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退耕还林不同整地方式油松林地鼢鼠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果证明,整地造林初期,鼢鼠密度有一个上升过程,从反坡梯田到穴状整地,上升幅度递降,持续时间渐短。造林后,反坡梯田和水平沟的鼢鼠密度明显高于初期值,水平阶和水平带状的整体高于初始值,鱼鳞坑和穴状整地的整体小于初始值。带状整地造林后2~5 a,鼢鼠种群增长率大于零,极值出现以后,增长率随着林木的生长迅速降低,5 a以后,种群出现负增长。鱼鳞坑和穴状整地,增长率第2年最大,3 a以后,种群出现负增长。从反坡梯田到穴状整地,鼢鼠密度的时间正效应逐步转化成负效应,环境异质效应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
杉木世行造林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28个不同营林措施的径流小区,对杉木世行造林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造林导致了林地严重水土流失,林地6年的水、土、肥流失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19.7和6.1倍;穴状整地造林可比全垦、带垦整地减少37.65%和23.42%的土壤侵蚀量;扩穴连带抚育水保效果不明显.杉木世行造林模式可比传统造林模式减少7.76%的土壤侵蚀量和11.35%的液体径流量,造林后林地表层养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林地水土流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比分析中阳县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后1978年、199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量变化,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阳县土壤侵蚀面积减少,比工程建设初期减少了305.56k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从建设初期的极强烈侵蚀成为中度侵蚀。从1978-1992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45.52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1 619.04t.km-2.a-1,尽管土壤侵蚀强度仍然为极强烈,但是整体来说土壤侵蚀治理初步呈现好转。从1992-2006年,中阳县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60.01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5 962.57t.km-2.a-1,土壤侵蚀强度从极强烈降低到中度,土壤侵蚀面积中有588.60km2侵蚀强度降低,占侵蚀面积的75.21%,土壤侵蚀呈现逆转趋势。土壤侵蚀强度降低的土地,主要是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和加强林地管护,以及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改造坡耕地成为梯田。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日本落叶松林对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林和带状整地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量作用显著,年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量79.75-135.40kg.hm^2-.a^-1,其中穴状整地林水土保持作用最好,能减少径流量34%,减少土壤侵蚀量42%。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信息平台,采用土壤流失评估模型(USLE)对东苕溪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估算评价,识别了土壤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在时间上与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0,P<0.05),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47t·km-2,属轻度强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区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差异显著,年均侵蚀模数城镇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中度及强度侵蚀区主要发生在陡坡带及7°~12°的耕地,极强度及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大于12°的耕地、城镇用地及农村用地。  相似文献   

6.
于2010-2012年在光泽县进行了油茶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油茶树高、冠幅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水平带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反坡梯田整地3种整地方式中,以反坡梯田整地效果最好;腐熟鸡粪作为油茶种植基肥,效果较农家堆肥、钙镁磷效果好,其中,鸡粪施放量以2kg/穴为宜;参试的长林系列4个无性系和闽优3个无性系幼树生长上,长林40总体表现最佳,长林27、闽43也表现较好,长林4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7.
1整地技术造林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式,这种方式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林粮间作,但用工大、投资大,易造成土壤侵蚀。一般来说,全面整地可以用于平坦、辽阔的造林地。局部整地则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相对来说,局部整地的用工少、投资小,适合各种造林地。穴状整地为圆形或矩形坑穴。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40.5cm,深度25cm—40cm以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黄前水库流域水土流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43-6045
在GIS技术基础上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对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1.03 t/(hm2.a),属中度侵蚀区,年水土流失量1.33万t。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称钩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当地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利用RUSLE模型对称钩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农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占全流域的93.19%;流域微度及轻度侵蚀面积占了总侵蚀面积的94.48%,年土壤侵蚀模数为618.42t/(km~2·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模数梯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旱平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坡耕地裸地;土壤侵蚀量与梯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及裸地面积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1(P0.05)、-0.310(P0.01)、0.372(P0.01)和0.390(P0.01).【结论】治理后流域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沟坡侵蚀仍然严重;梯田、人工草地为主要减沙措施,天然草地、裸地为主要产沙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在造林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整地方式是穴状整地,现将穴状整地的一些特点总结如下:1穴状整地的优点相对于带状整地、全面整地而言,穴状整地自然有它的优点,主要是动土面积小,穴坑一般长50 cm,宽40 cm,深30 cm,或者长70 cm,宽60 cm,深30 cm,每亩地平均167穴,省工省力;破土面积少,损害的地表植物也少。围场县气候干燥,土壤含沙  相似文献   

11.
沿黄灌溉盐渍区杜仲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杜仲是原产于我国中亚热带至暖温带的珍稀特有经济树种,并具有潜在的抗盐特性。通过近5年引种栽培试验,采取低穴种植、增大种植密度、套种绿肥植物等避盐种植技术措施,在沿黄灌溉盐渍区兰州试验地引种杜仲获得成功,为盐渍化土地生物治理与经济开发提供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12.
● Intercropping chang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ea plantations. ● Intercropping increasing nitrogen cycling in the soils of tea plantations. Intercropping with eco-friendly crops is a well-know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agriculture sustainability with benefits throughout the soil community, though the range of crop impacts on soil microbiota and extent of feedbacks to crop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system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functions in tea gardens. Intercropping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oil microbiota. Within the three tested intercropping systems (tea-soybean, tea-rapeseed and tea-soybean-rapeseed), the tea-soybean-rapeseed intercropping system had the most dramatic influence on soil microbiota, with increases in richness accompanied by shifts in the structure of tea garden soil bacterial networks. Specifically, relative abundance of potentially beneficial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mineral nutrient cycl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ea-soybean-rapeseed intercropping system. In addition, soil microbial functions related to nutrient cycling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i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abundance of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luding Burkholderia spp. and Rhodanobacter spp. Based on these results, it is proposed that intercropping tea plantation with soybean and rapeseed may benefit soil microbiota, and thereby promises to b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oil health in ecologically sound tea produ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风蚀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风蚀气候因子、地表粗糙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以实施保护性耕作为主,辅之以间作、轮作的防治风蚀措施.这种措施既能发挥保护性耕作带残茬降风速、保水土、抗风蚀的作用,并对翻耕带形成保护;又可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解决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杂草防治和农家肥施用难题,对实现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茶园杂草生态防控和土壤培肥问题,初步研究了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调查发现,茶园原有杂草26科46种,主要恶性杂草为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小蓬草(Conyzacanadensi(L.)Cronq.)、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Michx.)Scribn.)、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通过茶园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k.)、蚕豆(ViciafabaL.)、豌豆(Pisumsativum)和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形式,探讨对茶园杂草防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覆盖与间作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但是覆盖比间作更能提高茶园土壤的含水量;覆盖与间作都能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覆盖与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的pH,其中间作蚕豆对pH的影响较大,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覆盖与间作方式能有效的防控茶园杂草与培肥土壤,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对杂草的防控效果最好,间作蚕豆与豌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间作多花黑麦草、蚕豆、豌豆又能提高茶园的覆盖率,创造简单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优化茶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幼林间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鲁西黄泛沙地毛白杨幼林的农林间作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观测了不同间作处理的林木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及作物产量,并对土壤及树体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林期间进行农林间作不仅能改善林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林地有机质及速效N、P、K含量,也能明显改善树体营养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叶片N、P、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955、0.988、0.972.间作西瓜-蔬菜、花生-小麦、大豆处理的林木全株叶面积、冠幅、枝条数、平均枝长分别是对照(不间作)的1.70~3.0倍、2.22~2.47倍、1.0~1.41倍、1.70~2.32倍;胸径生长量提高50.5%~136.7%,树高生长量提高27%~59.5%,以间作西瓜-蔬菜的经济效益最高. 实行农林间作,是提高毛白杨人工林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幼林橡胶园套种甘薯,不仅可提高复种指数,同时也可提高土壤墒情,改善林下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依据德宏州幼林胶园宽行密株特性和甘薯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橡胶套种甘薯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系统介绍橡胶林下套种甘薯的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橡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田防护林等生物篱网防治农田风蚀的原理,把作物残茬作为生物篱间隔插入马铃薯裸露农田,形成以残茬为生物篱的农田防护篱网,可以解决北方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农田严重风蚀问题,核心技术是利用残茬把连片的裸露农田间隔分成宽7.2m以下的带田,形成留茬带与裸露带间作的农田,不仅使留茬带的风蚀量降低80%以上,其裸露带的风蚀量也降低50%以上,取得防治马铃薯裸露农田的风蚀沙化,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实效。总结提出在北方旱作区采用麦类/油菜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间作轮作营建裸露农田防风篱网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