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苣荚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取麻菜。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及铁、铜、镁、锌等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近年来,作为野生蔬菜消费者对苣葜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2010年在双辽市辽北街良种繁育场进行人工四季栽培苣莫菜。  相似文献   

2.
叶生苣荬菜又称苣苣菜,曲麻菜,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原产欧洲或中亚,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早有食用历史。  相似文献   

3.
野生苣荬菜又称苣苣菜、曲麻菜,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原产欧洲或中亚,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早有食用历史.  相似文献   

4.
野生苣荬菜又称苣苣菜、取麻菜,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原产欧洲或中亚,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广泛分布,早有食用历史.  相似文献   

5.
栽培技术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菜用大豆栽培技术与果荚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菜用大豆不同品种间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播期、密度、土壤相对含水量、采收时期对菜用大豆可溶性糖含量的效应显著。山东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20号,合理密度为每公顷24万株,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最佳采收期为盛花期过后40d。地膜覆盖对菜用大豆果荚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玉米田难防杂草主要有间荆、苣荚菜、鸭跖草和刺儿菜等,这些杂草在田间出现的频度高,分布密度大,草群呈上升趋势,目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不能有效防除。4%玉农乐1500mL/hm^2能防除上述杂草,药费需240元/hm^2以上,成本太高。通过2001、2003年试验和生产示范,选出了能有效防除玉米田难防杂草的药剂和施药技术,成本在150~180元/hm^2。  相似文献   

7.
<正>苣荬菜,苦苣荬菜属同属菊科,但形态各异。我们食用的苣荬菜,也叫苣苣菜。其学名是匍茎苦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凉味苦,清热解毒,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食用起来清鲜爽口,是传统的餐桌生食美肴。以春  相似文献   

8.
苣荚菜(Sonchus oleraceus L.),别名苦菜、苦荬菜,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间.该植物既是民间常吃的野菜,又可药用,也是家畜、家禽喜食的饲料.苣荬菜味道清爽可口,略带苦味,可生食,也可做汤、入肴.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之风渐盛,苣荬菜的需要量大增,野生采集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应利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满足其需要.  相似文献   

9.
播期、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播期、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对菜用大豆华春1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华春18在3月15日播种,密度每公顷33万株,氮肥用量每公顷120kg时的产量最高。菜用大豆的产量与二粒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百荚重、每荚实粒数等外观品质则主要取决于多粒荚所占的比例,种植密度低的菜用大豆的外观品质较好。播期对菜用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适施氮肥能增加籽粒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苦荚菜(Lactuca indica L.)为菊科蒿苣属一年生青刈饲料作物。1977年由河北省引入我区种植,表现高产、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在呼市地区一年可刈制3~4次,亩产鲜草万斤左右。蛋旦质含量与苜蓿相近,脂肪含量却较高,纤维素含量低,是猪、禽优良的青饲料。在呼市地区青饲期从六月下旬开始一直可延续至十月中下旬、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但是,苦荬菜在开始引入内蒙种植时,不能结实。其主要原因是:与引种地相比,生长  相似文献   

11.
苦菜的贮藏     
一、采集 6月份在忻州是采集苦菜的黄金季节.采集时应分清苦苣、甜苣.叶色淡绿的为甜苣,可食用;叶子灰绿色的是苦苣,不能食用.挖苦菜时,尽量用铲深挖,多铲白色嫩根,因其中乳汁含量高,营养丰富,对人体更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农村掀起一股牧草种植热,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养殖对象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才能产生高效益。一、种草养牛羊可选用狼尾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苇状羊茅、苣菊、籽粒苋、紫云英等。养牛不能过量饲喂粗纤维含量少的多汁叶类牧草,应与粗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搭配饲喂。羊耐粗饲,可与豆秆、玉米秆等搭配。二、种草养猪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聚合草、籽粒苋、苦荬菜、苣菊、紫云英、草木樨等都适宜喂猪。但猪是单胃动物,以消耗精饲料为主,青饲料喂量不可过多,如能打成草粉饲喂最好。三、种草养兔可选用狼尾草、苦荬菜、苏丹草、苣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种植业的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此大环境下,菜用大荚豌豆的种植在云南省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菜用豌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风味独特,是一种高档蔬菜,主要食用嫩荚和嫩梢(豆尖)。大荚豌豆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根据12个品种最佳采收期鲜百荚重与百粒干重两者的回归系数,在已知大豆产量和百粒重的情况下,提出估测菜用大豆鲜荚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8.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  相似文献   

19.
草甘膦在大豆苗期除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儿菜、苣荬莱、鸭跖草是北方大豆田中极难防治的三种恶性杂草,俗称“三菜”。具有根茎繁殖能力强、根系深、抗药性强的特点,使用一般的化学药剂防除,加大用药量,容易造成药害,影响大豆产量,效果也并不理想,“三菜”成为大豆田化学除草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菜用蚕豆产量和外观品质,对大粒菜用蚕豆进行摘心、疏枝、疏花和打顶等疏剪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苗期摘心会减产6.56%,"疏枝 打顶"则可提高产量、改善青荚外观品质,产量比对照增10.66%,结合"摘心 疏枝 疏花 打顶"综合措施的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更显著,青荚产量提高33.67%,青荚成熟期集中,2粒以上荚(含2粒)比例增加,出口成品率增加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