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寺庙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传统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学的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寺庙园林造园活动的影响及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寺庙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之一。而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因其宗教性质而区别于其他园林形式。通过对北京市15个寺庙园林植物的调查,总结其树种应用及其生长状况,理解寺庙园林的特殊种植要求。该次调查结果加深了对植物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理解,并为今后新建寺庙园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淮安慈缘禅寺植物景观设计为例,运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等相关理论对寺庙植物景观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绿化以求突出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表现当代寺庙园林的风彩,创造出融园林、文化于一体的风景构图。  相似文献   

5.
寺庙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之一。通过对北京市13个寺庙园林植物应用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揭示北京地区寺庙园林常用植物类型,分析寺庙园林植物的相对使用频率,总结植物本身和人为赋予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首先得出北京寺庙园林的常用植物包括:乔木类、灌木类和其他类型。调查发现寺庙园林共有100多种常用植物,其中乔木种类平均每个寺庙在15种左右,灌木树种平均为10种左右,而其他种类的植物应用较少,平均为4.8种。同时对主要应用植物从生态习性、文学典故和具体应用进行文化内涵解析。这不仅对北京地区当代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恢复和改造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今后新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园林有3 000a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类型。并产生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主要的地方风格,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特殊民族风格的园林。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而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是寺庙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烘托宗教气氛,传播佛家理念的重要工具。以昆明市周边的主要寺庙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和表达手法,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吉县锦屏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传统风水理论与宗教文化的关联,阐明了风水思想对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选址、布局及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的指导作用,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颖  商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14-13016
针对陕北寺庙园林景观的营造现状,分析了寺庙园林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宗教和旅游功能兼备、建筑群空间容量较大、历史文化背景悠久以及兼具植物园功能的景观特点,也指出了陕北寺庙园林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绿化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植物;缺少体现植物观赏性和季相性的艺术配置手段;植物配置缺少陕北文化特征;配置方式不够丰富,配置比例不合理;对垂直绿化重视不足;植物群落相似性较大,多样性较小。在调查和分析陕北寺庙园林景观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陕北寺庙园林的香道、宗教活动部分和生活供应部分在布局形式和植物配置上进行研究,并归纳出适应陕北地区寺庙园林绿化的植物种类,旨在探索陕北寺庙园林"天人合一"的景观新模式,以期为陕北寺庙园林的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因此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戏曲艺术的研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的关于古典园林和戏曲舞台空间布景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并不丰富。通过对二者空间布局的层次、置陈布势的常用手法和艺术性进行共通性研究,希望对古典园林和戏曲保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所创造的意境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所倡导"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了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儒学之外,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也是中国园林的美学渊源之一。道家思想在园林上的最大体现就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而又不单纯模仿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与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学、山水画等艺术紧密相联,不仅更形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并再次开拓意境创作的更高领域。分析和讨论中国古典园林内在的文化底蕴及美学价值,对于我国现代园林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杭州西湖建设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造园手法。通过分析阐明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价值,并以其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就涵盖面极其深广。而中国画论曾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古代画家运用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成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才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文从中国画"留白"手法延展开去,论述了"现量"与"比量"以及"完形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对于"留白"的应用可分为对比形式美层次和布局系统连续层次两点。  相似文献   

16.
呼海艳  弓弼  何红芸  周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28-1029,1045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通过"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与布局、水口园林、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观,达到指导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以意大利台地园和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的限定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和设计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没有水的园林几乎不存在。理水是中国园林的命脉,因为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体和骨架。通过对中国传统理水艺术技法的分析和研究,注重因地制宜,处理好水体与周围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也是在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道教中的"道法自然"、隐逸以及矛盾对立并生的思想都在文人园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道法自然"是指园林中的选材、布置都尽可能与真正的大自然相一致,园林是一个小自然;隐逸思想的影响使得园林中的景点布置大多曲径通幽,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矛盾对立并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意境,使其更具文人气息。文章从道教的中心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建设的影响,并最终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建筑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