献   

11.
潘传瑞著的《成都盆景》(第69页)中述:“方拐从幼苗蟠扎,少则二三十年,方能成型。难度高,时间长,现已少见。”川派大师陈思甫也在“盆景桩头蟠扎技艺》(第14页)中说:“方拐必须从幼树开始,要把它盘到成型,变为稍具美态的桩头,最快也要十多年功夫,若要全型完整,姿态秀丽,得20年以上时间。”为了继承和学习前辈大师的技艺,笔者用了五年时间,蟠扎了一盆贴梗海棠方拐桩景。其根到顶部高45厘米,树冠上出枝30厘米,下出枝50厘米。(见图片)  相似文献   

12.
桩景《枝遒嫩落东风老》,是由挖得的双干雀梅培育而成。第一年主要是养胚。秋后隔半月施薄肥一次,以充分发酵的豆饼、人粪尿为主。使桩坯发育健壮。第二年在其体眠期攀扎造型。在树桩最高部位安排树冠。枝干中下部采用疏枝的办法,使枝叶各部充分承光饮露。尤其是侧枝和小枝干,我注重吸取岭南派盆景的技法,以剪为主,用“鹿角”、“鸡爪”等枝法来表观它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盆基本定型比较成功的悬崖式榕树盆景,尤其是末端树冠长势比较茂盛,有一定难度。从根部看,盘旋的虬根强健有力,使榕树现出老态龙钟历尽苍桑之美。整个茎部经受风吹日晒雨打,茎干倔强自然地下伸,给人以力的美感。侧枝分布基本合理,有层次。整个造型给观赏者的形象是根旺、叶茂、蓬勃旺盛、层次分明、气势轩昂,是一盆典型的悬崖式盆景。不足的是,根部上层有二叉枝(第一侧枝)逆向  相似文献   

14.
空间构图是指盆景在三维空间所构成的图象。树木盆景是指根盘、基干、主干、枝、叶在空间所形成的立体树相。如图(2)。任何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块组成。树木的根、干、枝可图式化成各种长短、粗细、曲率不同的线段或弧线,侧枝与叶片构成各种形状的块面。但树木盆景构  相似文献   

15.
苏州树桩盆景传统用棕丝攀扎。其优点是棕丝与树皮颜色协调.攀扎后的桩景观赏价值不降。而棕丝攀扎难度较大,主要环节须掌握攀棕的着力点,粗细选择要适当。常用的技法是“攀”、“吊”、“拉”,“扎”四法。“攀”,是将直生或直斜状枝向下攀至水平状;“吊”,是将下垂枝向上吊至水平状;“拉”,是将水平状枝,按造型要求向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16.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17.
“鸭嘴”嵌单楔形拿弯法,是在树干备刀法拿弯处两侧对位切成两个皮瓣,形似鸭嘴,其树干中部,连树皮带木质便成为近似一个楔形,楔刃正对准“鸭嘴”的“喉部”。一、适应范围此法适应的枝干粗度,界于“皮舌”拿弯法(之二)向“多楔形瓣”拿弯法(之四)过渡的拿弯刀  相似文献   

18.
在盆景造型技术中,植物枝干的拿弯一般采用综丝牵拉法及铁丝圈弯法,这是各个盆景流派在制作盆景时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其共同缺点是拿弯后,枝干的弯曲多多少少显示出圆形过渡,其结果是人工痕迹明显,枝条展现缺乏力度,特别是一些较粗的枝条,其拿弯的难度及效果更差!在盆景制作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应用枝干半折法对盆景枝条进行拿弯可以明显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有缘细读了新近出版的《南通盆景》一书。对于通派盆景(即南通盆景)的艺术特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派盆景实在是中国盆景艺苑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奇葩。南通盆景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它的“两弯半”造型。“两弯半”造型给人的形象特征是:形体丰满(干粗枝壮片茂叶盛),气度轩昂(端庄大方、威严雄伟)、气势磅礴(犹如一只只神态威武的坐狮),结构严谨(疏密有致,错落有序)。这一形象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威严大方、温良恭俭让,然而它又显得十分自然,丝毫不牵强,扭曲。这一形象特征,使它比日本盆栽的正三角形造型显得更多姿多彩;比台湾的自然式造型显得更多滋多味。  相似文献   

20.
江苏盆景以扬州、苏州、南通三地较为著名。扬州树木盆景以松、柏、榔榆和黄杨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精扎细剪”,多将树木枝叶作成扁平“云片”狱,显得整饰、严谨。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是扬州盆景的后起之秀,雄秀兼备,富于诗情画意。苏州树木盆景以榔榆、雀梅、三角枫和梅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粗扎细剪”,将树木枝叶作成“云朵”状,显得清秀、古雅。还有通派的树木盆景,常以小叶罗汉松和六月雪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剪扎,主干多成“两弯半”造型。枝叶作成片状,层次分明。其他如南京、徐州和连云港等地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盆景造型上,无论是哪种类型,江苏盆景都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