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菇房中嗜菌线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栽培过程中,特别是栽培后期,有许多线虫为害:寄生性线虫如茎线虫、螺旋线虫;腐生性线虫如堆肥线虫、小杆线虫等。但对蘑菇构成为害主要是嗜菌丝的茎线虫(Pitylenchus myceliophagus)和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因为它们专吃真菌,从而破坏蘑菇菌丝的生长。我们曾经进行过许多调查,发现有一部分的菇房蘑菇欠收的原因:60%是由嗜菌线虫,20%是由于管理太差或技术落后,20%是由于干泡病、湿泡病、白霉、小牛脑菌、瘿蚊幼虫。因菇场病虫害蔓延,使蘑菇总产量大约损失了30%。  相似文献   

2.
<正>蘑菇栽培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但病虫为害日趋加重。目前主要病虫害有蘑菇褐腐病(又称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蘑菇干泡病(又称轮枝菌)、胡桃肉状菌、蘑菇细菌性斑点病(又名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麻脸病)、蘑菇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衣杰 《中国食用菌》2005,24(3):41-41
3 蘑菇。3.1 蘑菇细菌性斑点病。①发病症状: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当子实体被侵染时,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黄色病斑,后病斑变成巧克力色并产生暗灰至褐色黏液,发出异样的臭味。乃一种是双孢蘑菇患滴水病,表现为菌褶腐烂滴水。  相似文献   

4.
在以色列,发现了托拉氏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会引起蘑菇细菌性斑点病,病症相当明显,但对病原特性还不大清楚。主要诱发因素是菌盖上的水膜。用氯、溴、菌螨酚和glutaraldehyde处理,效果欠佳,现正尝试用土霉素,偏硫酸氢钠和生物控制法防治细菌性斑点病。生长条件:所有试验均在自动调温、通风和喷雾的栽培室中进行。培养料由麦秸和鸡粪组成,菌  相似文献   

5.
锈斑病是最流行的蘑菇病害之一。罹病的蘑菇失去商品价值。其病原菌是假单孢菌属的托兰斯假单孢菌,是一种嗜酸性细菌,故也称此病为细菌性病斑。(一)发病机律细菌性病斑一般从2月底或3月初开始发病。据笔者近年来的大面积检查,菇床覆土pH 值降近6时开始发病,pH5.5以下发病猖獗。其侵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常出现于蘑菇的盖面上,呈浅褐色或红褐色斑点。斑点最初圆形或不整形,直径不大于2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的致病相关基因HrpZ为靶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st3F/Pst3R,能从Pst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61 bp的目的片段。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 000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检测模拟带菌种子中Pst的带菌量,检测下限为4.21 cfu·g-1;检测人工接种叶片组织中Pst的带菌量,检测到1级发病叶片带菌量为4.15×102 cfu·g-1。对田间采集的63个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明显症状和疑似症状样本,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检测到54个样本中含有Pst,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番茄种子和发病组织中Pst的含量,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含水量在90%以上,因此了解对蘑菇的供水很重要。菇床由两层组成,下层为有机营养基质层,上层是覆盖层。水分占基质重量的65~75%,占覆盖层的55~65%。出菇前后给覆盖层浇水,可增加蘑菇含水量。浇水的程度和时间对蘑菇产量和品质以及干泡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的蔓延有影响。 Kalberer(1983)测定了首批菇从覆盖层和基质的吸水量。在5厘米厚覆盖层的菇床中,子实体水分的33~34%来自覆盖土,其余的来自基质。而薄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树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苹果轮纹病病菌(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侧柏、五倍子、藿香、百部和旋覆花5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中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侧柏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抑菌率分别为74.34%、62.13%、65.36%,其次为五倍子和藿香;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合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及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抑制作用,侧柏可作为防治这3种病害进一步开发的植物源药剂。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树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苹果轮纹病病菌(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侧柏、五倍子、藿香、百部和旋覆花5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中3种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侧柏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抑菌率分别为74.34%、62.13%、65.36%,其次为五倍子和藿香;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合5种植物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及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抑制作用,侧柏可作为防治这3种病害进一步开发的植物源药剂。  相似文献   

11.
《吉林蔬菜》2017,(7):35-35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1真菌性病害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  相似文献   

12.
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果实轮纹病、炭疽病、锈斑、药斑等逐渐成为影响苹果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的初侵染都在幼果期,此期使用常规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容易使果面产生锈斑和药斑,有些已对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了防治效果。大生M—45喷施2小时后,就能在苹果叶面、果面形成一层能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膜。这种膜不仅能防止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13.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全称是瓜类细菌性果实腐斑病,也称果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简称BFB,被我国列为对外和对内检疫对象。由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i.)引起的西瓜果腐病(BFB)首次于1964年  相似文献   

14.
蘑菇的栽培生长环境几乎可以作为成功地进行蘑菇害虫的生物防治的理想条件,但至今尚无有关这方面的策略.蚤蝇、尖眼蕈蚊和瘿蚊,不仅直接为害蘑菇而导致减产,还能传播蘑菇病原菌,又会对菇场工作人员造成危害,给蘑菇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过去,我们之所以长期依靠杀虫剂来防治蝇、蚊,通过保持菇场的卫生清洁来防治抗杀虫剂的瘿蚊幼虫,是由于缺乏作为生物防治害虫合适的天敌。昆虫寄生性线虫是普遍存在的,至少有27个科的几百种线虫具有寄生昆虫幼虫和成虫的能力。由于线虫的寄生,往往会导致寄主昆虫生命衰弱、绝育或死亡,但是,能够致死昆虫的线虫对大多数其它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和黑点病发生较重,一般园片病果率占30%左右,个别园片达70%以上,发生该两种病的果实价格大幅下跌,严重影响经济收入。搞清这两种病害的致病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1致病原因分析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及黑点病的致病原因有:(1)红点病由苹果斑点落叶病所致。套袋果刚摘袋时果面上无红点,但采后3~4天就会出现。经过检测分析,发现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说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是造成红点病的一个病原菌,该病原菌主要在谢花后至套袋前侵染幼果。(2)黑点病主要病因,一是由缺钙引起苦痘病…  相似文献   

16.
托布津是一种广谱内吸性苯类杀菌剂。化学名称:乙基托布津为1,2一双(3—乙氧羰基—2—硫脲基)苯;甲基托布津为1,2—双(3—甲氧羰基—2—硫脲基)苯。纯品为无色结晶体,难溶于水,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栽培的仙人掌 (Opuntiaficus indica) ,尤其是保护地仙人掌 ,主要病害有细菌斑点病、软腐病、密环菌茎腐病、基腐病、交链孢金黄色斑点病和茎片肿大病。目前 ,杀菌剂的使用仍然是防治仙人掌病害的主要措施。一些菜农盲目用药的现象比较严重 ,导致农药的严重浪费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增加了防治难度 ,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将笔者自2 0 0 0年以来对我国菜用仙人掌病害发生和防治的调查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以期为菜用仙人掌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1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1 .1 病原  仙人掌细菌性斑点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  相似文献   

18.
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中,以传统蘑菇砻糠田泥覆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炭比例覆土配方的理化性状、细菌生长量、双孢蘑菇菌丝生物量及其产量。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泥炭比例覆土的空隙度、持水率,以及在-2.16 ~ -17.28 kPa水柱牵力下的水份释放量,都随着覆土中泥炭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结果表明,100%、50%和30%泥炭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砻糠田泥覆土(P<0.05),并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而增高;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于第2潮菇原基形成期达最大值。覆土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的细菌数量与其中的蘑菇菌丝生物量正相关,覆土中的细菌与蘑菇菌丝存在营养共生关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蘑菇子实体形成量与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密切正相关,与覆土持水率(含水量)正相关;覆土层蘑菇菌丝生物量和持水率,是蘑菇覆土基质优化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0.
赵玲 《河北果树》2014,(5):45-46
<正>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苹果褐纹病、轮斑病,可造成大量落叶,发生时间早,危害时间长。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果实和枝条。1)叶片受害初期,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病斑周围有绿色晕圈,边缘清晰。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大病斑,叶片枯焦脱落。2)果实受害后,在果面上产生直径2~3 mm褐色斑点,斑点周围出现红色晕圈。3)枝条受害后,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病斑。2发生规律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为苹果链格孢强毒株系,病菌在病枝、病叶上越冬。次年苹果展叶后,病菌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