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龟类中有旱栖龟、水栖龟、半水栖龟之分,旱龟常年生活在陆地上或山区,水龟生活在江河湖泊、沟渠、溪涧及农田中,半水栖龟长年生活在水  相似文献   

2.
龟类的三栖习性为水栖、半水洒和陆栖,怎样判断一种龟属于哪种习性,已成为养殖者困惑的问题。本文认为,尽管龟有很多种类,但依据其习性仅分为水栖、半水栖和陆栖三种,通过对龟脚的指、趾间具全蹼、半蹼或无蹼的观察,就可大致判断其习性。结论是龟类的习性与特征有关。笔者研究发现,龟类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关系高度相关(表1、表2)。龟类的指、趾间具全蹼、半蹼还是无蹼这些形态特征,决定其水洒、半水栖还是陆栖习性。也就是说,可依据龟类指、趾间是否有蹼来判断其生活习性,进而依据其习性构建相应的饲养环境,采取与之配套的…  相似文献   

3.
<正>水栖龟类是指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的龟类,如乌龟、石龟、花龟等。养殖水栖龟类是目前我国作为一种健康养生食品和观赏龟类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而采光大棚养殖水栖龟类是一种质量高、效益好的养殖新模式,但因采光大棚的养殖环境很大部分会受到外部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龟类的三栖习性为水栖、半水栖和陆栖,怎样判断一种龟属于哪种习性,已成为养殖者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尽管龟有很多种类,但依据其习性仅分为水牺、半水栖和陆栖三种,通过对龟脚的指、趾间具全蹼、半蹼或无蹼的观察,就可大致判断其习性。结论是龟类的习性与特征有关。笔者研究发现,龟类的蹼与三栖习性的关系高度相关(表1、表2)。龟类的指、趾间具全蹼、半蹼还是无蹼这些形态特征,决定其  相似文献   

5.
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齿缘龟,学名齿缘摄龟,俗名黑底扁龟。其肉色有白色,有粉红色的,以粉红色为上品。在所有水栖龟类中,肉色是红色的,除了价格昂贵的金钱龟外,就是齿缘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四肢红色程度仅次于金钱龟,这一特点,在幼体阶段特别明显,所以民间也有人将之称为红肉龟。其体型中等(成龟体重一般1kg~2kg),黑底,断板,半闭壳。属淡水半水栖龟类,杂食偏肉食性,养殖繁殖的条件和石龟金钱龟一  相似文献   

6.
周婷  韩飞 《水产养殖》2023,(1):73-76
<正>1观赏龟文化传承及发展观赏龟泛指龟鳖目的所有成员,包括水栖龟类、半水栖龟类、海栖龟类、陆栖龟类和底栖龟类。龟鳖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也是长寿的动物,自然环境中有超过百年寿命的。中华民族对龟的崇拜源远流长,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风土民情乃至人的意识形态中,龟被赋予了多种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7.
周婷 《水产养殖》1996,(3):11-12
龟类是爬行动物中的一个类群,按照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可分为陆栖、咸水栖、淡水栖、半水栖4种类型,其中淡水栖电类现存12种(附表),它们分布广、适应力强、易养殖,是很好的养殖观赏对象。  相似文献   

8.
<正>黄缘盒龟俗称夹板龟,为半水栖龟类,是亚洲特有物种,该龟分布在我国的安徽、河南、浙江、台湾等省。2010年杭州萧山湘湖生态鳖养殖场从本省湖州一龟鳖养殖场引进平均体重为56克/只的二冬龄黄缘盒龟种520只,在甲鱼温室中进行控温养殖,效益良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环境条件以温室水泥池为主养环境,进行大群体饲养,除少量龟放养于室外水泥池进行常温饲养外,其余500只龟均养殖于甲鱼温室的水泥池中。养殖温室用水空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草龟,学名乌龟,属淡水水栖龟类。中华草龟是我国特有的龟类品种,由于中华草龟的龟板可提炼作特殊药用的龟胶,所以市场行情一直比较稳定,我国人工养殖中华草龟也方兴未艾。但近年来在人工繁养过程中因肠胃炎病死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们就中华草龟肠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系统介绍,供养殖者参考。一、中华草龟肠胃炎的症状1.行为症状病龟无任何体表症状,但在行为  相似文献   

10.
乌龟(Chinemys reevesii)俗名金龟、山龟、草龟等。其卵和肉均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龟和龟板一般为国内市场的紧俏货,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经济价值颇高。 一、生物学特性 分布 龟类属于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的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共有12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龟类资源很丰富,已知的有17种。乌龟是我国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乌龟食性粗杂,生命力强,营养丰富,有益阴补血之功,药用阶值很高。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靠捕捉野生的龟越来越少,而市场的需要却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工养殖乌龟的必要性。乌龟为半水栖性的爬行动物,自天多在水中戏游、  相似文献   

12.
周婷 《海鲜世界》2000,(5):58-59
龟是一支古老的爬行动物,约有两亿多年的历史,除空中以外,江、湖、海洋、陆地都有它们的踪迹。由于它们分布广、适应力强,易饲养,少数体型较大的龟还可驯化表演节目。所以龟已成为水族馆或动物展览馆不可缺少的展出品种之一。1995年始我馆饲养东南亚水栖龟类10余种,现将它们的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种类的介绍龟类是爬行动物中特殊的类群 世界上现存257种,隶属于13科87属,其中东南亚水栖龟类30余种,部分名录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1,26(5):21-22
5 巴西彩龟的疾病防治巴西彩龟在自然环境中很少患病,人工集约化养殖由于改变了环境,疾病也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引起大批量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龟病发生主要由3个因素造成,即龟机体、外界环境、病原体。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当龟抵抗力下降或失去抵抗力时,龟病就会发生。因此,防止疾病发生要在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外界环境、清除病原和提高龟的抗病能力上下功夫。5.1 白眼病病因因眼部受伤而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因水质恶化、碱性过高和刺激物质刺激而引起。病症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及周围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部被一…  相似文献   

14.
鳄龟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婷 《淡水渔业》1999,29(10):45-46
鳄龟(Chelydraserpentina),原产美国,1997年我国开始引进,目前华东、华南已有少量养殖户饲养,尚未见有人工繁殖的报道。鳄龟的饲养环境条件简单,对温度适应力强,冬季不畏寒冷,可自然冬眠,夏季不怕炎热,且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鳄龟的腹甲很小,仅是背甲的1/2左右,它是含肉率最高的龟种。鳄龟肉质细腻,道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所以,开展人工养殖鳄龟前景广阔。1生活习性1.1生态习性鳄龟是水栖龟类,生活于淡水,如湖、河、沼泽地及水潭,也可生活于含盐较低的咸水中。喜伏于水中的泥沙、灌木、杂…  相似文献   

15.
一、生活习性 巴西彩龟属水栖性.可生活在深水域,幼龟喜栖息在浅水中,群居习性。喜阳光,晒背习性较其他龟类强。11月至翌年3月冬眠,4月份开始活动。当水温在达到16℃时开始摄食。  相似文献   

16.
陈建荣 《中国水产》2016,(12):86-89
正本文对黑颈乌龟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黑颈亲龟以雌雄比例2∶1进行混养,人工孵化控制温度为26℃~32℃,相对湿度70%~90%,孵化率达95%以上,在孵化温度31±1℃下龟出壳雌性率60.13%。黑颈龟是龟类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水栖龟类,学名:Mauremys nigricans,俗名又称泥龟,黑颈龟由于发现在广东,所以称为广东乌龟、广东草龟,又因它全身散发着一股臭味,广东当地人也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17.
<正>黄缘盒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俗称夹板龟,为半水栖龟类,是亚洲特有物种。可分为安徽种与台湾种,尤其是安徽种,其野生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处于濒危状态。黄缘盒龟不仅具有食疗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外形奇特,色泽漂亮,尤其是其头部呈金黄色,与金钱龟相似,性格温顺而胆大,易与人亲近,深受广大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的龟类是比较抗病的 ,属于长寿动物 ,常见龟类寿命可达数十年 ,长的可达一二百年。在人工饲养龟类时 ,因水质恶化或营养不足因素 ,招致一些病菌侵袭而发生疖肿病。近几年随着人工养龟的推广 ,随之疖肿病也流行起来 ,有些地方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初期龟皮肤下局部隆起一脓包 ,以后脓包慢慢硬化形成隆起瘤状物 ,手触可活动但内部硬。一般发生于龟的脖子部最常见。可导致龟头伸缩障碍 ,甚至压迫食管影响摄食而死亡。龟类中尤以七彩龟 (巴西龟类 )品种中最多发生 ;而乌龟、黄喉水龟、鹰嘴龟中较少发病 ;鳄龟类及金头龟中极少发病。经观…  相似文献   

19.
加温养殖下乌龟的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  吴平丽 《内陆水产》2000,(11):33-34
乌龟 (Chinemys reevesii),又称金龟或草龟,隶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龟科,乌龟属,是一种半水栖性的爬行动物,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龟肉滋补营养,龟板可入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乌龟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乱捕滥杀等原因,致使乌龟的自然栖息环境不断缩小,乌龟资源日益减少,天然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已成必然趋势。乌龟有冬眠的习性,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生长周期较长 [1〗,效益不显著,恒温养殖效果虽好,却耗资太大,不适合一般的养殖户。笔者…  相似文献   

20.
正龟纤毛类寄生虫病也叫绿毛病,是养殖水体中一种以纤毛为运动胞器的原生动物寄生虫,纤毛类寄生虫侵袭的主要龟类为水栖龟类。此病的流行季节为在春季放养后开始升温的5-7月和秋季8-9月的养殖阶段。寄生虫病的最大危害是寄生部位组织被破坏后,即使虫体杀灭掉,寄生部位也会感染发生其他疾病引起死亡,从而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