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评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对蛋雏鸡和麻花肉雏鸡于14日龄同时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设空白对照组(均不免疫禽流感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免疫对照组(只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进行法氏囊病理变化观察和血清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均可对蛋雏鸡和麻花肉雏鸡引起法氏囊炎性反应,但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的短、主要感染雏鸡,2~15周龄均可发生,已2~7周龄多发,是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并可诱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用实验室自制的鸡新城疫(La Sota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B87株)单苗和三联疫苗分别免疫14日龄非免疫健康雏鸡研究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用三联疫苗免疫雏鸡后,鸡新城疫La Sota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株与鸡传染性法氏囊B87株之间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第14和21天的抗体效价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主要危害2~3周龄雏鸡。现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IBDV和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育成鸡.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由双股RNA组成,无囊膜,淋巴组织、法氏囊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琼脂扩散试验以及易感雏鸡接种等.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雏鸡的最佳感染模型,采用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擦肛和泄殖腔内灌注等不同方法,对SPF鸡和普通鸡进行了攻毒致病试验。结果表明,以泄殖腔内灌注方法攻毒,可使雏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速度快,病死率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该试验结果为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模型,提供了精确、简单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下痢、震颤和衰竭。剖检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浆膜面覆盖有淡黄色干酪样或奶油样渗出物为特征。该病主要侵害法氏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孵化出壳的雏鸡法氏囊已存在,性成熟前发  相似文献   

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剖检病鸡主要以肌肉出血和法氏囊肿大、出血、萎缩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刚波罗地区,故又称刚波罗病,1979年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型疫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增加对并发和继发性病毒和  相似文献   

1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感染率高、病程短、死亡率偏高。7周龄前雏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法氏囊受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后,法氏囊肿胀,出血和萎缩,因而鸡体产生免疫抗体的能力减退或消失,引起雏鸡的免疫反应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同时降低对疫病的抵抗力。此时若接种疫苗,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且容易感染其他病毒病或细菌病。因此,IBD对养鸡业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该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最主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法氏囊病毒主要感染雏鸡,12周龄以后法氏囊退化的鸡只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黄芪多糖(含量分别为0.5%和1%)对抑制鸡胚死亡和雏鸡法氏囊病进行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组胚胎死亡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对雏鸡法氏囊病具明显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的理想免疫毒株,试验对6种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活疫苗中等毒力毒株(IBDV-CE、IBDV-M65、IBDV-V877、IBDV-NF8、IBDV-L、IBDV-B87)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6个毒种分离繁殖后,分别接种SPF鸡胚测定其对鸡胚的毒力和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再分别接种雏鸡测定毒株的安全性、对鸡新城疫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接种IBDV-CE株、IBDV-M65株的雏鸡法氏囊出现萎缩,接种IBDV-NF8株的雏鸡法氏囊稍萎缩,接种IBDV-L株的雏鸡出现肾脏出血,接种IBDV-B87株和IBDV-V877株的雏鸡法氏囊及肌肉组织无异常变化;6种毒株对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与鸡痘活疫苗通过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同时接种1日龄出雏鸡,检测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2种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天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和鸡痘强毒进行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天内观察所有鸡的精神、食欲和生长发育均正常;剖检所有试验鸡脏器均未见异常,说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雏鸡后是安全的。效力检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分别用鸡痘强毒和法氏囊强毒进行免疫鸡和对照鸡攻毒,鸡痘部分:攻毒后,对照鸡均发痘,免疫鸡无不良反应,未引起全身痘,获得10/10保护;法氏囊部分:攻毒对照鸡法氏囊病变10/10,免疫鸡法氏囊无病变。研究表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可同时抵御IBDV强毒与鸡痘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IBD与鸡痘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鸡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鸡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蛋用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饲养好坏不仅影响雏鸡成活率,还影响鸡群以后的整齐度、开产时间、高峰产蛋率等,搞好雏鸡常见病防治是养好雏鸡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尤以雏鸡发病快、死亡快、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尤以20~60日龄鸡易感。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